清咽利膈湯

QING YAN LI G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白喉全生集》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3%
肝經 12%
大腸經 11%
心經 10%
脾經 9%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心包經 4%
腎經 2%
膽經 1%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解毒: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胃、大腸經。其性寒涼,能瀉火解毒,清熱利咽,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軟堅散結:芒硝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咽喉部的腫脹疼痛,起到清利咽喉的作用。

綜上所述,芒硝在清咽利膈湯中起到瀉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夠有效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

清咽利膈湯中包含金銀花,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清咽利膈湯旨在清熱利咽,金銀花作為主要藥材之一,可有效消解咽喉部位的熱毒,促進咽喉炎症消退,達到清咽利膈的效果。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牛蒡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可清肺熱,解毒散結,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牛蒡子善於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其能開宣肺氣,利咽開音,有助於改善聲帶炎症。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瀉火通便: 大黃味苦性寒,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咽喉腫痛、口渴咽乾,往往伴隨便祕或大便幹結,大黃可瀉去腸胃積熱,使熱毒下降,達到清熱利咽、通便潤燥之效。

二、 引藥下行: 清咽利膈湯中多用辛溫藥物,如薄荷、桔梗等,容易上行散發。大黃性寒,可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利咽止痛: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咽喉腫痛多因熱邪犯肺,或痰熱壅盛所致,黃連可清熱瀉火,消炎止痛,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降逆止嘔,化痰利膈: 黃連亦能降胃氣,止嘔吐。部分咽喉腫痛患者伴有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黃連可降逆止嘔,同時又能化痰利膈,通暢氣機,改善咽喉不適。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積導滯: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積導滯、降逆止嘔之功效。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多因肝氣鬱結、痰濁阻滯所致,枳實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痰濁得以降下,從而緩解咽喉不適。
  2. 行氣消痞,利膈開胸: 枳實入脾經,能消食積,利膈開胸。對於因食積停滯導致的咽喉腫痛,枳實可消積導滯,使食積得以降下,解除咽喉之阻滯,利於咽喉恢復正常功能。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入肺經,擅長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蘊結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消腫散結:連翹具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化解咽喉部位的腫脹,幫助炎症消退,緩解咽喉不適。

因此,在清咽利膈湯中加入連翹,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加強方劑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作用,更好地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對肺胃熱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有顯著療效。

此外,梔子還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咽喉紅腫、口渴、便祕等症狀也有一定緩解作用。

因此,在清咽利膈湯中加入梔子,能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達到清咽利膈的目的。

清咽利膈湯中包含薄荷,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利咽開音: 薄荷味辛性涼,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痛,尤其擅長於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2. 疏風散熱,清利頭目: 薄荷氣味芳香,能疏風散熱,清利頭目,可使頭腦清醒,精神振奮。在清咽利膈湯中,薄荷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清熱利咽的功效。

總而言之,薄荷的加入能提升清咽利膈湯的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之效,同時還能緩解因熱邪上攻而導致的頭目不清等症狀。

清咽利膈湯中添加白僵蠶,主要是基於其疏風散寒、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脾經,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有較好的療效。同時,白僵蠶也能化痰止咳,對於痰多咳嗽、聲音嘶啞等症狀亦有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清咽利膈湯中,主要起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風熱侵襲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利膈開鬱: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咽喉腫痛、痰多、胸膈痞悶等症狀,幫助清利咽喉,開暢氣機。
  2. 溫陽散寒,助化痰液: 厚朴溫陽散寒,能夠促進陽氣運行,化解痰液,利於咽喉的康復。對於寒痰阻滯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厚朴能夠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清咽利膈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熱證,石膏能夠有效清解肺胃之熱,緩解症狀。
  2. 解毒消腫: 石膏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石膏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因此,清咽利膈湯中加入石膏,可以有效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從而達到治療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熱證的目的。

「清咽利膈湯」方劑中包含「人中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利咽開音: 人中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之效。對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能夠有效清熱散結,消腫止痛,改善聲帶功能。
  2. 疏肝解鬱,理氣化痰: 人中黃還具有疏肝解鬱、理氣化痰之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痰濕阻滯所致的咽喉不適,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化痰止咳的作用,幫助恢復正常發聲功能。

總之,人中黃在「清咽利膈湯」中,通過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以及疏肝解鬱、理氣化痰的功效,起到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作用。

主治功效


清咽利膈湯

組成

  •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金銀花:性甘寒,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
  •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人中黃: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化痰散結、止血涼血、活血化瘀、清熱瀉火等功效。

主治

白喉。發熱症狀逐漸加重,咽喉部可見白色分泌物,外觀乾燥焦黑或黃色隆起,厚而多,牙關緊閉,咽喉部瀰漫性紅腫,疼痛異常,痰液粘稠,飲食難以下嚥,言語不清,舌苔深黃,甚至焦黑芒刺,口渴口臭,大便祕結,大便乾燥,眼睛發紅,心煩意亂,身體輕微發熱。

總結

中藥方劑「清咽利膈湯」,主要成分是:芒硝,金銀花,牛蒡子,大黃,黃連,枳實,連翹,梔子,薄荷,白僵蠶,厚朴,石膏,人中黃。具有清熱利膈、宣肺利咽、滋陰潤燥之功。

傳統服藥法


連翹1錢,黃芩1錢,甘草1錢,桔梗1錢,荊芥1錢,防風1錢,黨參1錢,大黃2錢,樸消2錢。
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咽喉有異物感舌頻頻伸出口外,又立即內收牙齦腫脹痛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大便秘結結膜炎乳腺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白喉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舌炎鏈球菌性咽喉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

相同名稱方劑


清咽利膈湯, 出處:《幼科金針》卷下。 組成:前胡、防風、荊芥、連翹、大力子、山豆根、元參、山梔、桔梗、甘草。 主治:小兒乳蛾。

清咽利膈湯, 出處:《準繩·幼科》卷三。 組成:元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 主治:心脾蘊熱,咽喉腮舌腫痛。

清咽利膈湯, 出處:《外科選要·補遺方》。 組成:連翹1錢,黃芩1錢,甘草1錢,桔梗1錢,荊芥1錢,防風1錢,黨參1錢,大黃2錢,朴消2錢。 主治:積熱,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及乳蛾,喉痹,喉癰,重舌,或胸膈不利,煩躁飲冷,大便秘結。

清咽利膈湯, 出處:《白喉全生集》。 組成:芒消3錢,銀花3錢,牛蒡子3錢,大黃6錢(酒炒),黃連8分,枳實1錢5分,連翹1錢5分,梔子1錢5分,薄荷1錢5分,薑蠶(薑汁炒)2錢,厚朴1錢,生石膏3錢,人中黃2錢。 主治:白喉。熱勢漸重,白見於關內,外色必乾焦或黃而凸,厚而多,牙關緊閉,滿喉紅腫,疼痛異常,痰涎壅甚,飲食難咽,語言不爽,舌苔深黃,甚或焦黑芒刺,口渴口臭,便閉便澀,目赤心煩,身輕惡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