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藥子丸

LIANG YAO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4%
肝經 13%
小腸經 8%
脾經 7%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1%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脾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涼藥子丸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涼藥子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連翹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消散熱毒,達到治療目的。
  2. 疏散風熱: 連翹兼具疏散風熱的作用,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涼藥子丸中加入連翹,可以起到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涼藥子丸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瀉下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之效。涼藥子丸可能用於治療便祕、積滯等症狀,而芒硝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存的廢物。
  2. 清熱解毒:芒硝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清泄內熱,解毒消腫。涼藥子丸可能針對某些熱毒引起的疾病,如瘡瘍腫毒等,而芒硝可協助清除體內的熱毒,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涼藥子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生津之功效。涼藥子丸可能含有較寒涼的藥材,加入甘草可以減輕藥物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對身體造成損害,並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可以與其他藥材產生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可以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作用,或減輕麻黃的發汗作用,使藥效更顯著,同時減少副作用。

涼藥子丸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因為大黃具有以下兩點重要作用: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涼藥子丸通常用於治療熱證便祕,而大黃可清熱瀉火,潤腸通便,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涼血的功效。
  2. 降火解毒: 大黃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在涼藥子丸中,大黃可以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大黃在涼藥子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瀉火、潤腸通便及清熱解毒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熱證便祕的重要藥材。

涼藥子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涼藥子丸多用於治療熱病,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煩躁不安等,石膏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瀉火,緩解這些症狀的作用。
  2. 收斂固澀: 石膏還具有一定的收斂固澀作用,可減少汗液分泌,有助於緩解因熱病導致的出汗過多。

因此,石膏在涼藥子丸中起到清熱瀉火、收斂固澀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熱病的目的。

涼藥子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涼血止痛的功效。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功效。其清涼的特性可以有效緩解由風熱邪氣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又能疏風散熱,利於病邪排出體外。此外,薄荷的涼血止痛作用,也能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等。

總體而言,薄荷的藥用特性與涼藥子丸的清熱解表、疏風散熱功效相契合,使其成為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涼藥子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症狀。
  2. 利濕退黃:梔子還具有利濕退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涼藥子丸中加入梔子,旨在發揮其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涼藥子丸中加入綠豆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綠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於治療熱毒壅盛、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輔助效果。
  2. 粘合劑作用: 綠豆粉遇水後會形成粘稠的糊狀物,有助於將其他藥材粘合在一起,製成丸劑。同時,綠豆粉的粘性有助於藥丸在服用後更好地附著於口腔黏膜,緩慢釋放藥效。

主治功效


涼藥子丸

成分: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梔子:不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綠豆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消暑、補氣、清熱涼血、清熱解暑、涼血解毒。

主治:

  1. 五臟伏熱:內臟有鬱熱。
  2. 痰涎壅塞:痰液積聚,阻滯氣機。
  3. 煩躁:心情煩躁不安。
  4. 口舌生瘡:
  5. 大便祕結:大便乾硬,排便困難。
  6. 小便赤澀:小便時感到刺痛或灼熱。
  7. 及小兒驚熱疳病:包括小兒驚風、發熱、疳病等疾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1.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2. 脾胃虛寒者慎用。
  3.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4. 服藥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總結: 涼藥子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利尿、止血、止痛等功效。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口舌生瘡、大便祕結、小便赤澀、及小兒驚熱疳病等疾病。服用涼藥子丸應遵循醫生指導,注意用藥安全。

傳統服藥法


連翹1兩半,牙消1兩2錢,甘草(生)1兩2錢,大黃1兩,石膏半兩,薄荷葉2兩,梔子2兩,綠豆粉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3丸,水化下,每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涼藥子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藥子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九。 組成:連翹1兩半,牙消1兩2錢,甘草(生)1兩2錢,大黃1兩,石膏半兩,薄荷葉2兩,梔子2兩,綠豆粉2兩。 主治:五臟伏熱,痰涎壅塞,煩躁,口舌生瘡,大便秘結,小便赤澀,及小兒驚熱疳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