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承氣湯

解毒承氣湯

JIE DU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肝經 16%
大腸經 14%
脾經 11%
肺經 9%
心經 9%
三焦經 6%
小腸經 4%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外感熱邪、風熱上擾、神志不清、痙攣抽搐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解毒承氣湯以大黃、芒硝為主,瀉熱通便,但單獨使用容易傷陰耗氣。白僵蠶加入後,不僅能清熱解毒,更可輔助大黃、芒硝,使其瀉下之力更趨平和,避免過於峻猛,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透疹止癢:蟬蛻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肌膚,引起發疹、瘙癢等症狀,蟬蛻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促進疹出,止癢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解毒承氣湯以大黃、芒硝等峻下藥為主,瀉熱通便力強,但容易傷陰耗氣。蟬蛻的清熱解毒之功,可以緩解大黃、芒硝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防止其過度傷陰,同時也促進藥物更好的發揮療效。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承氣湯主治熱毒壅盛、腸胃實熱之證,而黃連可清泄腸胃之熱毒,使邪氣得以降伏。
  2. 緩和攻下: 承氣湯以大黃為主藥,具有峻下通便之效,但若單用大黃,容易傷津耗氣。黃連性寒,可緩和承氣湯的攻下之力,避免過度傷胃,使藥力更為平和。

總之,黃連在解毒承氣湯中,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緩和攻下,使其成為治療熱毒壅盛、腸胃實熱之證的有效方劑。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與大黃、芒硝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瀉熱通便、解毒排毒的效果。

二、涼血止血:黃芩同時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緩解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此外,黃芩還能抑制細菌生長,增強解毒承氣湯的抗菌效果,促進機體的恢復。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腸胃濕熱所致的發熱、腹痛、便祕等症狀,黃柏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作用。
  2. 瀉火除煩:解毒承氣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濕熱所致的便祕、腹痛、發熱等症。黃柏可以清熱瀉火,去除心煩躁熱,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效果。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其性寒,能清瀉肝膽之火,對於熱毒壅盛、發熱煩躁、口苦咽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降火通便:梔子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泄毒素,緩解便祕。在解毒承氣湯中,梔子與大黃、芒硝等藥物配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通便瀉下的功效,有助於迅速清除體內的毒素。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便瀉熱:枳實味苦性寒,具備瀉下通便、消積化滯之效,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減輕腸胃負擔,並降低體溫,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2. 行氣導滯:枳實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有助於緩解因毒素積聚而引發的腹脹、便祕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促進毒素排出,增強藥效。

解毒承氣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在於厚朴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瀉熱通便: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其辛散之性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瀉熱通便,配合大黃等藥物,能更有效地清除腸道積熱。
  2. 和解表裡: 厚朴可調和脾胃,使氣機疏通,有助於將體內毒素排出,同時能減輕大黃等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因此,厚朴在解毒承氣湯中,起到瀉熱通便、和解表裡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解毒承氣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解毒之功效。對於熱毒壅滯腸道所致的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大黃能夠清熱瀉火,通利大便,起到解毒作用。

2. 推動藥力: 大黃作爲峻下藥,能夠快速將腸道內的熱毒排出體外,同時推動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解毒承氣湯中包含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腸胃燥熱,便祕腹脹的患者,芒硝可以清熱瀉火,通利大便,使毒邪得以下泄。

2. 引藥入腑: 芒硝味鹹,善於引藥入腑,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快地到達腸道,發揮其解毒的作用。例如,大黃的瀉下作用,在芒硝的引導下,可以更有效地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毒承氣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溫病三焦大熱」,症狀涵蓋上、中、下三焦熱毒熾盛之危重症候:

  1. 熱結腑實:如「痞滿燥實」(腹脹硬滿、便秘燥結)、「熱結旁流」(燥屎內結而泄臭水),反映陽明腑實熱結。
  2. 熱擾神明:如「譫語狂亂」「不識人」「神昏不語」,乃火毒上攻心包,心神失守。
  3. 熱極生風:如「循衣摸床」「舌卷囊縮」,為肝風內動之危象。
  4. 熱毒瘀腐:如「瓜瓤疙瘩溫」(溫毒發斑如瓜瓤狀)、「癰膿」「下血如豚肝」,屬熱毒熾盛,腐敗血肉。
  5. 厥逆脈伏:熱深厥深,陽氣鬱閉於內,故肢冷脈沉伏。

此方針對「毒、火、燥、閉」四者並存之病機,峻下三焦火毒,通腑瀉熱以救陰。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主(針對「毒火」)

  • 銀花、連翹:輕清宣透,解毒散結,透熱轉氣,防邪內陷。
  • 黃連、黃芩、黃柏(三黃):分消三焦火毒,黃連清心胃,黃芩瀉肺膽,黃柏降腎火。
  • 山梔:清三焦鬱火,導熱下行。
  • 金汁(糞清)、雪水綠豆湯:甘寒解毒,瀉火涼血(雪水、綠豆取其至寒清熱)。
  • 蚯蚓(地龍):咸寒降火,通絡息風,防熱極動風。

2. 通腑瀉下為輔(針對「燥實」)

  • 大黃(生錦紋)、芒硝(西瓜消)、枳實:承氣湯骨架,峻下熱結。大黃瀉火通便,芒硝軟堅散結,枳實破氣消痞。

3. 隨證加減

  • 紫雪丹:針對熱閉心包之神昏,開竅醒神(含石膏、寒水石等清熱,麝香開閉)。

治療原理

此方融合 「瀉火解毒」與「急下存陰」 兩大法:

  • 瀉火解毒:以三黃、銀翹直折火勢,解毒防內腐。
  • 通腑攻下:藉承氣湯類方迅速瀉下熱結,使毒火從腸道外泄(「釜底抽薪」)。
  • 攻補兼施:雪水綠豆湯甘寒生津,緩攻下傷陰之弊,寓「清滋」於「峻瀉」中。

全方旨在 「瀉三焦有形無形之毒火」,通腑泄熱以截斷病勢,防止熱毒內閉致厥脫。

傳統服藥法


銀花3錢,生山梔3錢,小川連1錢,生川柏1錢,青連翹3錢,青子芩2錢,小枳實2錢,生錦紋3錢,西瓜消5分,金汁1兩(衝),白頭蚯蚓2支。
如神昏不語,人如屍厥,加局方紫雪,消解毒火,以清神識。
峻下三焦毒火。
先用雪水6碗,煮生綠豆2兩,滾取清汁,代水煎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低血壓舌炎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胃下垂胃腸出血手腳冰冷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舌頭卷曲回縮,轉動不靈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承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銀花3錢,生山梔3錢,小川連1錢,生川柏1錢,青連翹3錢,青子芩2錢,小枳實2錢,生錦紋3錢,西瓜消5分,金汁1兩(衝),白頭蚯蚓2支。 主治:峻下三焦毒火。主治:疫毒。

解毒承氣湯, 出處:《寒溫條辨》卷五。 組成:白僵蠶(酒炒)3錢,蟬蛻(全)10個,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梔子1錢,枳實(麸炒)2錢5分,厚朴(薑汁炒)5錢,大黃(酒洗)5錢,芒消3錢(另入)。 主治:溫病三焦大熱,痞滿燥實,譫語狂亂,不識人,熱結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縮,及瓜瓤疙瘩溫,上爲癰膿,下血如豚肝,厥逆,脈沉伏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