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梔子金花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梔子金花湯主治熱毒熾盛,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黃芩可有效清熱瀉火,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涼血解毒: 黃芩還具有涼血解毒的功效,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具有較好的療效。梔子金花湯中加入黃芩,可以增強其涼血解毒的功效,幫助患者更快地消除熱毒,恢復健康。
梔子金花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此方以梔子、金銀花清熱解毒為主,黃連的加入可增強清熱瀉火之效,對於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 抑制肝火:梔子金花湯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牙齦腫痛等症狀。黃連可抑制肝火,清熱解毒,並能緩解肝氣上逆,達到清肝瀉火、平肝止痛的效果。
梔子金花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柏性寒,味苦,歸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對於梔子金花湯所針對的熱毒壅盛、濕熱蘊結之症,黃柏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發熱、咽痛、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 配合梔子、金銀花,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黃柏與梔子、金銀花相配伍,三者皆具有清熱解毒之效,且黃柏的苦寒之性,可有效抑制金銀花的發散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協同作用,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梔子金花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通便: 梔子金花湯主治熱毒壅盛,心煩躁悶,口渴便祕等症。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之效,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與梔子、金銀花等藥物相配合,加強清熱解毒、通便泄熱之功,有助於解除患者的便祕症狀。
- 引藥下行: 大黃善於引藥下行,可以將梔子、金銀花等藥物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並促進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梔子金花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瀉火: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此方中金花亦屬清熱藥,兩者相輔相成,加強清熱瀉火之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壅盛導致的各種病症。
- 利濕通淋: 梔子具有利濕通淋之效,可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金花亦有清熱利濕的作用,二者合用,可加強利濕通淋之效,改善因濕熱蘊結導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梔子金花湯為治療熱毒熾盛致厥逆之方劑,其傳統功效主治如下:
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見載於《胎產心法》,主治「痘中厥逆」,乃因陽毒內攻、熱極反寒,導致熱厥(真熱假寒)。其臨床特徵為:
- 爪甲色紅:熱毒內熾,血分受灼。
- 小便赤澀:心火下移小腸,熱結膀胱。
- 痘色紫黑:熱毒深伏血分,氣血壅滯。
- 煩躁悶亂:火熱擾神,陽亢不寧。
此證屬「陽盛格陰」,外雖現肢冷厥逆之假寒象,實為內熱閉鬱不得透發。本方以苦寒直折火勢,使熱毒得清,陰陽氣血調和,則厥逆自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四藥等量配伍)
- 黃連:清瀉心火,兼瀉中焦胃熱。
- 黃芩:清上焦肺熱,瀉膽火。
- 黃柏:清下焦腎火,瀉膀胱濕熱。
- 梔子:通瀉三焦火熱,導熱下行從小便出。
配伍邏輯
- 三黃協同(黃連、黃芩、黃柏):分消三焦火毒,針對熱毒瀰漫上中下三焦之病機。
- 梔子為引:瀉火兼利濕,使邪有出路,符合「火鬱發之」之理。
- 麻沸湯漬服:以沸水短暫浸泡絞汁,取其氣輕清上浮,免久煎苦燥傷陰,適用於熱毒急症。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直折火勢,解除陽毒內攻之病本。
- 透熱轉氣:梔子引熱從小便出,避免熱邪內閉。
- 調和氣血:熱毒得清,則痘疹紫黑可轉紅活,煩躁厥逆自平。
此方實為黃連解毒湯之變方(缺少大黃),然因用麻沸湯輕漬,更適合痘疹熱毒上浮之證,展現因證制方之妙。
傳統服藥法
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梔子1錢。上以麻沸湯2升漬漬,須臾絞去滓,分2次溫服。
(《胎產心法》卷上)。方中諸藥用法原缺,據《胎產心法》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梔子金花湯,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六。 組成: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梔子1錢。 主治:熱毒內蘊;妊娠傷寒,發熱大渴者。
梔子金花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八。 組成:黃芩、黃連、黃柏、大黃、梔子。 主治:痘中厥逆,因陽毒內攻,熱極反寒,致熱厥,爪甲色紅,小便赤澀,痘色更見紫黑,煩躁悶亂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