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三黃承氣丸以大黃為君藥,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 大黃味苦寒,性峻猛,善於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三黃承氣丸以其為君,主治熱結便祕、腹痛發熱等症,可迅速瀉熱通便,解除腸道熱結。
- 引藥入腑: 大黃性寒,能引導其他藥物迅速下達腸腑,發揮藥效。三黃承氣丸中的黃芩、黃連,皆需藉助大黃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瀉火止痛的作用。
三黃承氣丸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熱通便: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瀉熱通便的功效。它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出積滯,配合黃芩、大黃等藥材,共同發揮瀉熱通便的功效。
- 消積化滯:枳實還能消積化滯,對於因熱邪壅滯腸胃導致的腹痛、便祕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這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全面通腑泄熱的目的。
三黃承氣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因為厚朴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燥濕化痰,行氣止痛: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燥濕化痰之效,有助於清除腸胃濕熱,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同時,厚朴行氣止痛的功效,也能舒緩腸道痙攣,幫助通便。
- 協同瀉下作用: 厚朴的辛散之性,能助大黃、黃芩、黃連等瀉下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加速腸道蠕動,促進排泄,達到通便瀉下的目的。
因此,三黃承氣丸中加入厚朴,既能緩解腸胃濕熱,又能協同瀉下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黃承氣丸為清熱瀉下之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實熱所致之腹滿脹痛、大便秘結等症狀。其組成包括大黃、芒硝、黃連、黃芩等多種具有強烈清熱瀉火作用的藥材,而其中加入檳榔則有其特殊意義。檳榔性溫味甘辛,入胃與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行氣之效。在此方中,檳榔能增強藥物下行之力,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清除腸內積滯,使大黃等藥物更好地發揮瀉下作用。此外,檳榔還能減輕因實熱壅滯所導致的脹滿不適感,使整個方劑既能迅速清熱瀉火,又能兼顧調理腸胃功能,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黃承氣丸的組成中包含黃連,其原因在於: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解三黃承氣丸中大黃、黃芩的燥熱之性,避免藥力過於猛烈,造成腸胃損傷。
- 調和藥性: 黃連與大黃、黃芩等藥物搭配,可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腸胃燥熱的作用,使藥效更為溫和,不易產生不良反應。
三黃承氣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火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三黃承氣丸為峻下逐瘀之劑,用於熱結便祕、腹痛、發熱等症。黃芩在此方中可清泄腸胃實熱,解毒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瀉下通便之效。
二、抑菌止瀉: 黃芩具有抗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助於緩解腹瀉等症狀。在三黃承氣丸中,黃芩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止瀉的作用,避免瀉下過度導致腸道菌羣失衡。
三黃承氣丸的組成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 瀉火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效。三黃承氣丸主治熱結便祕,熱盛傷津,黃柏可清熱瀉火,緩解便祕症狀,並解毒消炎,避免熱毒蘊結。
- 配伍增效:黃柏與其他藥物如大黃、黃芩等配伍,可起到增強瀉下、清熱解毒的作用。黃柏可抑制大黃的瀉下作用,避免過於峻猛,同時又可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黃承氣丸為清熱瀉下之經典方劑,其組成包括大黃、黃連、黃芩等多種寒涼藥物,用於治療實熱內結、腑氣不通所致之症狀。方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取其活血調經、潤腸通便之效。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長於補血活血,為婦科調經要藥;此外,當歸還能潤腸通便,對於因血虛腸燥所導致的大便秘結有良好療效。在三黃承氣丸中,當歸與其他寒涼藥物相配伍,既可增強整體方劑的瀉下作用,又能防止峻下傷正,兼顧了瀉火通便與養血潤燥,使方劑在清除實熱的同時,亦能保護患者的正氣不受損傷,體現了中醫「攻補兼施」的治療原則。
三黃承氣丸為清熱瀉下之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熱結於腸胃所導致的大便秘結、腹滿疼痛等症狀。其基本組成包括大黃、芒硝等強烈瀉下與清熱藥物。在某些配方中加入木香,是為了增強此方劑的行氣止痛效果。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及大腸經,具有良好的行氣調中作用,能有效緩解由於氣滯所引起的腹脹、腹痛等不適。在三黃承氣丸中加入木香,不僅可以輔助主藥發揮更好的瀉下作用,還能夠減輕因強烈瀉下可能帶來的腸胃不適,使整體療效更加圓滿。因此,木香在該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攻補兼施」、「寒熱並用」的治療原則,確保了治療過程中的舒適度與安全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三黃承氣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痢疾初起」,症見腹痛、患兒眉皺哭啼、裏急後重(排便不暢、肛門墜脹)、煩躁不安。其病機屬濕熱積滯壅結腸道,氣機不通,鬱而化火,故以清熱燥濕、瀉火通滯為法。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瀉火解毒核心(三黃)
- 黃連、黃芩、黃柏(酒炒):三藥性寒,酒炒增強入血分及行散之力。黃連善清中焦濕熱,黃芩瀉上焦肺火,黃柏除下焦濕熱,協同清除三焦火毒,針對濕熱痢之熱毒熾盛。
通腑攻下(承氣思路)
- 大黃(酒蒸):酒蒸後瀉下趨緩,偏重活血化瘀、導滯止痛,兼除腸道積滯。
- 枳實、厚朴:行氣破結,寬中除滿,紓解氣機壅滯所致之腹痛、裏急後重。
- 檳榔:下氣導滯,兼能行水,助排除腸道濕濁積滯。
調和氣血
- 當歸:養血和血,防瀉下過猛耗傷陰血,並緩解痢疾之膿血便。
- 木香:理氣止痛,調暢氣機,改善煩躁不安與腹痛。
輔助配伍
- 神曲糊丸:健脾消食,緩和峻藥之性,兼護脾胃。
- 黍米大丸劑:小兒劑型設計,便於服用;滾白水送服,助藥力下行。
三、整體治療原理
此方融合「三黃」清熱解毒與「承氣」通腑瀉濁,佐以行氣和血,共奏「通因通用」之效。針對濕熱痢疾初起,邪盛正未虛者,通過瀉火、通腑、行氣、調血,使濕熱分消,氣機通暢,則腹痛、裏急後重自解。其組方側重「瀉實」與「調氣」,符合古人治痢「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之原則。
傳統服藥法
大黃(酒蒸)1兩,枳實(炒)5錢,厚朴(炒)5錢,檳榔5錢,黃連(酒炒)3錢,黃芩(酒炒)3錢,黃柏(酒炒)3錢,當歸3錢,木香2錢。
上為細末;神曲作糊為丸,如黍米大。
兒小者15丸,兒大者30丸,滾白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黃承氣丸有瀉下攻積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黃承氣丸, 出處:《育嬰秘訣》卷三。 組成:大黃(酒蒸)1兩,枳實(炒)5錢,厚朴(炒)5錢,檳榔5錢,黃連(酒炒)3錢,黃芩(酒炒)3錢,黃柏(酒炒)3錢,當歸3錢,木香2錢。 主治:痢疾初起,腹痛,眉皺而啼哭,裏急後重,煩躁不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