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紫金丸

補益紫金丸

BU YI ZI J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6%
肝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1%
胃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青蒿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疏散風熱:青蒿可疏散風熱,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同時也能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因此,補益紫金丸中加入青蒿,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效,促進疾病的恢復。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柴胡具備疏肝解鬱之效,可解除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因肝氣不舒所導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同時也利於藥物更有效地被吸收利用。
  2. 升舉陽氣: 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升發陽氣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陽氣不足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柴胡可起到升陽補氣之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起到補益的效果。

補益紫金丸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血熱毒盛: 白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紫金丸主要針對血熱毒盛所致的瘡瘍腫毒,而白芍能清熱解毒,緩解血熱之邪,幫助藥物更好地消腫止痛。
  2.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辛溫之品,如黃連、黃柏等,容易燥熱傷陰。白芍性寒,能緩解藥物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五加皮,是基於其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祛風濕的功效。

五加皮性溫,味辛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補血的作用,可改善氣血不足、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同時,五加皮還能祛風濕、止痛,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亦有療效。

補益紫金丸以補氣血、強筋骨為主要功效,五加皮的加入既能補益氣血,又能強筋健骨,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可增強方劑的療效。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可改善肝腎虛弱所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補益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斷同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並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續斷的加入既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又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與補益紫金丸的整體功效相契合,使其治療效果更佳。

補益紫金丸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是基於其滋陰生津的功效。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能清熱生津,養胃生津,並能滋陰潤肺,補益脾腎,對於因陰虛火旺、津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胃痛泛酸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石斛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機體抵抗力,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整體的補益功效。

補益紫金丸方中使用黃芪,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芪味甘性溫,入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舉陷的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
  2. 託毒生肌:黃芪亦有託毒生肌之效,可促進瘡瘍潰後生肌,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紫金丸所治之瘡瘍病症有益。
  3. 扶正祛邪:黃芪可補益正氣,增強人體免疫力,抵禦病邪入侵,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扶正祛邪之效,使病症得到更有效的治療。

總之,黃芪在補益紫金丸中起到補氣固表、託毒生肌、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羌活,其目的在於疏散風邪,解表透邪

羌活味辛、苦,性溫,入膀胱、肝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有紫草、當歸、地黃等滋陰涼血之品,而羌活則能調節陰陽,平衡寒熱,避免滋陰藥過於寒涼,影響藥效。同時,羌活也能助藥力透達肌膚,消散瘀血,達到治療目的。

補益紫金丸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補腎壯陽、滋陰養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確有使用到人尿這一成分,這在現代人眼中或許頗為詫異,但根據傳統中醫理論,人尿經過特殊處理後稱為「秋石」或「人中黃」,被認為具有清熱降火、滋陰補腎的功效。根據古籍記載,人尿中提取的成分能治療多種疾病,特別是與腎虛相關的病症。這種用法源於古人對於人體代謝產物的一種認識,認為其中含有某些對身體有益的物質。然而,現代醫學觀點則較少採用人尿作為藥材,且對於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仍存在爭議。因此,在應用此類傳統方劑時,應充分考慮現代醫學知識,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補益紫金丸中含有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之功效。其富含鐵質,可補充血液中的鐵元素,改善貧血癥狀,與方劑中補益氣血的功效相輔相成。
  2.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促進組織修復,與方劑中治療紫癜、瘀血的功效相契合。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川牛膝性溫,味苦,歸肝、腎經,具有破血通經、引血下行、消腫止痛的功效。

方劑中,川牛膝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以下作用: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牛膝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提高藥效的吸收和利用。
  2. 引血下行,治療下焦虛寒: 川牛膝能引導藥力向下,針對下焦虛寒、經絡不通等症狀起到治療作用。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桃仁,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病症。
  2. 軟堅散結:桃仁還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對於一些組織增生、腫塊等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補益紫金丸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桃仁的加入可以幫助軟化堅硬的腫塊,促進其消散。

補益紫金丸中包含肉蓯蓉,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滋陰補腎:肉蓯蓉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血之功效,可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與補益紫金丸補腎益氣的功效相輔相成。
  2. 潤腸通便:肉蓯蓉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對於因腎虛引起的便祕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有助於改善排便狀況,提升整體身體機能。

補益紫金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補益紫金丸主治血熱妄行、紫斑出血等症,生地黃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涼血止血的作用。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生津止渴。補益紫金丸中常含有較多燥熱的藥材,生地黃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維持機體陰陽平衡。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紫金丸主治血瘀證,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止痛作用。
  2.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血瘀兼有肝鬱氣滯的患者,川芎可以疏肝解鬱,使氣血通暢,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補益紫金丸中加入川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以及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血瘀證。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氣益血,增強體質: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益元氣,振奮脾胃,促進血液生成,改善因氣虛血虛導致的疲乏、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扶正固本,提高免疫:人參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對於因氣虛導致的免疫力低下,易患疾病等問題有較好的輔助作用。

因此,補益紫金丸中加入人參,能起到補益氣血、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方中紫金丸主治虛勞、咳喘、心悸、失眠等症,而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水濕停滯,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減輕虛勞之症。
  2. 配合藥性,協調功效:茯苓與其他藥物配合,可協調藥性,增強療效。例如,茯苓可減緩生地黃的寒性,並與丹參、當歸等藥物共同滋陰補血,促進血脈流通,達到養心安神之效。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藥入腎的功效。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熟地、當歸等偏於滋陰養血,肉桂的加入可避免滋陰藥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協調,更利於補益腎陽,改善腎虛體質。
  2. 活血通絡,調和氣血: 肉桂不僅溫陽散寒,還有活血通絡之功。補益紫金丸中主要針對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肉桂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有助於緩解腎虛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附子,是基於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能溫補腎陽,溫通心陽,驅散寒邪,並能回陽救逆,適用於陽虛寒凝之症。

紫金丸主治虛寒證,如陽虛氣弱、脾腎虧虛等,而附子則能溫陽補氣,扶正固本,增強藥效,使紫金丸的補益效果更加顯著,更能抵禦外邪,改善患者的體質。

補益紫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通常用於滋補肝腎、提高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等。其成分中的蛇牀子,是一種具有獨特藥理特性的中藥材。

蛇牀子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揮發油、黃酮類和多糖等,這些成分賦予它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的功能。在補益紫金丸中,蛇牀子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保護肝腎、調節內分泌及增強體內抵抗力上。它有助於驅寒、祛濕,對於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虛寒症狀有效。此外,蛇牀子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整體的身體機能,進而達到補益的效果。

綜合以上,蛇牀子作為補益紫金丸的組成部分,不僅增強了方劑的補益功效,還能調和其他藥材,使整體療效更為平衡和協調。因此,選用蛇牀子是根據其獨特的藥理特性和對疾病的針對性所做出的明智選擇。

補益紫金丸方劑中含有卷柏,其原因主要為:

  1. 止血生肌:卷柏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止血生肌之效。其能收斂止血,促進創傷癒合,適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外傷出血、咯血、吐血等。
  2. 清熱解毒:卷柏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丹毒、咽喉腫痛等症。

因此,卷柏在補益紫金丸中可起到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功效,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補益紫金丸方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燥濕止癢,解毒止痛:花椒具有燥濕止癢、解毒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瘡瘍等皮膚病。在補益紫金丸中,花椒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解毒止痛、消腫生肌的作用。

補益紫金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積的功效。方劑中以其燥濕化痰,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理氣降逆:厚朴亦可理氣降逆,對於脾胃氣滯、胸悶氣短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方劑中以其理氣,與其他藥材協同,改善患者胸悶氣短等症狀,達到益氣補虛的功效。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之功效。紫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泄瀉、腹痛、食少、面色蒼白等症。生薑能溫胃散寒,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噁心嘔吐,提升患者的食慾,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 解毒增效: 紫金丸中含有許多具有毒性的藥物,例如雄黃、硃砂等。生薑可以解毒,減輕這些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同時,生薑還能促進藥物的吸收,提高藥效。

補益紫金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健脾和胃: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行氣止痛功效能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木香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有助於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補益紫金丸中多為滋補藥物,加入木香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防止滋補藥物過於滋膩,影響藥效。木香的辛溫之性,也能促進補益藥物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強整體療效。

補益紫金丸中包含蓽澄茄,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蓽澄茄味辛性溫,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胸痛、腹痛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溫脾暖胃:蓽澄茄性溫,能溫脾暖胃,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蓽澄茄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增強補益紫金丸的止痛、溫脾暖胃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補益紫金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形氣衰憊」與「血海冷憊」兩大範疇,反映其作用於氣血兩虛、臟腑失溫之證:

  1. 氣虛陽微證:如「積氣上攻,心膈不利」屬中焦氣機壅滯,「飲食無味」為脾陽不振;「身體羸瘦」為氣血生化不足。
  2. 血海虛寒證:婦人産育耗血,致「腰腹氣痛」屬衝任虛寒,血瘀凝滯;「肌膚不充、髭鬓不黑」為精血失於濡養。
    全方以溫補下元、調和氣血為主軸,契合「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理。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推演
(假設方中含補益、溫通之品,如鹿茸、當歸、肉桂等,因原方未列具體藥物,以下依主治反推)

  1. 血肉有情之品填精

    • 若含鹿茸、紫河車,可直接溫補精血,壯筋骨、暖血海,改善髭鬓不黑、子宮冷憄。
    • 配伍熟地、枸杞滋腎陰,以「陰中求陽」,奠定生發之基。
  2. 辛甘化陽以振氣

    • 如人參、黃耆補脾肺之氣,解決「形衰羸瘦」;
    • 佐肉桂、乾薑溫通心腎陽氣,化解「積氣上攻」之滯。
  3. 通補兼施調衝任

    • 當歸、川芎活血兼養血,針對血海冷憊之痛;
    • 香附、茴香疏鬱通絡,助氣血周流。
  4. 蜜丸緩圖固本元

    • 煉蜜為丸,柔潤護中,契合「衰憊」需漸補之特點;
    • 溫酒送服,借酒性行藥勢,通達百脈。

推理總結:全方構築「補精血—溫陽氣—通滯瘀」三層次,故能改善虛羸、衝任虛冷及氣機不暢之複雜病機,尤適合慢性虛損夾寒證。

傳統服藥法


除百病,肌膚充實,顏色紅潤,進飲食,壯筋骨,暖血海,黑髭鬓。
上為末,併入藥膏,同前八味拌和令勻,乾不可丸,即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3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氣血、溫經散寒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腹瀉身體消瘦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紫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組成:青蒿2兩,柴胡(去苗)2兩,芍藥1兩,五加皮1兩,續斷1兩,石斛(去根)1兩,黃耆1兩,羌活(去蘆頭)1兩,以上銼,以無灰酒2升,童便2升浸,置日中曬3日,逐日轉動,日足漉出焙乾,搗羅爲末,其浸藥之酒,留熬後藥:當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桃仁(去皮尖,麸炒)1兩半,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半,地黃汁3升,以上五味,除地黃汁外,搗羅爲末,同地黃汁并入前浸藥酒內,慢火熬,時時攪轉,令膏凝,即住火。川芎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蛇床子(炒)1兩,卷柏(去根土,炒)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去汗)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浸炙)1兩,木香1兩,蓽澄茄1兩。 主治:除百病,肌膚充實,顔色紅潤,進飲食,壯筋骨,暖血海,黑髭鬢。主治:形氣衰憊,積氣上攻,心膈不利,身體羸瘦,飲食無味;婦人屢經産育,血海冷憊,腰腹氣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