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地黃散
QIAN JIANG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準繩·女科》卷二引《神巧萬全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乾薑地黃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之效。其可緩解乾薑辛溫燥烈之性,防止燥熱傷陰,避免藥物過於偏燥。
- 調和藥性: 地黃能補益腎陰,而乾薑則溫中散寒,兩者相配可達到陰陽調和之效,使藥效更為溫和、全面,避免單一藥物作用過於偏頗。
在中藥方劑「乾薑地黃散」中加入柴胡,主要是利用柴胡疏肝解郁、和解少陽的功效。柴胡能夠疏肝解郁、和解少陽,對於治療肝郁氣滯、少陽病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肝氣鬱結或少陽病導致的相關症狀。
在中藥方劑「乾薑地黃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利用黃耆補氣固表、利水的功效。黃耆能夠補氣固表、利水,對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勞乏力、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氣虛導致的相關症狀。
乾薑地黃散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健脾:蒼朮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祛風除溼的功效。乾薑地黃散以滋陰補腎爲主,但脾虛溼盛則易困阻脾陽,影響腎陰的吸收利用。蒼朮的加入可健脾燥溼,助脾運化水溼,使腎陰更好地吸收,提高藥效。
- 配合乾薑溫陽:乾薑性溫,燥溼溫脾,與蒼朮相輔相成,共同溫陽化溼,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物的整體功效。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引血下行的功效。方中乾薑、地黃偏於溫補陽氣,易於上行,加入川牛膝可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下焦,更好地治療腎虛腰痛、血瘀經閉等病症。
- 通利血脈: 川牛膝能活血通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改善腎臟功能,並能解除瘀血阻滯,促進經血運行,進而達到治療腎虛腰痛、月經不調等目的。
乾薑地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濕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括乾薑、生地黃等,而其中加入鱉甲則有其特殊考量。鱉甲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在乾薑地黃散中加入鱉甲,主要是取其滋陰作用,以平衡方中乾薑之溫熱,防止溫燥過度傷陰。此外,鱉甲還能增強整體方劑的滋補效果,對於改善患者體質、增強抵抗力有一定幫助。尤其對於那些長期患有慢性腸胃疾病,且伴有陰虛表現的患者來說,鱉甲的加入更顯重要,能夠使整個療程更加全面,既解決了即時的寒濕問題,也兼顧了長期的體質調理。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乾薑溫燥之性: 乾薑性溫燥,若單獨使用,容易耗傷陰津,造成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效,可以有效緩解乾薑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度溫燥之弊。
2. 補益氣血,調和脾胃: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能補益氣血,而乾薑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吸收。兩者合用,可以起到補益氣血、溫中散寒、調和脾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補氣血,緩解寒凝血瘀: 方劑以溫腎陽、補血陰為目的,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它可溫煦脾腎,促進氣血生化,並改善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冷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平衡藥性,協調整體: 乾薑地黃散中,乾薑、附子等藥性偏溫燥,容易耗傷血陰,而當歸則可滋陰養血,緩解燥熱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過於燥烈,達到補而不燥、溫而不烈之效。
乾薑地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濕所致的各種症狀,如腹痛、泄瀉等。其組成包括乾薑、地黃等多種草藥,其中薑黃為一味重要成分。薑黃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良好的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在本方中加入薑黃,主要是利用其溫通作用,能夠幫助祛除脾胃中的寒濕,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此外,薑黃還能活血化瘀,對於因寒濕阻滯所導致的血行不暢亦有改善作用。與乾薑相配,二者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燥濕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總體而言,薑黃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個方劑的溫通效果,也增加了其對症治療的全面性。
乾薑地黃散方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腎助陽,化痰開竅:琥珀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化痰開竅之效。對於腎陽不足,心神不寧,痰濁阻滯等症,琥珀能溫腎散寒,化痰開竅,使心神安定,改善症狀。
- 安神定志,益智開竅:琥珀還有安神定志,益智開竅之效。乾薑地黃散方中,加入琥珀,不僅有助於溫腎化痰,也能安神定志,使患者心神安寧,神志清醒,提高智力,改善記憶力。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調和脾胃,理氣化濕: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乾薑地黃散以滋陰補腎為主,而厚朴加入其中,可起到調和脾胃、理氣化濕的作用,避免滋補過度而導致脾胃運化不暢。
2. 協同乾薑,溫中散寒: 厚朴性溫,與乾薑同用,可增強溫中散寒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脾胃陽氣的升發,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補腎溫陽之效。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是為了溫中散寒、化濕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其具有溫中止嘔、解表散寒、回陽通脈等功效。
方中地黃滋陰降火,但容易寒凝脾胃,導致脾胃虛寒,出現嘔吐等症。加入生薑,可溫中散寒,化濕止嘔,協同地黃滋陰降火,避免寒邪傷脾胃,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而乾薑地黃散的主要功效為溫腎補陽,散寒止痛,川芎的加入,可進一步促進血脈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溫經散寒的作用。
2. 佐助地黃滋陰: 川芎性溫,可緩解地黃滋陰過於寒涼,避免寒凝血瘀的發生。此外,川芎還能升清降濁,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地黃更好地滋養腎陰。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燥性: 乾薑溫燥,地黃滋陰,兩者性質相悖,容易造成燥熱。橘皮性溫和,味辛,具有理氣、化痰、燥濕之效,能調和乾薑的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對身體造成負擔。
2. 促進藥效,增強溫陽: 橘皮的理氣作用能促進藥物運行,有助於地黃等藥物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血的功效。同時,橘皮的辛溫之性也能增強乾薑的溫陽作用,使藥效更佳。
乾薑地黃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和中: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乾薑地黃散方中,地黃滋陰補血,乾薑溫中散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氣機不暢。木香加入,可理氣和中,使藥效協調,避免滋陰過甚,導致脾胃運化失常。
- 調和陰陽:木香性溫,能溫脾陽,而地黃性寒,滋陰降火。木香的加入,可以平衡地黃的寒性,使藥性趨於平和,更適合於脾胃虛寒者使用。
總之,木香在乾薑地黃散中起着理氣和中、調和陰陽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乾薑地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內盛所致之腹痛、泄瀉等症狀。此方中包含了多種具有溫陽散寒、利水除濕功效的藥材,其中尤以乾薑和地黃為主藥。而加入桂枝這一成分,則是基於其能發汗解表、溫通經脈的作用。在本方中,桂枝能夠協同乾薑溫中散寒,增強祛除體內寒濕的效果;同時,通過溫通心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因寒濕阻滯所引起的肢體沉重、疼痛等不適。此外,桂枝還能調節汗孔開合,幫助身體排出多余濕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總體而言,桂枝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整體療效,也體現了中醫學中藥物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配伍原則。
乾薑地黃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寒濕所致之各種症狀,如腹痛、泄瀉等。其組成包括乾薑、地黃等多種草藥,其中羌活的加入尤具特色。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與腎經,具有散寒除濕、祛風止痛之效。在本方中,羌活能與乾薑相輔相成,增強溫里散寒的作用,並能引導其他藥物達到病所,共同發揮溫陽散寒、化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寒濕困脾或外感風寒導致的相關病症,羌活的應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狀,促進康復。此外,羌活還可調節氣血,使整體療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乾薑地黃散 」方劑組成介紹
中藥方劑「乾薑地黃散」,主要成分有: 生地黃、柴胡、黃耆、蒼朮、川牛膝、鱉甲、白芍、當歸、薑黃、琥珀、厚朴、生薑、川芎、橘皮、木香、桂枝、羌活。
主治功效:婦人血虛勞損,寒氣侵襲心腹,導致疼痛,四肢不協調,飲食減少,日漸消瘦。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2.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3.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4. 鱉甲: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它味鹹、甘,性寒,歸肝、腎經。滋陰可以增強造血功能,補益氣血,改善體質和增強體力。清熱瀉火可以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引起的疾病。平肝息風可以滋陰潛陽,益精凝神,適用於肝風內動,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痛、抽搐、痙攣、驚厥等症狀。此外,鱉甲還有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5.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6. 柴胡:具有藥效,包括:
- 散風熱、發汗解表
- 止咳化痰
- 平肝息風
- 補陽
- 清熱瀉火
- 疏肝解鬱
7.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
8.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9.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10.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厚朴性溫,辛散苦燥,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11. 琥珀:具有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等多種功效。它可以治療驚風癲癇、驚悸失眠、小便赤澀不通、淋瀝作痛、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疾病、喉嚨疼痛、發燒、咳嗽、瘀傷、慢性傷口、疤痕以及淋證尿頻、尿痛等症狀。
12.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13.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14. 羌活: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15. 生地黃: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16.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17.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它能破血行氣、化瘀散結,可治療血瘀氣滯、胞腹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痹痛,亦可治黃疸、胸悶、痞悶;還能止血、促進血小板聚集,縮短凝血時間,可治吐血、衄血、尿血,並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乾薑地黃散, 出處:《準繩·女科》卷二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熟乾地黃1兩,柴胡1兩,黃耆1兩,蒼朮1兩,牛膝(去苗)1兩,鱉甲(醋炙黃)2兩,白芍藥7錢半,當歸7錢半,薑黃7錢半,琥珀7錢半,厚朴(去皮,薑汁塗炙)7錢半,川芎7錢半,陳橘皮(去白)7錢半,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羌活半兩。 主治:婦人血風勞,冷氣攻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食減少,日漸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