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獐骨湯中加入遠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經,具有安神、解鬱、祛痰、止痛的功效。其可疏通心經,改善心血瘀阻,並能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獐骨性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協同通絡止痛,改善因氣血不通導致的疼痛。
- 寧心安神: 遠志可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獐骨亦有安神作用,可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兩者合用,可相輔相成,起到寧心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
獐骨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提升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侵襲。獐骨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腰膝痠痛等病症,黃耆的補氣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使藥效更顯著。
- 助藥力: 獐骨本身性寒,具有祛風濕、消腫止痛之效,但其補益之力相對不足。黃耆的補氣作用可以增強獐骨的藥力,使其更有效地發揮祛風濕、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獐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藥性: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鎮痛、斂陰、柔肝、止瀉等功效。獐骨湯以補腎壯骨、活血止痛為主,白芍的加入可緩解藥性燥烈,並輔助舒筋活絡,減輕骨骼疼痛。
- 滋陰養血,兼顧整體: 獐骨湯中含有鹿茸、龜板等溫燥之品,白芍的滋陰養血作用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白芍能促進血液循環,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獐骨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藥力: 獐骨性寒,入腎經,擅長治療腎虛寒證。乾薑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助陽氣,與獐骨配伍,可溫和藥性,避免寒涼傷陽,並能促進藥效發揮,增強治療效果。
- 溫補脾腎,改善體質: 腎虛常伴隨脾虛,而乾薑能溫補脾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改善整體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因此,乾薑在獐骨湯中起著溫陽散寒、助藥力、溫補脾腎的功效,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獐骨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效果。獐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而防風可以配合獐骨等藥物,起到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進一步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獐骨性寒,容易傷陽氣,而防風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溫通經絡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損傷正氣,使藥效更為溫和,減少副作用。
獐骨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是為了其安神定志、寧心益智的作用。
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智的功效。獐骨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而茯神能安撫心神,改善睡眠質量,並有助於提高記憶力,與獐骨湯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增強其治療效果。
獐骨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理氣燥濕: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效。獐骨湯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而厚朴可以幫助理氣活血,促進藥物滲透到病竈部位,提升藥效。
- 緩解寒濕:厚朴能溫中散寒,對於因寒濕引起的痺痛症狀,厚朴可以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輔助作用,避免單純使用獐骨等藥材,造成寒性過重,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獐骨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獐骨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之效,而當歸則以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著稱。二者合用,可以相輔相成,加強補血活血的功效,有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骨骼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滋陰潤燥:獐骨性溫,偏於燥性,而當歸性溫,偏於潤性,兩者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滋陰潤燥,促進骨骼的生長修復。
總之,當歸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獐骨湯補血活血的功效,還可以平衡藥性,提高藥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獐骨湯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化痰: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獐骨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而橘皮加入其中,可幫助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並化解痰溼,促進損傷部位的恢復。
- 調和藥性:獐骨湯中藥材性味偏寒涼,加入橘皮,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氣損傷脾胃的作用。同時,橘皮的理氣作用,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獐骨湯中添加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烈或相剋的成分,使其藥效發揮得更加平穩和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獐骨湯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燥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與獐骨湯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增強獐骨的補腎壯骨功效,同時也可緩解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升藥物安全性。
獐骨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獐骨湯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而獨活能有效驅散風寒濕邪,減輕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 補益肝腎:獨活入肝腎二經,能補益肝腎,並促進氣血運行,配合獐骨等藥材,共同達到溫補肝腎,舒筋活絡的功效,從而改善風濕痹痛所致的腰膝痠軟、步履艱難等症狀。
因此,獨活在獐骨湯中起到祛風濕止痛,並補益肝腎的關鍵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獐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 川芎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獐骨本身具有補腎壯骨的功效,但若氣血運行不暢,則藥力難以發揮。川芎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2. 緩解疼痛: 獐骨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病症。川芎能止痛消腫,與獐骨搭配,可有效緩解骨骼疼痛,促進骨骼癒合。
獐骨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桂枝性溫,具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獐骨本身也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與桂枝相配,可以協同發揮溫經散寒、止痛活血的功效。
-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桂枝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可以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獐骨入肝腎經,與桂枝相配,可以協同發揮調和氣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獐骨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之效。獐骨性涼,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之功,但容易寒涼傷胃。加入生薑可溫中散寒,防止獐骨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力更易發揮。
- 調和藥性: 生薑可調和藥性,避免獐骨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同時,生薑也具有止嘔、止咳等功效,可輔助治療因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主治功效
獐骨湯為中醫經典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遠志、黃耆、白芍、乾薑、防風、茯神、厚朴、當歸、橘皮、甘草、獨活、川芎、桂枝、生薑等。該方劑具有補氣益血、溫經通絡、散寒止痛、調經止帶、補益氣血等功效,常用於產後虛乏、五勞七傷、虛損不足、臟腑冷熱不調等病症的治療。
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白芍:性涼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調經、緩急止痛、斂陰收澀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等功效。
防風:性溫味辛,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厚朴: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等功效。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橘皮: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食導滯等功效。
甘草:性甘味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等功效。
獨活:性溫味辛,歸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總結:獐骨湯是中醫經典方劑,由遠志、黃耆、白芍、乾薑、防風、茯神、厚朴、當歸、橘皮、甘草、獨活、川芎、桂枝、生薑等組成,具有補氣益血、溫經通絡、散寒止痛、調經止帶、補益氣血等功效,常用於產後虛乏、五勞七傷、虛損不足、臟腑冷熱不調等病症的治療。
傳統服藥法
獐骨1具,遠志3兩,黃耆3兩,芍藥3兩,乾薑3兩,防風3兩,茯苓(一作茯神)3兩,厚朴3兩,當歸2兩,橘皮2兩,甘草2兩,獨活2兩,芎藭2兩,桂心4兩,生薑4兩。
上(口父)咀。以水3鬥,煮獐骨,取2鬥,去骨,納藥煎,取5升,去滓,分5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獐骨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獐骨1具,遠志3兩,黃耆3兩,芍藥3兩,乾薑3兩,防風3兩,茯苓(一作茯神)3兩,厚朴3兩,當歸2兩,橘皮2兩,甘草2兩,獨活2兩,川芎2兩,桂心4兩,生薑4兩。 主治:産後虛乏,五勞七傷,虛損不足,臟腑冷熱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