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煎丸

JU PI J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一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5%
胃經 13%
腎經 13%
心經 11%
肺經 11%
膀胱經 4%
大腸經 3%
膽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橘皮煎丸方劑中含有橘皮,是取其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疏肝理氣、燥濕化痰、健脾消食的作用。其揮發油中的橙皮油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並能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此外,橘皮還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

因此,在橘皮煎丸方劑中加入橘皮,可有效改善脾胃氣滯、痰濕阻滯等病症,同時也能促進消化,增強體質。

橘皮煎丸方中加入肉桂,乃取其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效。

橘皮性辛溫,能理氣疏肝,而肉桂則性熱,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之功效。二者相伍,一則可增強橘皮理氣疏肝之力,二則可溫陽散寒,避免橘皮性寒易傷陽氣之弊。

此外,肉桂亦能引導藥力下行,使橘皮之氣更易達達脾胃,更有效地治療寒凝氣滯、脾胃不和之症。

橘皮煎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 橘皮性溫,善理氣消脹,但偏寒涼,而乾薑性溫,辛散溫中,二者合用,可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緩解橘皮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乾薑辛溫之性,可引導橘皮的藥力更好地到達脾胃,並促進氣血運行,與橘皮共同發揮理氣消脹、止咳化痰的作用,增強整體療效。

總而言之,乾薑在橘皮煎丸中起到溫中散寒、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全面,並促進脾胃消化,提升整體療效。

橘皮煎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橘皮煎丸常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面色蒼白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有效改善血虛之症,並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痛。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當歸與橘皮同用,可增強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效。橘皮行氣消脹,善於疏肝理氣,而當歸則補血活血,兩者相輔相成,能更好地緩解血瘀氣滯導致的腹部脹痛、經行腹痛等症狀。

橘皮煎丸方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 三稜味苦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血運行,緩解腹痛,與橘皮的理氣消脹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腹痛、脹滿等症狀。
  2. 消積化瘀: 三稜還具有消積化瘀的作用,能消解積滯,化解瘀血,配合橘皮的理氣健脾,共同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食積不消、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三稜的加入,既能與橘皮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功效,又能針對不同病症進行治療,有助於提高方劑的療效。

橘皮煎丸方中包含附子,主要是考慮其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

橘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但其性偏燥,單用易傷津耗氣。附子味辛甘性熱,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溫補脾腎,助陽氣化痰,使橘皮之燥性得以緩解,達到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

同時,附子能溫通經絡,配合橘皮的理氣作用,能有效緩解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因此,橘皮煎丸中加入附子,不僅能加強藥效,更能避免單味藥物的副作用,使整體療效更佳。

橘皮煎丸方劑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萆薢性味甘淡,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配合橘皮的理氣燥濕作用,共同針對水濕停滯所致的疾病,如水腫、小便不利等。
  2. 通絡止痛:萆薢亦具有通絡止痛之功,可與橘皮的疏肝理氣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如腰膝疼痛、肢體麻木等。

因此,萆薢加入橘皮煎丸,可增強其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等功效,提升療效。

橘皮煎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橘皮性溫,能理氣燥濕,而神麴則善於消食化積,二者合用,可加強消食化積之效,適用於食滯停積、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行氣止痛:神麴能行氣止痛,與橘皮合用,可增強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胃脘脹痛、消化不良導致的腹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橘皮煎丸」中的烏頭,同樣利用其強烈的溫經散寒及止痛效果,用於治療由寒邪引起的疼痛,特別是腹痛、腰腿痛等。烏頭與橘皮相配,一方面可以加強溫中散寒的作用,另一方面橘皮的芳香開胃也能減輕烏頭的苦澀感。

橘皮煎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止痛:橘皮辛溫,善理氣止痛,而木香苦溫,亦有行氣止痛之效。兩者合用,相輔相成,可增強理氣止痛之效,用於治療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
  2. 健脾消食:橘皮理氣健脾,木香行氣消食,兩者搭配,可增強健脾消食之功,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

因此,橘皮煎丸中加入木香,能夠更好地發揮其理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橘皮煎丸中添加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橘皮煎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胃脘疼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花椒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解除寒氣阻滯,緩解疼痛。
  2. 增強藥效: 花椒與橘皮相配,可以互相促進藥效。花椒的溫熱之性可以促進橘皮的理氣作用,而橘皮的疏肝解鬱之性也可以幫助花椒的溫中散寒作用。兩者合用,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橘皮煎丸」中的大麥,具有健脾消食、利水除濕的功效。大麥能幫助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胃功能不佳導致的脹滿不適,與橘皮同用,既增強了藥物的消化作用,又減輕了橘皮可能引起的燥熱。

橘皮煎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胃氣上逆所致的胸悶、嘔吐等症狀,與橘皮的理氣化痰、降逆止嘔作用相輔相成,協同增強療效。

2. 和中化濕: 厚朴還能健脾和胃、化濕消食,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濕濁阻滯脾胃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橘皮煎丸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中止嘔: 橘皮性辛溫,善於理氣降逆止嘔,但其溫燥之性,易於耗傷胃氣。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且能調和橘皮的燥性,避免其傷胃。

二、 助藥力: 生薑味辛性溫,能促進藥物吸收,並有助於藥力到達病竈,使橘皮的理氣降逆作用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橘皮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橘皮、肉桂、乾薑、當歸、三稜、附子、萆薢、神麴、烏頭、木香、花椒、大麥、厚朴、生薑等。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傳統代功效。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大麥具有健脾胃、利水滲濕、生津止渴、消食化積、補氣、和胃消食、清熱解渴、止汗固表等多種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橘皮煎丸的主治功效包括:

  1. 勞累過度引起的瘦弱疾病,眼睛昏花,手腳痙攣,形容枯槁,食物不消化,腹脹不能吃東西,食物沒有味道,面色黃,體力虛弱,多年的腸胃脹氣,痔瘡,痃癖之氣,一切勞累引起的疾病。
  2. 婦女血癥氣塊,赤白帶下,子宮寒冷嚴重,宿水漏血。
  3. 五種膈氣,寒冷的膈氣,熱性的膈氣,氣體的膈氣,思慮憂愁的膈氣,四肢無力,睡覺多。

橘皮煎丸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橘皮煎丸的使用禁忌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人、體虛者慎用。

總之,橘皮煎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橘皮、肉桂、乾薑、當歸、三稜、附子、萆薢、神麴、烏頭、木香、花椒、大麥、厚朴、生薑等,具有補益氣血、溫陽散寒、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勞累過度引起的瘦弱疾病、婦女血癥氣塊、五種膈氣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去蘆,先焙)3兩,萆薢3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3兩,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乾)3兩,肉桂(去粗皮)3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巴戟(去心)3兩,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3兩,石斛(去根)3兩,牛膝(去蘆,酒浸)3兩,杜仲(去皮,薑汁炙)3兩,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3兩,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乾)3兩,乾薑(炮)3兩,菟絲子(酒浸,焙,搗)3兩,三稜(煨熟,乘熱搗碎)3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淨洗,焙,為末)15兩。
上為細末,以酒5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藥末入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鹽湯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帶消化不良噯氣氣喘陰道炎肺結核瘧疾女性不孕症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營養不良

相同名稱方劑


橘皮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組成:青橘皮2兩(麸炒黃,搗羅爲末,醋1盞半,于銀石器內文武火熬成膏),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人參半兩,訶梨勒皮(炒)半兩,京三棱(炮,銼)半兩,藿香(去莖)半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萆薢半兩,乾薑(炮)半兩,半夏1分(湯洗10遍,焙)。 主治:脾腎虛勞,心腹積氣,面色萎黃,不思飲食,胸膈滿悶。

橘皮煎丸, 出處:《博濟》卷一。 組成:陳橘皮1斤(去白,研細),官桂(去皮,研細)6兩,乾薑(炮,研細)6兩,川當歸(炙,研細)6兩,荊三棱(炮,杵羅)6兩,附子(炮,去皮臍,杵羅)6兩,萆薢(杵羅)6兩,神曲6兩,烏頭(炮,水煮3-5沸)1兩,木香1兩,川椒(去子,炒出汗)1兩,大麥糵4兩,厚朴(去皮,薑汁炙,以上6味另杵羅,留出半兩糵末)。 主治:補氣,壯真元,駐顔色,進飲食,通利五臟,明目,出一切風冷。主治:冷勞瘦疾,目暗,手足攣急,形容枯瘁,食不消化,腹脹不能納食,食物無味,面黃力弱,積年腸風,痔疾,痃癖氣,一切勞病;女人血癥氣塊,赤白帶下,子宮冷甚,宿水露血;五種膈氣,冷膈,熱膈,氣膈,思憂膈,四肢無力,饒睡。

橘皮煎丸, 出處:《局方》卷五。 組成:當歸(去蘆,先焙)3兩,萆薢3兩,厚朴(去粗皮,薑汁制)3兩,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乾)3兩,肉桂(去粗皮)3兩,附子(炮,去皮臍)3兩,巴戟(去心)3兩,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3兩,石斛(去根)3兩,牛膝(去蘆,酒浸)3兩,杜仲(去皮,薑汁炙)3兩,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3兩,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乾)3兩,乾薑(炮)3兩,菟絲子(酒浸,焙,搗)3兩,三棱(煨熟,乘熱搗碎)3兩,甘草(炙)1兩,陳橘皮(淨洗,焙,爲末)15兩。 主治: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利數,肌膚瘦悴,面色萎黃,肢體怠情,腰膝緩弱,及治痃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利,腸風痔疹;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無子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