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脾經 21%
心經 15%
胃經 15%
肝經 9%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3%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鉤藤散

**整體功效:**清熱解表,平肝潛陽。

**主治:**小兒風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鉤藤散是一張清熱解表、平肝潛陽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風熱驚悸、大小便赤澀等症。

**方解:**本方由甘草、生薑、半夏、陳皮、防風、茯苓、鉤藤、菊花、麥門冬、人參、石膏等十味中藥組成。甘草、生薑、半夏、陳皮、防風、茯苓等六味中藥具有清熱解表的作用,可以緩解風熱之邪所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鉤藤、菊花、麥門冬、人參、石膏等五味中藥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可以緩解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

**注意事項:**鉤藤散是一張比較安全的中藥方劑,但是在使用時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如果患者本身有低血壓,在使用本方時要注意觀察血壓變化。
  2. 本方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如果患者本身有睡眠障礙,在使用本方時要注意觀察睡眠情況。
  3. 本方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如果患者本身有血栓性疾病,在使用本方時要注意觀察凝血功能。

文獻參考:

  1. 《中醫學大辭典》
  2. 《中藥學》
  3. 《中藥方劑學》

相關疾病

貧血
肺結核
扁桃腺炎
胰臟炎
癲癇
心內膜炎
腦炎
心包炎
低血壓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慢性腎衰竭
鏈球菌性咽喉炎
病毒性腦膜炎

相同名稱方劑

鉤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鉤藤、玄參、升麻、黃芩、赤茯苓、苦梗、甘草、山梔子各等分。 主治:風熱喉痹。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半兩,川升麻半兩,蜣螂2枚(去翅足,微炒),黃芩半兩。 主治:小兒新生,發噤撮口。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1分,龍膽1分(去蘆頭),犀角屑1分,茯神1分,黃芩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驚啼壯熱,心煩不得穩睡。

鉤藤散, 出處:《審視瑤函》卷五。 組成:鉤藤、陳皮、麥門冬、石膏、家菊花、人參、明天麻、防風、白茯苓、鹿茸、制半夏、甘草各等分。 主治:恣酒嗜燥,頭風痰火之人陰虛血少,虛火上旋,視定反動。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1分,犀角屑半兩,赤茯苓半兩,天竹黃1分(細研),龍膽半兩(去蘆頭),川大黃2分(銼碎,微炒),地骨皮1分,川芒消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鉤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五。 組成:連翹1兩,瞿麥1兩,車前子1兩,牛蒡子1兩,赤芍藥1兩,滑石1兩,梔子半兩,木通半兩,當歸半兩,防風半兩,荊芥半兩,黃芩半兩,柴胡2兩,甘草2兩,蟬殼2錢半。 主治:小兒風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釣藤散

相似度 90%

安枕無憂散

相似度 66%

高枕無憂散

相似度 63%

六君子湯

相似度 63%

破邪湯

相似度 63%

生脈六均湯

相似度 63%

竹瀝二陳湯

相似度 63%

二陳白丸

相似度 62%

二陳湯

相似度 6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