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散

GOU T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22%
心經 14%
胃經 14%
肝經 8%
腎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鉤藤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鉤藤散以鉤藤、石決明、天麻等清熱平肝藥為主,甘草味甘性平,可調和諸藥,避免藥性偏寒或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2. 緩解毒性: 甘草具有解毒作用,可緩解鉤藤等藥物可能帶來的毒性,保護患者安全。同時,甘草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整體藥效更佳。

鉤藤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如下:

  1. 和胃降逆: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可緩解鉤藤散中某些藥材可能引起的胃氣不適,如頭暈、噁心等。
  2. 助藥力: 生薑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使鉤藤散更有效地發揮其清熱平肝、息風止痙的作用。

生薑的加入,不僅能使鉤藤散服用起來更舒適,還能提高藥物的療效,使其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鉤藤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鉤藤散主治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半夏性辛溫,能降逆止嘔,清熱化痰,與鉤藤相配,可協同降逆止嘔,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噁心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能燥濕化痰,而鉤藤散中常配伍川芎、白芍等藥物,容易造成濕痰阻滯,半夏的加入可以幫助化痰,避免痰阻經絡,促進藥效發揮。

鉤藤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鉤藤散主要功效為平肝熄風、清熱解毒,但部分患者服用後可能出現胃氣不舒、噁心嘔吐等症狀。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藥物對胃部的刺激,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2. 疏肝解鬱,協調藥性: 鉤藤散中鉤藤、天麻等藥物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陳皮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與其他藥物相配,可避免藥性過寒,保持藥效平衡,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

鉤藤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痙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痙止痛的功效。鉤藤散主治肝陽上亢、風熱內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痙攣抽搐等症,而防風可輔助鉤藤散疏散風熱,平息肝陽,進而止痙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引藥上行,通達經絡: 防風可引藥上行,通達經絡,並能促進藥物吸收,使藥效更好的發揮。鉤藤散中其他藥物如鉤藤、天麻等,多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而防風則可引導這些藥物上行,直達頭部,有效改善肝陽上亢、風熱內擾的病症。

鉤藤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寧心安神: 鉤藤善於清熱平肝,但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單靠鉤藤效果有限。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可與鉤藤相輔相成,加強寧心安神之效。

2. 利水滲濕: 鉤藤散常用於治療高血壓、頭痛眩暈等病症,而濕熱上蒸亦可導致頭昏腦脹。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祛除體內濕熱,改善血液循環,輔助鉤藤散更有效地治療病症。

鉤藤散中包含鉤藤,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主治頭風眩暈: 鉤藤味苦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肝陽上亢、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頭脹目眩、肢體麻木等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與其他藥物配伍相宜: 鉤藤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平肝熄風、活血化瘀等功效,與鉤藤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頭風眩暈的療效。

鉤藤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平肝、明目降火的功效。

清熱平肝:菊花味甘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可輔助鉤藤散清熱降火,平息肝陽,緩解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

明目降火:菊花亦能清肝明目,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菊花與鉤藤散的其他藥物配合,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鉤藤散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滋陰清熱,平肝潛陽: 鉤藤散主治肝陽上亢,導致頭昏眼花、頭痛眩暈、心煩易怒等症。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有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清泄肝火,平息肝陽,與鉤藤、天麻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平肝的效果。
  2. 養陰潤燥,緩解肝陰不足: 長期肝陽上亢,易導致肝陰虧虛,出現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養陰液,潤燥生津,緩解肝陰不足,使肝火得以平息,陰陽平衡,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鉤藤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症狀。雖然標準的鉤藤散組成中並不包含人參這一成分,但若根據特定臨床需要調整配方時加入人參,則有其特殊考量。人參作為一味補氣藥物,在此處可強化身體正氣,增強體質,使人更能抵抗外邪侵襲。對於體虛易感風熱者,人參能夠補益元氣,有助於疾病康復及預防再發。此外,人參還能調節免疫系統,對減輕炎症反應有一定幫助。因此,在鉤藤散中特別加入人參,不僅可以增強療效,還能兼顧患者整體健康狀態,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鉤藤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除煩的功效。鉤藤散主治肝陽上亢、熱擾心神,導致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石膏在此可清瀉肝火,使熱邪下降,達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2. 涼血止血: 石膏還有涼血止血的功效。鉤藤散中加入石膏,可以涼血止血,並與鉤藤等藥物共同起到鎮靜安神、降血壓的作用,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鉤藤散」是一種常用於治療兒童因風邪、熱邪引起的驚嚇不安、小便和排便疼痛的複方。它由多種中藥材組成,透過調和體內陰陽、清熱解毒、養血安神的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對於緩解因內外熱邪引起的咳嗽、喉痛、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它還能增強兒童體質,減輕不安和疼痛。

生薑,性味辛溫,可散風寒、發汗解表。生薑在這個方劑中主要用於祛除外邪,減輕風寒引起的不適,如咳嗽、喉痛等症狀。它還能幫助溫暖肺氣,緩解咳嗽。

半夏,性味溫,具有化痰、止嘔、降逆等作用。對於兒童常見的痰濕內阻引起的咳嗽、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半夏在這個方劑中,可幫助平和胃氣,減輕胃腸不適。

陳皮,性味溫,歸脾、肺經。陳皮能疏理脾胃、化痰止咳,對於兒童因脾胃不調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幫助。它還能幫助緩解痰濕所致的咳嗽。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防風在這個方劑中用於祛風解表,對於風邪引起的頭痛、發熱等症狀有效。同時,它還能緩解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

茯苓,性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的作用。對於兒童水腫、尿路感染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茯苓還能幫助健脾養胃,改善消化系統功能。

鈎藤,性味甘、微寒,主要用於平肝息風、清熱瀉火。對於因肝火旺盛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有治療作用。鈎藤在這個方劑中有助於安定神經,減少驚嚇不安症狀。

菊花,性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散風熱、止咳化痰的作用。菊花可以幫助清理體內熱邪,緩解咳嗽、痰多、喉痛等症狀。它還能幫助清肝明目,改善因肝火旺盛引起的眼睛不適。

麥門冬,味甘性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在這個方劑中,麥門冬用於滋潤肺陰,緩解因肺熱引起的乾咳、口乾等症狀。

人參,性味甘、微溫,是一種補氣強身的良藥。在「鉤藤散」中,人參用於增強兒童體質,提高免疫力,幫助兒童抵抗外邪,減少因體弱引起的各種症狀。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石膏在這個方劑中,主要用於清除體內的熱邪,緩解發熱、喉痛等症狀,同時也有利於咳嗽和呼吸道疾病的康復。

「鉤藤散」透過這些藥材的共同作用,不僅能有效緩解因風邪、熱邪引起的兒童驚嚇不安、小便排便疼痛等症狀,還能全面調節兒童體內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力,促進整體健康。然而,具體用藥應遵循醫師指導,根據兒童的具體症狀和體質進行調整。

相關疾病


阿茲海默症貧血肺結核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胰臟炎癲癇排尿困難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腦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慢性腎衰竭鏈球菌性咽喉炎病毒性腦膜炎

相同名稱方劑


鉤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鉤藤、玄參、升麻、黃芩、赤茯苓、苦梗、甘草、山梔子各等分。 主治:風熱喉痹。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半兩,川升麻半兩,蜣螂2枚(去翅足,微炒),黃芩半兩。 主治:小兒新生,發噤撮口。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1分,龍膽1分(去蘆頭),犀角屑1分,茯神1分,黃芩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驚啼壯熱,心煩不得穩睡。

鉤藤散, 出處:《審視瑤函》卷五。 組成:鉤藤、陳皮、麥門冬、石膏、家菊花、人參、明天麻、防風、白茯苓、鹿茸、制半夏、甘草各等分。 主治:恣酒嗜燥,頭風痰火之人陰虛血少,虛火上旋,視定反動。

鉤藤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鉤藤1分,犀角屑半兩,赤茯苓半兩,天竹黃1分(細研),龍膽半兩(去蘆頭),川大黃2分(銼碎,微炒),地骨皮1分,川芒消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壯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鉤藤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五。 組成:連翹1兩,瞿麥1兩,車前子1兩,牛蒡子1兩,赤芍藥1兩,滑石1兩,梔子半兩,木通半兩,當歸半兩,防風半兩,荊芥半兩,黃芩半兩,柴胡2兩,甘草2兩,蟬殼2錢半。 主治:小兒風熱驚悸,大小便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