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側子酒以其獨特的成分,具備多種藥效,具體如下:
- 風濕痹痛:有效緩解因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的情況。
-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少淤血情況,有效緩解因血瘀造成的痛症。
- 調經止痛:當中包含的當歸和川芎對於女性的經痛和月經不調有良好效果。
- 益腎補氣:杜仲、石斛等成分能夠增強腎臟功能,提供更好的身體基礎。
總而言之,側子酒不僅具有舒緩疼痛的作用,還有活血調經、益氣補腎的效果,特別適合那些因風寒濕邪所引起的痹痛及肢體無力的人羣。
傳統服藥法
側子4兩,牛膝4兩,丹參4兩,山茱萸4兩,蒴藋根4兩,杜仲4兩,石斛4兩,防風3兩,乾薑3兩,蜀椒3兩,細辛3兩,獨活3兩,秦艽3兩,桂心3兩,芎藭3兩,當歸3兩,白朮3兩,茵芋3兩,五加皮5兩,薏苡仁2升。
上(口父)咀,絹袋盛。清酒4鬥,漬6宿。初取3合,稍加以知為度。患目昏頭眩者彌精。
側子浸酒(《聖濟總錄》卷二十)、牛膝酒(《聖濟總錄》卷八十四)。方中丹參,《聖濟總錄》作「丹砂」。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金牙側子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食用量:側子酒雖然有療效,但建議每次飲用量應適度,以免造成肝臟負擔或影響消化。
- 懷孕與哺乳: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避免使用,因為部分成分可能影響胎兒或母乳質量。
- 過敏反應:對於荊芥、川芎等藥材過敏者應謹慎使用。
- 症狀辨識:在使用藥酒之前,最好先行諮詢專業中醫師或醫療人員,確保其適合您的具體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側子酒,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側子4兩,牛膝4兩,丹參4兩,山茱萸4兩,蒴藋根4兩,杜仲4兩,石斛4兩,防風3兩,乾薑3兩,蜀椒3兩,細辛3兩,獨活3兩,秦艽3兩,桂心3兩,川芎3兩,當歸3兩,白朮3兩,茵芋3兩,五加皮5兩,薏苡仁2升。 主治:風濕痹不仁,腳弱不能行。
側子酒, 出處:《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組成:側子2兩(炮),乾薑2兩,石斛8兩,丹參3兩,牛膝2兩,甘草2兩(炙),防風3兩,乾地黃4兩,川芎2兩,當歸3兩,桂心3兩,五味子3兩,白朮2兩,秦艽3兩,防己2兩,椒2兩(汗),獨活3兩,山茱萸4兩,細辛2兩,黃芩2兩,茯苓4兩,附子1兩(炮)。 主治:腳氣雖癒,至冬季間常須服。
側子酒, 出處:《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組成:側子4兩(炮),生石斛8兩(碎),磁石8兩,獨活3兩,秦艽3兩,甘草3兩(炙),紫蘇莖1握,前胡4兩,防風3兩,茯苓8兩,黃芩3兩,五味子4兩,防己3兩,桂心2兩,丹參3兩,蜀椒2兩(出汗),山茱萸4兩,川芎2兩,細辛2兩,當歸3兩,白朮4兩,乾薑3兩,薏苡仁1升3合。 主治:腳氣不遂。
側子酒,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側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獨活2兩,秦艽1兩(去苗),紫蘇莖葉1兩,仙靈脾3分,防風3分(去蘆頭),赤茯苓3分,黃芩3分,漢防己3分,桂心3分,丹參3分,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川芎3分,細辛半兩,當歸1兩,白朮1兩,威靈仙1兩,薏苡仁5合,黑豆3合(炒熟)。 主治:腳氣,緩弱無力,疼痛,不遂行履。
側子酒, 出處:《外台》卷十八引《蘇恭方》。 組成:側子(生用)5兩,乾薑5兩(生者良),丹參6兩,牛膝6兩,金牙(碎,綿裹)1斤,磁石(碎,綿裹)1斤,生石斛1斤(乾用8兩),石南(炙),獨活6兩(炙),萆薢10兩,生茱萸10兩,土地黃10兩(乾者,用8兩),防風4兩,茯苓4兩,五加皮1兩,薏苡仁1兩,茵芋(炙)□兩,椒□兩(汗),桂心2兩,天雄(生用)2兩,人參2兩,川芎2兩,當歸2兩,白朮2兩,細辛2兩。 主治:腳氣,春、夏發,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