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粥

FU ZI ZHOU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胃經 16%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附子粥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為溫熱藥,性峻烈,善於溫補陽氣,驅散寒邪。對於寒邪入侵,導致的脾胃虛寒、四肢冰冷、畏寒怕冷等症狀,附子能起到溫中散寒,恢復陽氣的作用。
  2. 回陽救逆: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陽氣衰竭,出現脈微欲絕、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危重症狀,附子能起到回陽固脫,救治危症的作用。

附子性烈,需謹慎使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附子粥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附子性溫熱,善於回陽救逆,但單用附子容易燥熱傷陰,而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與附子相配,可緩解附子燥熱之弊,並加強溫中散寒的效果,使藥力更平和。
  2. 協調藥性: 附子辛甘溫,入心、腎經,主要作用於心陽和腎陽,而乾薑辛溫,入脾、胃經,主要作用於脾陽和胃陽,兩者配伍,可共同溫補脾腎陽氣,溫暖中焦,達到協調藥性,增強藥效的效果。

主治功效


附子粥,顧名思義,是以附子與乾薑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具有溫裡散寒、補陽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泄瀉等疾病。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痿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附子粥的做法也十分簡單,只需將附子和乾薑研磨成細粉,然後與粳米同煮即可。服用時,可加入適量紅糖或蜂蜜,以改善口感。

附子粥具有溫裡散寒、補陽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泄瀉等疾病。此外,附子粥還有一定的溫腎壯陽作用,可用於治療腎陽虛寒引起的腰膝酸軟、畏寒怕冷、陽痿早洩等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有大毒,不可過量服用。服用附子粥應在中醫指導下進行,以避免出現中毒反應。

總的來說,附子粥是一款具有溫裡散寒、補陽止瀉功效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泄瀉等疾病。服用附子粥時應注意劑量,不可過量服用,以免出現中毒反應。

傳統服藥法


制附子3~5克,乾薑1~3克,粳米30~60克,蔥白二根,紅糖少許。
溫中補陽,散寒止痛。
將附子、乾薑研為極細末。
先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後,加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乾薑煎汁,去滓後,下米、蔥、糖一並煮粥。每日分2次,溫熱食用,一般以3-5天為1療程。
附子有小毒,煮粥時應選用制附子,且從小劑量開始為妥。對於熱證實證的病人,不可服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心肌梗塞低血壓男性勃起障礙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頻尿手腳冰冷味覺減退腹中感到寒冷怕冷舌苔白膩

相同名稱方劑


附子粥, 出處:《聖惠》卷九十六。 組成: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乾薑1兩(炮裂,銼)。 主治:冷痢,飲食不下。

附子粥, 出處:《藥粥療法》。 組成:制附子3-5g,乾薑1-3g,粳米30-60g,蔥白2根,紅糖少許。 主治:溫中補陽,散寒止痛。主治:腎陽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陽萎尿頻,脾陽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冷痢,或因大汗出及大吐大瀉引起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口淡不渴,舌苔白,脈微細無力,陽氣衰弱的危重病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