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心通聖散

XIE XIN TO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8%
肺經 18%
脾經 14%
肝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9%
三焦經 4%
小腸經 3%
腎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黃連,是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藥性。

首先,黃連苦寒,能瀉心火,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失眠、口渴、心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其次,黃連能燥濕解毒,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瀉、痢疾等症狀。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腸道菌羣的生長,降低腸道內毒素的產生,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進一步促進瀉下通便的效果。總之,黃連的加入,對於瀉心通聖散的清熱瀉火、燥濕解毒、通便排毒等功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瀉心通聖散原本方劑中確實含有犀角,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 古代醫學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能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等病症,與瀉心通聖散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作用。
  2. 貴重藥材,彰顯藥效: 犀角作為一種珍貴藥材,在古代被視為藥效顯著,因此被列入方劑之中,以彰顯其療效之高。

然而,現今犀角已列為瀕危物種,禁止獵殺,因此現代中醫臨牀上已不再使用犀角,改用其他藥材代替,例如水牛角、羚羊角等,藥效亦相近。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梔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作用:

  1. 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泄心火,可治心火亢盛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煩失眠、神志恍惚等症狀。
  2. 涼血止血:梔子亦具涼血止血之效,能涼解熱毒,止血止痛。在瀉心通聖散中,梔子與其他藥物配伍,有助於清熱解毒,止血止痛,治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熱病、吐血、衄血等。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開通氣道: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瀉心通聖散為瀉下通便之劑,而便祕常伴有胸悶氣短,咽喉不利等症狀。桔梗加入方中,可宣通肺氣,利咽開音,輔助瀉下通便,使藥效更為全面。
  2. 利水消腫,通利水道: 桔梗兼具利水消腫之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通利水道。瀉心通聖散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腸胃積滯所致的便祕、腹脹、口苦、尿赤等症。桔梗加入方中,可配合其他藥材,利水消腫,通利水道,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瀉心通聖散為峻下之劑,藥性猛烈,易傷正氣。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性寒,而甘草性甘平,能調和藥性,使其藥效更趨平和,減少副作用。

甘草作為方劑中的「使藥」,起著緩和藥性、調和藥性的作用,確保藥效發揮同時,保護患者的正氣。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枳殼,可疏通肝氣鬱結,解除胸悶、腹痛等症狀。
  2. 瀉熱通便,消積化滯: 枳殼亦具有一定的瀉熱通便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宿便。對於因熱結於腸所致的便祕,枳殼能起到通便緩解的作用。同時,其也能消積化滯,對於食積不化、腹脹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瀉心通聖散主治濕熱內蘊、脾胃不和、心火亢盛等症,黃芩可有效清泄心火,緩解胸悶、煩躁、口渴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黃芩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並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腫脹消退。瀉心通聖散中常伴有炎症,黃芩的解毒消腫作用有助於改善炎症反應,促進患者康復。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對於瀉心通聖散所針對的熱毒蘊結、腸胃濕熱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功,能提振脾胃陽氣,幫助運化水濕,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因此,升麻在瀉心通聖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升陽舉陷的雙重作用,為藥方整體功效的發揮提供重要保障。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葛根,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重要作用:

  1. 清熱解毒:葛根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毒鬱結導致的便祕、腹痛、口渴等症狀,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發揮協同作用。
  2. 疏散風熱:葛根還具有疏散風熱、解肌退熱的作用,對於因風熱外襲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也有緩解效果。

因此,葛根在瀉心通聖散中,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疏散風熱,起到多方面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效果。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瀉心通聖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內蘊所致的便祕、口渴、煩躁、小便赤黃等症,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證所致的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熱毒熾盛所致的津液虧損,滋潤腸道,幫助通便。同時,生地黃還可以保護腸道黏膜,避免燥熱傷及腸胃。

因此,生地黃在瀉心通聖散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內蘊所致的便祕等症。

瀉心通聖散方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緩解燥熱,保護脾胃:瀉心通聖散以瀉熱為主,但其中藥性偏燥,容易傷及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燥熱之功效,能保護脾胃,防止藥性過於燥烈而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防止寒涼過度:方中其他藥物多屬寒涼之性,白芍的加入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過度,造成脾胃虛寒。同時,白芍還具有止痛作用,可以緩解方中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腹痛等不適。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石膏,主要是因為石膏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功效。

  1. 清熱瀉火: 瀉心通聖散主治熱毒熾盛,腸胃積熱,導致的便祕、腹痛、口渴等症狀。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可清泄肺胃之熱,降火解毒,有效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便祕。
  2. 解毒消腫: 石膏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清熱解毒,消散腸胃積熱所致的腫脹,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便順暢。

因此,石膏作為瀉心通聖散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熱毒壅盛、腸胃積熱所致的便祕等症狀的功效。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為了其瀉熱通便之效。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通腑泄熱等功效。方劑中以其瀉熱通便,清除腸胃積熱,並促進排泄,達到通暢氣機,緩解便祕、腹痛等症狀。同時,大黃還能降火消炎,對心火亢盛、口舌生瘡等症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芒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性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之效。方中以芒硝配合大黃、枳實等藥物,可瀉熱通便,清除腸道積熱,治療熱結便祕、腸燥便祕等症狀。
  2. 消腫止痛:芒硝亦具消腫止痛之效。方中以芒硝配合川芎、芍藥等藥物,可消散瘀血,止痛止痛,緩解因熱結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

因此,瀉心通聖散中包含芒硝,可有效發揮其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清熱瀉火、通腑排毒的功效。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當歸尾,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引火歸原: 當歸尾性味甘溫,入心經,具補血活血之效,可引導藥力直達心經,並溫煦心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濕熱蘊積導致的心胸煩悶、口渴便祕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 方中藥材多偏涼寒,如大黃、芒硝等,當歸尾的溫性可緩和其寒性,防止藥物過寒傷正,同時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穏定。

瀉心通聖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宣肺解表,通鼻竅: 麻黃性溫,具有宣肺解表之效,可疏散風寒,通暢鼻竅,利於宣洩肺氣,助瀉心通聖散清熱解毒,通利腸道。
  2. 促進汗出,利水消腫: 麻黃亦可發汗利水,促進體內濕熱排出,配合瀉心通聖散中其他清熱利濕藥物,更能徹底清除腸胃濕熱,解除便祕,改善水腫。

麻黃性溫,使用需謹慎,需配合醫師辨證施治,避免過量或不適宜人羣使用。

瀉心通聖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寒性藥性: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如大黃、芒硝等,易傷脾胃陽氣。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藥性過於寒涼對人體的損傷,避免寒邪直中脾胃,造成腹痛、嘔吐等副作用。
  2. 促進藥物吸收: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並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同時,生薑辛溫,能引藥下行,助藥物通泄大腸,達到瀉火通便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瀉心通聖散」,主要成分是:黃連,犀角,梔子,桔梗,甘草,枳殼,黃芩,升麻,葛根,生地黃,白芍,石膏,大黃,芒硝,當歸尾,麻黃,生薑,主治功效是:喉嚨開始有積熱的症狀,多半會在睡覺時感到咽喉有異物阻塞,牙關緊閉而無法張開,鼻息感覺有些灼熱,痰液粘稠,發燒嚴重,但畏寒的症狀較輕,頭上長出像蛾蟲一樣的瘡癤,可能是單獨的,也可能是成對的。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傳統服藥法


黃連1錢,犀角5分,梔子5分,桔梗8分,甘草3分,枳殼5分,黃芩1錢,升麻4分,葛根5分,生地5分,白芍5分,石膏錢半,大黃生1錢,熟1錢,芒消1錢5分,歸尾5分,麻黃5分,生薑1片。
水二碗,煎八分,空心服。令瀉為度,若不瀉,再進一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心通聖散性寒,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心通聖散, 出處:《喉科秘訣》卷上。 組成:黃連1錢,犀角5分,梔子5分,桔梗8分,甘草3分,枳殼5分,黃芩1錢,升麻4分,葛根5分,生地5分,白芍5分,石膏錢半,大黃生1錢,熟1錢,芒消1錢5分,歸尾5分,麻黃5分,生薑1片。 主治:積熱喉初起,多有夜睡覺咽津礙氣,牙關強而不開,鼻氣覺有些燒,痰涎壅粘,壯熱多,憎寒少,生發頂蛾、雙單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