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秘訣

《喉科秘訣》一書,出自近代無名醫家「破頭黃真人」之手,成書於中華民國十有一年,即西元1922年,為彼時喉科領域一部實用性極強的專著。此書非先賢久遠之遺著,卻因其獨特的視角與切要的內容,被視為喉科醫學中罕見的抄本孤本,幸得後人何光約明於南洋檳榔嶼發現並校錄,最終得以刊傳於世。在鄭梅澗《重樓玉鑰》、張善吾《白喉捷要良方》等諸多近代喉科名著並存的背景下,《喉科秘訣》仍能獨樹一幟,被讚譽為「擷精摘粹,別具深心,要語不煩,切於實用,洵為初學之入門」,足見其價值與影響。

全書共分上、下兩卷。書前附有「並言」,由校錄者何光約明撰寫,交代了書的來歷、作者的神秘以及此書的學術地位與實用價值,並表達了使之公諸於世的初衷。正文卷上主要涵蓋喉科診治的總綱、八個喉科驗方以及針灸療法;卷下則詳述了多種喉風證治(據提供的資料列出九種,提及全書分述22種)。這種編排體現了從總體理論、常用方藥、操作技術到具體疾病辨證論治的完整體系,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且易於掌握的喉科診療框架。

卷上開篇「喉科大要」,為全書奠定了理論基礎。作者明確指出喉科疾病需辨內外二因,即外感六淫與內傷飲食、房勞、鬱怒等。更為獨特的是,它強調了五行生剋在中醫辨治喉疾中的應用。通過闡述五臟間的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等關係,提示醫生在治療時不僅要針對病位所在的臟腑,更要考慮其相生相剋的關係,如「金剋木,則宣其肺,當補其肝」,這種思路在某些複雜或虛實夾雜的喉症治療中,提供了從整體平衡臟腑功能、化解臟腑間不和的角度來治病的方法。這種將五行學說具體應用於喉科辨治的論述,可見作者理論功底與臨床經驗的融合。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喉科診療的「神、聖、功、巧」四字真訣。這四個字並非孤立的概念,而是貫穿於全書各治療方法的精神指導:

  • 神 (神字號): 指具有神奇療效或普適性強的驗方。書中以「神字號玉華散」為代表,專治「咽喉三十六症,一切鵝腫」,其配方包含了血竭、白礬、芒硝、乳香、沒藥、硼砂、雄黃、麝香、冰片、膽礬等,這些藥物多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開竅辟穢之功,是處理嚴重喉部腫痛、化膿性病變的常用組合,尤其適用於急性、熱毒壅盛的咽喉病。
  • 聖 (聖字號): 指具有「聖效」的方劑,通常能迅速解決某一關鍵病機。書中以「聖字號通利散」(原名敗黃散)為例,用於治療「毒氣秘結,大便不通」。此方重用巴豆(去油)、白礬、芒硝、雄黃,巴豆峻瀉逐水,芒硝軟堅通便,白礬、雄黃清熱解毒,此方體現了中醫「釜底抽薪」、「以通為用」的治則,通過迅速瀉下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解除因毒熱內盛導致的氣機壅滯、腑氣不通,從而緩解喉部危急症狀,此法雖峻猛,但在急重症中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故稱「聖」。作者亦強調「看患者虛實用之」,並告誡「有泄者當忌之」,體現了臨床應變與謹慎的態度。
  • 功 (功字號): 指在基礎方劑上進行加減變化,以增強療效或應對複雜情況。書中以「功字號積雪膏」為例,說明如何在神藥玉華散的基礎上,根據病情變化(如出膿加熊膽,心煩顛倒加硃砂、竹茹)進行靈活調整,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這反映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以及隨證化裁的原則。
  • 巧 (巧字號): 指治療手法的巧妙運用,特別是針灸等技術的精準實施。書中以「巧字號定風針」為代表,強調針刺應「並無亂刺,當針則針,不當針則止」,並提及遵範九思之針灸法。此部分詳細描述了如何運用針刺結合藥物治療「鵝瘡」(如刺破腫處放血敷藥)、「舌下另生一舌」(重舌、木舌),以及如何在牙關緊閉時巧妙地將藥物吹入。針灸穴位如大椎、風府、肺俞、大杼、魚際、少商、合谷、太淵等,均為常用於宣肺利咽、清熱解毒、通絡開竅的穴位。針刺放血更是清熱解毒、消腫散瘀的常用急救方法。此處對具體操作手法的細緻描寫,體現了作者對臨床技術的重視,並將之提升至「巧」的層面,意即手法的高低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除了上述的四字訣,卷上還介紹了多個具體的驗方,如連翹消毒飲、敗毒散、瀉肝通聖散、消風涼血湯、千金皮硝散、真人吹喉散等。這些方劑針對不同的病機特點(如風熱毒邪、痰濕瘀滯、熱毒壅盛等)設計,組方多包含清熱解毒、疏風散邪、化痰利咽、活血消腫之品。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收錄了一些由「炳章」(應為近代名醫曹炳章)所作的按語,這些按語針對原方組成的辛溫升提藥物(如升麻、防風、桔梗、生薑、白芷、柴胡等)在熱證或陰虛證中的應用提出了更為謹慎或替代性的建議(如改用桑葉、銀翹、丹皮等辛涼或滋陰之品),這反映了學術思想的交流與發展,也提示讀者在使用時需結合具體病情,靈活變通,甚至參考後世或不同流派的觀點。

卷下的「喉風證治」部分,雖然提供的目錄僅列出九種證型(風熱喉風、風寒喉風、痰火喉風、陰虛喉風、血虛喉風、氣虛喉風、肝火喉風、脾虛喉風、腎虛喉風),但總體提及分述22種,顯示其涵蓋範圍較廣。這九種證型涵蓋了喉科常見的病因病機,包括外邪侵襲(風熱、風寒),痰、火等病理產物積聚,以及氣、血、陰、陽的虧虛,還有臟腑功能失調(肝、脾、腎)。這種證治體系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基本框架。雖然提供的文本未包含卷下全部內容,但從卷上附錄的「風熱喉辨方」可以看出,作者對具體證型的論述是結合了症狀表現、病機分析,並給予了具體的方藥和治療方法指導。例如,風熱喉風的描述中,詳細列舉了牙關強閉、頭面腫、咽津礙、憎寒壯熱等症狀,並歸屬於肝膽之經,治療上則提供了內服瀉肝通聖散、消風涼血湯,外用真喉末吹,甚至結合三稜針刺血等多元化的手段。這表明卷下的內容會是卷上理論、方藥、針灸等方法的綜合應用與具體化。

綜合來看,《喉科秘訣》作為一部近代喉科專著,其核心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理論與實踐並重: 它不僅建立了辨內外因、論五行生剋的理論框架,更將其具體化為「神、聖、功、巧」的治療原則,並提供了大量具體的驗方與操作手法。
  2. 方藥與技術結合: 書中既有內服、外用方劑的詳細介紹與應用,也包括了針灸、刺血、吹藥等物理療法的具體指導,展現了多種治療手段的綜合運用。
  3. 實用性強: 語言簡練,重點突出,尤其對一些急危重症(如牙關緊閉、鵝腫、重舌等)的描述和處理方法具體入微,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步驟,對於初學者和臨床醫生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書中多處提及「切於實用」,正是其核心特徵。
  4. 承繼與發展: 書中引用了範九思的針灸法,並收錄了「炳章」的按語,顯示此書既繼承了前人的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時代的學術思想有所交流,儘管作者神秘,但其內容並非閉門造車。
  5. 文獻價值: 作為一部被認為罕見的抄本,其刊布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文獻保存意義,為研究近代中醫喉科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提供了寶貴資料。

然而,受時代所限,《喉科秘訣》在某些方面也體現出當時的局限性。例如,某些方劑如聖字號通利散中的巴豆,雖然對急症有效,但毒性較大,臨床使用需極其謹慎;書中對病機的闡述相對簡要;以及部分按語顯示出在藥物使用上的某些爭議或不同觀點。但瑕不掩瑜,其在急症處理、外用藥物應用、針灸手法等方面的獨到經驗,至今仍有其參考價值。

總之,《喉科秘訣》是一部凝聚了特定時代醫生臨床智慧的喉科寶典。它通過簡明扼要的理論闡述、豐富實用的驗方和具體細緻的操作指導,為後世學習和研究中醫喉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破頭黃真人的神秘身份,更為這部實用之作增添了傳奇色彩,使其在近代中醫喉科文獻中佔有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