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秘訣》~ 卷上 (5)
卷上 (5)
1. 附針灸須知
百會穴一針。前頂穴一針,亦用三針。後頂穴一針,亦用三針。頰車穴一針,亦用三針。左右俱針亦可。風池穴一針,男左女右。少商穴一針。合谷穴一針,列缺穴一針。曲池穴一針。俱男左女右。
光按:百會居頭之正中。前頂在百會前一寸五分。後頂在百會後一寸五分。頰車在耳之下。風池在髮際之陷凹中,即頸後二大筋下部之外端。少商在拇指內側爪甲根。合谷在食指與拇指基底部中間之陷凹處,孕婦禁忌。曲池在肘外輔骨之陷中,屈肘向胸,則適當其橫紋端。列缺在手之內面,離腕之橫紋一寸半。
凡臨諸症,先從少商、合谷、列缺、曲池,以男左女右,各依針法刺之。若病重者,先從前頂、百會、後頂、風池、頰車諸穴針之,開通周身經絡,使風熱結邪得以消散,而血氣流行。佐以奇藥內治,自易收效。若針路無血,則風熱壅盛,受邪深重,多致不救。
凡下針,用左手大指甲重切所針之穴,令氣血開。教病者心專於內,不可外馳,然後下針,使針不傷榮衛。
凡用針,至穴孔,中病之處急出針。即以左手大指急按所針穴孔,勿令出血,是謂補法。若起針時,緩緩拔出,不用手按其針孔,令其出血,是謂瀉法。大抵實症可瀉,虛症宜補,或先瀉後補,隨症用之。
喉風用針灸法,雖能斷根,永不再發。然亦有不戒煎炒熱毒之物,以致一二年後復發一次,不可不知。故針後宜戒口,以免後患。未用針時,喉內先將散風藥末吹之,然後用針。針後必將藥末封針口處。如吹藥後,針之不退,再用吊藥吹之。
散風藥方,吹喉並封針口用。
全蠍(六分,用水洗淨,去頭足,童便制,秤足),草烏(一錢,去蘆制),薄荷(一錢五分)
三味為末。另用乳缽細擂極細末和入千金皮硝散(一錢),加入冰片(一分),麝香(五釐)。
吊藥方
鵝腿草(即剪刀鉸根),山大黃(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頭)
三味共磨水,吞下即吐。膈中之痰,吐中有發散之義。發散則出汗,故風從汗出。
光按:鵝腿草之名,本草未載。疑即鵝抱,待考。近年《衛生公報》發明天名精一物,以治喉痹腫痛,確有吐痰之妙。前賢李時珍,亦稱其功效。山大黃,本草名酸模,味酸寒,殺蟲治疥。野南星,即石蒜,味辛溫,本草稱其取吐,取汗頗良。
白話文:
[附針灸須知]
針灸治療需知如下:首選使用百會穴,接著是前頂穴,此兩穴位可使用單針或三針。同樣地,後頂穴也是一針,也可用三針。頰車穴亦同,可用單針或三針。左右兩側都可以施針。風池穴,男性針左側,女性針右側。少商穴、合谷穴、列缺穴、曲池穴皆需針灸,男性針左側,女性針右側。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前頂穴在百會穴前方約一寸五分處。後頂穴則在百會穴後方相同距離。頰車穴位於耳朵下方。風池穴在頭髮邊緣的凹陷處,即頸後兩條大筋下部的外端。少商穴在拇指內側的指甲根部。合谷穴在食指與拇指基底中間的凹陷處,但懷孕婦女需避免。曲池穴在肘外側的凹陷中,當彎曲手肘朝向胸部時,正好對應到橫紋的末端。列缺穴在手的內側,離手腕橫紋一寸半的位置。
面對各種病症,應首先針灸少商、合谷、列缺、曲池等穴位,男性針左側,女性針右側。如果病情嚴重,應先針灸前頂、百會、後頂、風池、頰車等穴位,以打通全身的經絡,讓風熱及邪氣得以消散,促進血液循環。再輔以特殊藥物內服,效果更佳。如果針灸時沒有血液,表示風熱阻塞嚴重,病情較重,可能難以救治。
針灸時,先用左手大拇指的指甲用力按壓要針灸的穴位,以開啟氣血。讓病人專注於內心,避免心神分散,然後再進行針灸,以避免傷害到人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
針灸至穴位,一旦感覺到病痛立即拔針,隨即用左手大拇指迅速按住針孔,防止出血,這稱為補法。反之,拔針時緩慢拉出,不用手按住針孔,讓其自然出血,這稱為瀉法。基本上,實證適合採用瀉法,虛證則應使用補法,或者先瀉後補,視病情而定。
對於喉風,針灸法可以根除病源,防止復發。然而,如果不忌口,繼續食用煎炸或辛辣的食物,可能在一兩年後再度發作,這一點需要注意。因此,針灸後應忌口,以免後患。在針灸前,應先在咽喉部位吹入散風藥末,再進行針灸。針灸後,必須將藥末封住針孔。如果吹藥後,病症仍未改善,可以再次使用吊藥吹入。
以下是散風藥方,適用於吹入咽喉和封針口:
全蠍(六分,用水清洗乾淨,去除頭和腳,用童子尿炮製,確保足量)、草烏(一錢,去蘆炮製)、薄荷(一錢五分)。將上述三種材料研磨成粉。另外,使用乳缽將材料研磨至極細,再混合千金皮硝散(一錢)、冰片(一分)、麝香(五釐)。
以下是吊藥方:
鵝腿草(即剪刀鉸根)、山大黃(即水推沙根)、野南星(即石蒜頭)。將上述三種材料共同研磨成水,吞下後立即引起嘔吐。通過嘔吐,有助於排出膈中的痰液,具有發散作用。發散後會出汗,風邪便隨汗而出。
鵝腿草的名稱,在本草中未有記載,懷疑可能是鵝抱,尚待查證。近年來,《衛生公報》發現天名精這種植物,用於治療喉痹腫痛,確實有很好的祛痰效果,得到前輩李時珍的認可。山大黃,本草中稱為酸模,性酸寒,有殺蟲治疥的功效。野南星,即石蒜,性辛溫,本草記載其有引吐、發汗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