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頭黃真人

《喉科秘訣》~ 卷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

1. 卷上

喉科大要,須辨內外二因及明五行生剋。如外感六淫之邪,痰火上壅而為病。內傷飲食煎炒,熱傷肺胃及房勞傷腎,鬱怒傷肝。其中五臟生克,如金剋木,則宣其肺,當補其肝,木得和而病即安。木剋土,則宣其肺,當補其脾,土得安而病自愈。土剋水,則宣其脾,當補其腎,水得潤而病自已。

水剋火,當滋其腎,而養其心,火得暖而病自痊。火剋金,當瀉其心,而補其肺,金得潤而病自除。故病有淺深實虛,必究其因而治之。爰定神、聖、功、巧四字,隨證化裁可也。

白話文:

在處理喉部疾病時,重要的是要區分內因與外因,並且瞭解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例如,由外界環境因素(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疾病,通常會導致痰火上升,形成病患。而因過度飲食或食用煎炸食物導致的熱氣,損傷了肺和胃,或是房事過勞傷害到腎,情緒鬱悶傷害到肝,這些都是內因所致的疾病。

在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中,比如金剋木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宣發肺氣,同時補充肝氣,使肝得到調和,病情就會穩定。在木剋土的情況下,同樣宣發肺氣,但補充脾氣,讓脾得到安穩,疾病自然會好轉。在土剋水的情況下,應當宣發脾氣,同時補充腎氣,使腎得到滋潤,疾病就會自動消失。

在水剋火的情況下,應當滋養腎臟,同時養護心臟,這樣心臟得到溫暖,疾病就會自愈。在火剋金的情況下,應當清除心臟的熱氣,同時補充肺氣,使肺得到滋潤,疾病就會被消除。

因此,對於疾病的輕重虛實,我們必須深入探究其原因,再進行治療。我在此訂立「神、聖、功、巧」四個原則,可以根據病情靈活運用,進行調整。

2. 神字號玉華散

專治咽喉三十六症,一切鵝腫並用之。

血竭(三錢),白礬(一兩),芒硝(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硼砂(五錢),雄黃(三錢),麝香(一分),冰片(五分)

共為細末,秤過,每兩加入膽礬一分,俱系生用,不須制。

歌曰:血雄三錢麝一分,五錢乳沒硼砂同,礬硝一兩一分膽,片腦細末用五分。

白話文:

這款藥方專門用來治療咽喉部位的三十六種病症,對於喉嚨腫脹等情況也都能適用。

所需藥材及其份量如下:血竭三錢,白礬一兩,芒硝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五錢,硼砂五錢,雄黃三錢,麝香一分,冰片五分。

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經過秤量後,每一兩藥粉再加入膽礬一分,所有藥材均保持原樣使用,無需進行特別處理。

有一首歌訣記憶此方:血竭和雄黃各取三錢,麝香則只需一分,乳香、沒藥與硼砂則各取五錢,白礬和芒硝各取一兩,膽礬則是每兩藥粉加一分,冰片細末則用五分。

3. 聖字號通利散

治毒氣秘結,大便不通,原名敗黃散,有泄者當忌之。

白礬(五錢),芒硝(三錢),雄黃(三錢),巴豆(一錢,去殼,淨油)

共為細末,看病淺深,一遍或用三匙調和,溫服。取其通利大便二三次,看患者虛實用之。或煉蜜為丸,如龍眼大,調溫湯下,取泄立效。

歌曰:敗黃巴豆散,油殼去一錢,雄硝三錢足,礬是半兩間,煉蜜為丸用,通利病即痊。

白話文:

這款藥方名為「聖字號通利散」,主要用於治療因毒素積聚導致的便祕,原名為「敗黃散」,但若已有腹瀉情形,則應避免使用。

所需藥材如下:白礬五錢、芒硝三錢、雄黃三錢、巴豆一錢(需去除外殼,只取純淨的油脂部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根據病人病情輕重,一次可能需要服用三匙左右,並用溫水調和吞服。此藥能使大便通暢二至三次,具體用量應視患者體質虛實而定。另外,也可以將藥粉與煉製的蜂蜜揉合成丸,大小約如龍眼,用溫水送服,效果同樣迅速。

有詩云:「敗黃巴豆散,去殼留油一錢,雄硝三錢足夠,白礬則需半兩,加入煉蜜揉成丸,通腸利便,病痛即能緩解。」

4. 功字號積雪膏

量病輕重,用前神藥末,加入膽礬五分。若出膿,加入熊膽一錢。若病人沉重,喉竅俱塞,可入一錢;輕者可用二三分。若病人心煩顛倒,口出鬼言,可入硃砂五分,竹茹五分即安寢。

白話文:

根據病情的輕重,使用這款神奇藥粉,並加入五分的膽礬。如果傷口有化膿的情況,則需加入一錢的熊膽。對於病情嚴重,喉嚨完全堵塞的患者,可以使用一錢的劑量;而病情較輕的患者,則只需使用二到三分即可。若患者心煩意亂,言行失常,甚至胡言亂語,可在藥中加入五分的硃砂和五分的竹茹,就能幫助患者安穩入睡。

5. 巧字號定風針

巧者,取針去血,並無亂刺,當針則針,不當針則止。遵範九思之針灸法,看病深淺如何,隨證變通為巧。若淺者、虛者,偶然針愈,不知針之毒,隨或反害者有之。宜針不宜針,可自斟酌為之。鵝瘡有黃白者,頭上可針破,敷神藥末捕膿。血出者,不可亂刺,不用神藥末,用真喉末可也。

一病者,如喉中忽然生單鵝或雙鵝,多起於睡醒覺,之或起了二三日,微礙,遇熱而觸動,即時礙氣難吞,牙關緊合不開,將神藥末一匙挑入牙關內,左右俱用藥二遍,痰即開。一刻間,再吹神藥末,含得為水。先遍嚥下含。次遍為水,口吐撒,再用藥三遍方可。看內病如何。

若瘡形紅腫,只用神藥末吹之自消。如潮熱憎寒不退,急用通利散三匙瀉之,用連翹消毒飲數服。不拘時候,時時服之,敗其毒也。

連翹消毒飲

連翹(一錢),升麻(五分),防風(五分),荊芥(四分),殭蠶(一錢),全蠍(四分),牛蒡(五分),白芷(七分),黃柏(一錢),黃連(一錢),桔梗(五分),薄荷(五分),甘草(五分)

水二碗煎服。(炳章按:如舌尖赤,喉間赤或紫,午後疼痛增劇,便燥結,雖有身熱,宜辛涼橫開,如升、防、僵、蒡、白芷皆在禁例。)有熱加柴胡(炳按:柴胡宜改桑葉)七分,黃芩七分。有痛不止要加,乳香(三分),沒藥(三分)。小便不通加木通七分,車前子七分。有痰盛者加半夏七分,栝蔞七分。

一病喉內生鵝,煩熱憎寒,內如粟殼,黃疱瘡連爛口舌,即用神藥末吹鵝中,此是毒風之極。然亦無妨。只須五六日,遲退痊矣。脈浮洪者,宜用敗毒散服之。若脈沉實,用敗黃通利散三匙。脈浮洪或沉有力,俱無害。

敗毒散

牛蒡(七分),荊芥(五分),元參(一錢),赤芍(五分),柴胡(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白芷(五分)(炳按:柴胡、桔梗、白芷,辛溫升提,皆宜慎用)

若毒盛加升麻(五分),葛根(五分)。有潮熱者,加苦參根(五分),黃芩、黃連、防風(各五分)。若腹脹悶亂,發熱秘結,加大黃(二錢),芒硝(一錢)同煎。利三五遍,即止。余不拘服。

一病舌下另生一舌,如蓮花者,名為蓮花舌,又名重舌,又名木舌。舌大長硬,俱用神藥末點之。若沉重者,頻頻擦舌,及教病人自己咬住舌,露舌在牙外,看真,用三稜針針去四五路血後,點神藥末擦舌為妙。又有紫筋二條,針開出血,用神藥末吹之。(炳章按:此症皆由肝腎虧,心火旺,宜服滋營養液湯劑,效更速。

)又用米醋半碗,調真喉末含之,吐出再含,以消為度。

真人吹喉散

煅硼砂(一錢),寒水石(七分),雄黃(五分),上冰片(六釐)

白話文:

巧字號定風針

巧妙的針灸,取穴準確,出血適度,絕不胡亂針刺。施針要遵循九思針灸法,根據病情深淺靈活運用,因症施治。但若病情輕淺、體虛,偶爾針灸見效,卻不知針灸的潛在危害,反而可能造成傷害。因此,是否需要針灸,需自行斟酌。鵝口瘡有黃色或白色的,頭頂部位可以針刺放血,再敷上神藥末以吸出膿液。出血後,不可再亂刺,也不要使用神药末,可用真喉末。

某種疾病,例如喉嚨突然長出單個或多個鵝口瘡狀的病灶,多發生在睡醒後,或持續二三日,症狀輕微,遇熱或觸碰則症狀加重,導致呼吸不暢、吞咽困難,牙關緊閉。此時,可用一匙神藥末送入牙關內,左右兩側各用藥兩遍,痰液即可排出。一刻鐘後,再吹入神藥末,含化成水後先嚥下,再含化成水後吐出,如此重複三次。觀察病情變化。

如果瘡瘍紅腫,只需用神藥末吹敷即可自行消退。若伴隨潮熱、畏寒、高燒不退,則需服用通利散三匙瀉火,並服用連翹消毒飲數劑,不拘時間,隨時服用,以解毒。

連翹消毒飲:

連翹(一錢),升麻(五分),防風(五分),荊芥(四分),殭蠶(一錢),全蠍(四分),牛蒡(五分),白芷(七分),黃柏(一錢),黃連(一錢),桔梗(五分),薄荷(五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兩碗。(注:若舌尖、喉嚨發紅或紫,午後疼痛加劇,大便乾燥,即使有發熱,也應使用辛涼解表藥物,例如升麻、防風、殭蠶、牛蒡、白芷等都應謹慎使用。)發熱加柴胡(注:柴胡宜改用桑葉)七分,黃芩七分。疼痛難忍加乳香(三分),沒藥(三分)。小便不通加木通七分,車前子七分。痰多加半夏七分,栝蔞七分。

喉嚨內長有鵝口瘡狀病灶,伴隨發熱、畏寒,病灶內如粟米殼大小,黃色水泡連累到口舌,則用神藥末吹入病灶,這是毒風的極致表現,但並無大礙,只需五六天,即可痊癒。脈象浮大有力者,宜服用敗毒散;脈象沉實者,服用敗黃通利散三匙。脈象浮大有力或沉實有力,均無大礙。

敗毒散:

牛蒡(七分),荊芥(五分),元參(一錢),赤芍(五分),柴胡(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白芷(五分)(注:柴胡、桔梗、白芷辛溫升提,需謹慎使用)

毒性較重者,加升麻(五分),葛根(五分)。有潮熱者,加苦參根(五分),黃芩、黃連、防風(各五分)。若腹脹、悶痛、發熱、便秘,加大黃(二錢),芒硝(一錢)同煎,瀉下三至五次即可停止,餘者不拘服用次數。

舌下長出另一個舌頭,像蓮花一樣,稱為蓮花舌、重舌或木舌。舌體腫大、堅硬,可用神藥末點敷。若舌體沉重,則反覆擦拭舌頭,並讓患者自己咬住舌頭,露出牙齒外,觀察清楚後,用三稜針放血四五處,再點敷神藥末擦拭舌頭。如有紫色的筋絡,則用針刺放血,再用神藥末吹敷。(注:此症多因肝腎虧虛,心火旺盛所致,宜服用滋養肝腎的湯劑,療效更佳。)再用半碗米醋調和真喉末含漱,吐出後再含漱,直至症狀消退。

真人吹喉散:

煅硼砂(一錢),寒水石(七分),雄黃(五分),冰片(六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