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肝通聖散

XIE GAN TO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肺經 18%
脾經 15%
肝經 11%
大腸經 8%
心經 5%
小腸經 5%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膀胱經 3%
腎經 2%
膽經 1%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瀉肝通聖散,方藥組成包括:甘草、生薑、赤芍、大黃、防風、葛根、黃柏、黃芩、白僵蠶、桔梗、荊芥、龍膽草、芒硝、升麻、石膏、枳殼。主治功效為治療風熱喉證剛開始發作時,牙關緊閉,頭部和臉部腫脹,吞嚥困難,怕冷發熱,長出頂蛾、雙單蛾。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的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歸尾4分,黃芩7分,僵蠶5分,大黃生2錢,熟2錢,赤芍5分,桔梗1錢,甘草5分,石膏2錢,芒消1錢,枳殼7分,黃柏7分,升麻3分,葛根4分,防風4分,荊芥4分,膽草4分,生薑1片。
水一碗,煎七分,空心溫服。令瀉為度,不瀉再進。

方劑組成解釋


瀉肝通聖散由當歸尾、黃芩、白僵蠶、大黃、赤芍、桔梗、甘草、石膏、芒硝、枳殼、黃柏、升麻、葛根、防風、荊芥、龍膽草、生薑等中藥組成。

當歸尾具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的功效。白僵蠶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芒硝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化痰、行氣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升麻具有升清陽、解肌退熱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荊芥具有疏風解表、透疹、止血的功效。龍膽草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瀉肝通聖散具有瀉火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瀉肝通聖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瀉肝通聖散前,應先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體質,並根據醫生的建議服用。
  • 服用瀉肝通聖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服用瀉肝通聖散期間,應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 服用瀉肝通聖散期間,如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瀉肝通聖散, 出處:《喉科秘訣》卷上。 組成:歸尾4分,黃芩7分,僵蠶5分,大黃生2錢,熟2錢,赤芍5分,桔梗1錢,甘草5分,石膏2錢,芒消1錢,枳殼7分,黃柏7分,升麻3分,葛根4分,防風4分,荊芥4分,膽草4分,生薑1片。 主治:風熱喉證初起,牙關強閉,頭面則腫,咽津則礙,憎寒壯熱,生發頂蛾、雙單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