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赤芍湯

MA HUANG CHI SH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5%
脾經 14%
胃經 11%
膀胱經 11%
心經 9%
腎經 4%
大腸經 4%
小腸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赤芍湯中包含麻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利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麻黃可以起到疏風散寒、宣肺通竅的作用,為方中主要解表藥。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麻黃赤芍湯以赤芍為君藥,清熱涼血,活血止痛。麻黃的辛溫之性可以溫和赤芍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傷陽,同時也能促進赤芍活血化瘀的作用,使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表、涼血止痛的療效。

麻黃赤芍湯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赤芍味苦、微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麻黃性溫,易傷津液,赤芍可緩解麻黃的溫燥之性,避免耗傷陰血。
  2. 緩解麻黃發汗之弊: 麻黃發汗之力較強,易致汗出過多,導致氣血虧虛。赤芍可促進血液循環,補益氣血,平衡麻黃的發汗作用,避免過度損傷正氣。

總之,赤芍在麻黃赤芍湯中起到清熱涼血、緩解麻黃發汗之弊的作用,使方劑更加平和、安全有效。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痛解表: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可配合麻黃疏散風寒,緩解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赤芍性寒涼,麻黃性溫燥,防風性微溫,可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力更加和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防風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疏散風邪,更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好地治療風寒表證。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荊芥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風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荊芥性溫味辛,能夠散風解表、透疹止癢,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皮膚瘙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荊芥能夠增強方劑的散風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皮膚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羌活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羌活性溫味辛,能夠散寒解表、祛風除濕,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羌活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作用,對改善感冒和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獨活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散寒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獨活性溫味辛,能夠散寒止痛、祛風除濕,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疼痛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獨活能夠增強方劑的散寒止痛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之效。麻黃赤芍湯以麻黃解表,赤芍涼血,而白芷則助麻黃疏風散寒,並通利鼻竅,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和解表裏,調和藥性:麻黃性溫,赤芍性涼,白芷則介於兩者之間,能起到和解表裏、調和藥性的作用。白芷的加入,使藥性更趨和緩,避免過於燥烈或寒涼,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麻黃赤芍湯以麻黃、赤芍等藥材為主,善於疏風散寒、清熱涼血,但對於體內濕氣較重,痰飲內停者,效果有限。蒼朮性溫燥,能燥濕化痰,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能有效祛除濕邪,改善痰飲症狀。
  2. 健脾益氣: 蒼朮味苦辛,性溫燥,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功。麻黃赤芍湯用藥偏寒涼,易傷脾胃,加入蒼朮能健脾益氣,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增強藥物的整體功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威靈仙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威靈仙性溫味辛,能夠祛風除濕、舒筋活絡,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拘攣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威靈仙能夠增強方劑的祛風除濕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黃芩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的功效。黃芩性寒味苦,能夠清熱燥濕、解毒止痢,適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感染、熱毒瀉痢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黃芩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對改善泌尿系統炎症非常有益。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麻黃赤芍湯以麻黃、赤芍為主,治療風寒濕痺、經絡不通之症,枳實加入其中,可以幫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疼痛。
  2. 輔助麻黃,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具有宣肺止咳、發汗解表之功,而枳實的理氣作用可以輔助麻黃宣肺止咳,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枳實的加入,既能疏肝理氣,幫助麻黃赤芍湯更好地行氣止痛,又能輔助麻黃宣肺止咳,提高藥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桔梗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開音利咽、止咳化痰的功效。桔梗性平味甘苦,能夠開音利咽、止咳化痰,適用於治療喉嚨痛、咳嗽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桔梗能夠增強方劑的開音利咽作用,對改善喉嚨和呼吸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中,葛根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的功效。葛根性涼味甘,能夠解肌退熱、生津止渴,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口渴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葛根能夠增強方劑的解肌退熱作用,對改善感冒和口渴非常有益。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麻黃赤芍湯以麻黃、赤芍爲主,針對風寒束表、血瘀經絡引起的疼痛。川芎味辛溫,性走竄,既能疏散風寒,又能活血化瘀,與麻黃、赤芍協同作用,共奏疏風散寒、活血止痛之效。
  2. 引藥上行,助麻黃髮汗:川芎具有上行頭部的特性,可以引領麻黃的藥力上達頭部,促進汗腺分泌,加強麻黃髮汗解表之功。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赤芍性寒,甘草性甘平,能調和麻黃的發散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同時緩解赤芍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2. 緩解副作用: 麻黃赤芍湯中麻黃易傷津液,赤芍亦有涼血燥津之弊,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生津潤肺之效,能有效緩解麻黃和赤芍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當歸尾,是為了活血通絡,涼血止痛

當歸尾性微寒,味甘辛,入肝經、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麻黃赤芍湯以麻黃、赤芍為主,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發熱惡寒等症。當歸尾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散寒除濕,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麻黃赤芍湯中加入升麻,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

  1. 疏散風熱,升舉陽氣:升麻性微寒,味甘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舉陷之功效。麻黃性溫,辛散發汗,擅長宣肺解表,與升麻合用,可加強疏散風熱之效,同時提升陽氣,使腠理開泄,汗出而解表。
  2. 調和氣血,宣通經絡: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調經止痛之功效。升麻可升舉陽氣,疏通經絡,與赤芍合用,既能清熱涼血,又能調和氣血,使血行暢通,減輕疼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赤芍湯」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白芷: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溫裡溫中。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葛根: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解毒。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
  • 威靈仙: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主治功效:

濕熱在體內流動並停留,導致四肢關節腫脹疼痛。

適應症:

  • 風濕性關節炎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強直性脊柱炎
  • 痛風性關節炎
  • 創傷性關節炎
  • 骨關節炎
  • 股骨頭壞死
  • 關節積液
  • 關節腫脹
  • 關節疼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解表,不宜於表虛無汗者使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赤芍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麻黃1錢,赤芍1錢,防風5分,荊芥5分,羌活5分,獨活5分,白芷5分,蒼朮5分,威靈仙5分,片芩5分,枳實5分,桔梗5分,葛根5分,川芎5分,甘草3分,歸尾3分,升麻3分。 主治:濕熱流註,肢節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