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取汗流氣飲

整體功效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

主治

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

此方由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十八味中藥組成。方中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

本草綱目

神農本草經

傳統服藥法

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藥、木香、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 肉桂、麻黃、黃芩、桔梗。
發汗,解風濕。
水2鐘,加生薑5片,蔥白3根煎,熱服。以衣覆身,出汗為妙。如無汗,再服次鐘,有汗不必服。只要1劑,次服千金內托散。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紫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白芍等均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但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孕婦、體虛者、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

相同名稱方劑

取汗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川芎、白芷、升麻、甘草、當歸、羌活、獨活、烏藥、木香、蘇梗、防風、荊芥、蒼朮、厚朴、肉桂、麻黃、黃芩、桔梗、大柴胡、白芍。 主治:發汗,解風濕。主治:由乘虛感風,濕熱相結所致的氣毒流註,初生一二,漸至於多,及有二十三五者;遍體皆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清暑疏風散

相似度 73%

加減五積散

相似度 68%

麻黃赤芍湯

相似度 66%

益氣內消散

相似度 63%

荊防五積散

相似度 62%

三香定痛飲

相似度 62%

加減惺惺散

相似度 62%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