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石膏湯。

GUI ZHI SHI GAO TANG 。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胃經 20%
脾經 14%
肝經 11%
心經 11%
大腸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2%
膽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石膏湯中包含桂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肌發表: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可疏散風寒表邪,解除肌膚腠理之閉塞,使體表汗出,達到解表發汗的目的。
  2.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和營衛,營氣為血,衛氣為氣,桂枝可以使營衛氣血調和,恢復正常運作,進而達到解表發汗、緩解寒邪侵襲的效果。

因此,桂枝在桂枝石膏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的目的。

桂枝石膏湯為一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風寒化熱等症狀。該方劑由桂枝、石膏兩大主藥組成,輔以其他藥材,其中包含了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膽、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是治療內熱病症的常用藥物。

在桂枝石膏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增強清熱之力,以應對病機中的熱象。桂枝與石膏一溫一寒,相配能調和營衛,解肌清熱;而黃芩則可直接清除體內的熱毒,防止熱邪內傳深部,減輕發熱、口渴等症狀。此外,黃芩還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抗炎、抗菌的作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因此,黃芩在桂枝石膏湯中的應用,對於整體療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桂枝石膏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桂枝性溫,石膏性寒,甘草性甘平,能緩和桂枝的溫燥之性,並使石膏的寒涼之性不至於太過寒涼,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刺激或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脾、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以增強桂枝石膏湯的解表散熱、清熱解毒功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桂枝石膏湯是一張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表寒入裡化熱等症狀的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石膏等,而其中加入升麻,則有其特殊的意義。升麻味辛甘性微寒,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邪解肌、透疹解毒、清熱升陽的作用。在桂枝石膏湯中,升麻能夠輔助主藥石膏發揮清熱作用,並能引導藥物上達頭面,對頭痛、目赤等症有良好的療效。同時,升麻與桂枝相配,還能調和營衛,增強發汗解表的功能,使得表邪得以順利排出體外。此外,對於某些患者可能出現的咽喉腫痛或皮膚疹出不暢等情況,升麻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總體來說,升麻在桂枝石膏湯中的應用,不僅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解表清熱之功,還能兼顧多種相關症狀的治療,體現了中醫藥方配伍的精妙之處。

桂枝石膏湯為一方經典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了葛根這一味藥材。本方主要由桂枝、生石膏、葛根等藥物組成,其中使用葛根的原因在於它具有解肌發汗、升陽止瀉的功效。從中醫理論來看,葛根能入肺、脾經,對於外感風寒或風熱引起的頭痛、項背強痛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葛根還能清熱生津,用於治療口渴及內熱症狀。在桂枝石膏湯中,葛根與桂枝相配伍,既可增強發汗解表之力,又能協調陰陽平衡,防止發汗過度導致的虛弱。同時,生石膏清熱除煩,三者配合,共同起到解表清熱、調和營衛的作用,適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見有表證而兼內熱的患者。總體而言,葛根在此方中的應用,強化了整體療效,使之更適應臨床多變的病情。

桂枝石膏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助陽化氣,溫通經絡: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散寒的功效。桂枝石膏湯主要用於治療太陽病,患者常伴有發熱、惡寒、頭痛等症狀,生薑可以溫通經絡,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散寒解表的作用。
  2. 調和藥性,減少副作用: 桂枝石膏湯中含有石膏,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生薑可以調和石膏的寒性,防止藥物過寒傷脾胃,也減少了藥物對胃部的刺激。

桂枝石膏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營氣不足,滋養營血: 桂枝石膏湯主治太陽病,以表寒裏熱為特徵,容易造成營氣不足,出現口渴、脈浮數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斂陰之功,可緩解營氣不足,滋養營血,使營衛調和,退熱解渴。
  2. 抑制桂枝辛溫燥性,防止傷陰: 桂枝性辛溫,石膏性寒涼,兩者配伍,可達到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的效果。但桂枝辛溫燥性較強,若不加白芍,易傷陰耗津。白芍酸寒,可緩解桂枝燥性,防止其傷陰,使藥力平和,更利於退熱。

桂枝石膏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 清熱解表生津止渴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桂枝湯本身具有溫陽解表的作用,而加入石膏可以平衡其溫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適合於太陽表證兼有熱象的病人。同時,石膏可以清熱解表,緩解發熱、頭痛、口渴等症狀,並能生津止渴,補充津液,改善口乾舌燥的症狀。因此,石膏的加入可以使桂枝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地治療太陽表證兼有熱象的疾病。

桂枝石膏湯為一方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或風火上攻所致之頭痛、目赤、咽痛等症狀。其組成成分主要包括桂枝、石膏兩大主藥,另加梔子及其他輔助藥材共同配伍。其中,梔子之所以被納入此方之中,主要是取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擅長清泄三焦之火熱,對於由風熱引起的內熱亢盛有很好的調節作用。在桂枝石膏湯中,梔子與石膏相配,增強了整體方劑清熱瀉火的能力,使方中既有發散風邪之品如桂枝,又有清熱解毒之物如梔子,兩者相輔相成,既能疏散表邪,又能清除內熱,達到表裡雙解的目的。此外,梔子還能利濕退黃,對於伴有濕熱內阻導致的黃疸亦有一定的療效,進一步擴展了該方的適用範圍。總體而言,梔子在此方中的應用,彰顯了中醫藥學中“寒因寒用”、“熱因熱用”的治療原則,是桂枝石膏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枝石膏湯」

桂枝石膏湯是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突然發生腫脹。方劑組成包括桂枝、黃芩、甘草、升麻、葛根、生薑、白芍、石膏、梔子。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葛根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葛根可以治療感冒、發熱、咳嗽、氣喘、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熱病口渴、陰虛消渴、酒醉、乙醇中毒、麻疹不透、熱瀉熱痢、脾虛泄瀉以及感冒、發熱、喉嚨痛、口腔潰瘍等熱毒性疾病。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升麻可治療感冒發燒、頭暈頭痛、口渴、口腔潰瘍、便祕、黃疸、病毒性肝炎、貧血、月經不調、失眠、心血管疾病、風熱上攻、陽明頭痛、雷頭風證、麻疹透發不暢、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崩漏下血等疾病。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其止血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梔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桂枝石膏湯以桂枝、石膏為君藥,配伍其他中藥材,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方劑中,桂枝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溫經散寒的功效;石膏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的功效;甘草甘平,具有補氣和胃、清熱解毒的功效;升麻辛涼,具有發汗解表、透疹的功效;葛根甘涼,具有解肌透疹、生津止渴的功效;生薑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的功效;白芍酸寒,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的功效;黃芩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梔子苦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桂枝石膏湯主治傷寒病突然發生腫脹,尤其是虛胖浮腫,像吹起來的樣子,或腫脹出現在頭面、嘴脣、嘴巴、頸項等部位。方劑應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桂枝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升麻葛根3兩,生薑3兩,芍藥6兩,石膏8兩,梔子2-7枚。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七合,分2次服,相去十里久。若前2服訖,即得汗後,服即停;不得汗,更進1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梔子,加麻黃2兩,足水2升,再依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石膏湯。, 出處:《千金》卷。 組成:桂枝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升麻3兩,葛根3兩,生薑3兩,芍藥6兩,石膏8兩,梔子2-7枚。 主治:傷寒忽發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唇口頸項,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硬不遂,與五香麻黃湯不癒,陽氣猶在經絡,未入臟腑,脈勢仍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