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胃湯

LIA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20%
心經 14%
肝經 11%
脾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涼胃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瀉火 的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胃經,具有 清熱解毒、瀉火燥濕 的作用。對於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胃脘灼熱、食慾不振等症狀,黃連可以起到 清熱降火、緩解胃部不適 的作用。

此外,黃連還能 抑制細菌生長,對於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涼胃湯」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緩解胃熱症狀,達到 清熱解毒、涼胃止痛 的目的。

涼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降低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能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達到更好的療效。

甘草在涼胃湯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既能減輕寒涼之性,又能增強藥效,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涼胃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解暑化濕、理氣和胃的功效。

藿香性微溫,入脾、胃經,能化解暑濕之邪,清熱解暑,並能理氣和胃,緩解胃部不適。

對於暑濕所致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藿香能有效改善。此外,藿香還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對脾胃虛弱者亦有益處。

因此,涼胃湯加入藿香,有助於清熱解暑,理氣和胃,緩解暑濕所致的胃部不適,達到涼胃的功效。

涼胃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血分,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口渴、煩躁、舌苔黃膩、胃脘灼熱等症狀,牡丹皮能清熱解毒,緩解熱症。同時,牡丹皮也能改善血液循環,化解瘀血,對於胃部淤血引起的疼痛、脹滿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將牡丹皮加入涼胃湯,能有效清熱涼血、化解瘀血,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

涼胃湯中添加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桔梗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涼胃湯多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緩解胃熱,而宣肺利咽則可以改善咽喉腫痛,起到協同治療的作用。

2. 行氣散結,消腫止痛: 桔梗還能行氣散結,消腫止痛。胃熱引起的胃痛,也可能伴隨氣滯血瘀,桔梗的這一功效可以緩解氣滯,促進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疼痛。

因此,涼胃湯中加入桔梗,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宣肺利咽、行氣散結、消腫止痛的綜合作用,更全面地治療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涼胃湯」中加入「升麻」看似矛盾,實際上卻是合理的。

升麻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脾經,具有升散解毒、清熱消腫的功效。其升散之性,可將胃中鬱熱向上引導,並藉由其清熱解毒之效,緩解胃熱所致的不適。

雖然升麻性寒,但涼胃湯中其他藥材如黃芩、知母等,則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之效,可平衡升麻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傷胃。因此,升麻的加入,在整體方劑的設計中,起到引導熱邪上行、清熱解毒的關鍵作用,而非單純降溫。

涼胃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胃痛、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連翹能有效清熱瀉火,緩解胃部炎症。

此外,連翹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部供血,有利於胃黏膜的修復和再生。因此,在涼胃湯中加入連翹,有助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進一步達到涼胃止痛、消炎止渴的效果。

涼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胃痛、煩躁等症狀,生地黃能起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緩解胃部不適。
  2. 滋陰潤燥:生地黃能夠滋陰養血,改善胃陰不足所導致的胃部乾燥、灼熱等症狀。對於胃熱引起的胃潰瘍、胃炎等疾病,生地黃能夠滋養胃陰,促進胃黏膜修復,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

「涼胃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對於胃熱熾盛、口渴心煩、胃痛灼痛等症狀,石膏能有效地清泄胃火,達到涼胃止痛的效果。
  2. 收斂止瀉: 石膏亦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胃熱引起的腹瀉,石膏能清熱止瀉,同時收斂胃腸,緩解腹痛腹瀉症狀。

因此,石膏在「涼胃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收斂止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胃熱引起的諸多不適。

涼胃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苦、口乾、牙齦腫痛、胃痛等症狀。
  2. 利濕退黃:梔子亦具利濕退黃功效,有助於去除體內濕熱,改善因胃火上炎引發的皮膚發黃、小便赤黃等症狀。

綜上所述,梔子在涼胃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重要角色,有助於緩解胃火上炎引起的各種不適。

涼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緩解胃痛,保護胃黏膜: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其能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胃痛,並滋養胃陰,保護胃黏膜免受損傷。
  2. 調節胃氣,改善胃腸功能:白芍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能改善胃腸蠕動,調節胃氣,促進胃腸功能正常運作。對於胃部虛寒、消化不良等問題,白芍的加入可起到協調胃氣,改善症狀的作用。

涼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血安胎、消炎解毒之功效。其清熱瀉火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苦、口乾、胃痛、便祕等症狀。

2. 燥濕止瀉:黃芩還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脾胃所致的腹痛、腹瀉、嘔吐等,黃芩可以起到清熱燥濕、止瀉的作用,從而改善胃腸功能。

總而言之,黃芩在涼胃湯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火上炎、濕熱蘊結等症狀,達到清熱涼胃的效果。

主治功效


涼胃湯

「涼胃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牙疼搖動、黑爛脫落等疾病。

組成

涼胃湯由以下中藥材組成: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升麻: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功效

涼胃湯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涼胃湯中的黃連、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緩解炎症。
  • 涼血止血:涼胃湯中的生地黃、牡丹皮,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幫助止血,緩解牙齦腫痛、牙疼搖動等症狀。
  • 滋陰補血:涼胃湯中的生地黃、白芍,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可幫助滋陰養血,增強機體免疫力。
  • 活血化瘀:涼胃湯中的牡丹皮、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幫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 消腫止痛:涼胃湯中的黃連、黃芩、石膏,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幫助消腫止痛,緩解牙齦腫痛、牙疼搖動等症狀。

主治

涼胃湯主治以下疾病:

  • 陽明火熱上攻:是指陽明經的熱邪上攻頭部,導致牙齦腫痛、牙疼搖動等症狀。
  • 牙齦腫痛:是指牙齦紅腫、疼痛,甚至化膿。
  • 牙疼搖動:是指牙齒疼痛,並伴有鬆動症狀。
  • 黑爛脫落:是指牙齒表面變黑、腐爛,最終脫落。

服用方法

涼胃湯一般以口服的方式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用。服用時,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藥效。

注意

涼胃湯屬於中藥方劑,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服用涼胃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藥效。涼胃湯不適合陰虛火旺者服用,以免加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1錢2分,生甘草4錢,陳皮2錢(去白),茯苓4錢(去皮)。
水2杯,煎1杯,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涼胃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胃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八。 組成:黃連1錢2分,生甘草4錢,陳皮2錢(去白),茯苓4錢(去皮)。 主治:脾胃有熱,消谷善饑,溺色黃赤。胃氣盛,身以前皆熱。

涼胃湯, 出處:《喉科紫珍集》卷下。 組成:川黃連8分,甘草8分,藿香1錢,丹皮1錢,桔梗7分,升麻7分,連翹1錢,生地黃8分,石膏2匙,黑山梔1錢,白芍藥7分,條芩1錢。 主治:陽明火熱上攻,牙齦腫痛,牙疼搖動,黑爛脫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