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五苓散

JIA JIAN W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七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腎經 22%
心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3%
肝經 6%
膀胱經 3%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加減五苓散中包含白朮,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利濕:白朮性溫燥,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化解水濕停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
  2. 燥濕止瀉:白朮善於燥濕止瀉,可有效緩解因水濕停滯引起的腹瀉,並可健脾固澀,防止泄瀉。

因此,白朮的加入,可有效增強加減五苓散健脾利濕、燥濕止瀉的功效,達到治療水濕停滯、脾胃虛弱、泄瀉等病症的目的。

加減五苓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五苓散本身主治水停證,茯苓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消除體內水濕,達到治療目的。
  2. 健脾益氣: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水濕更易排出。這對於水停證的患者,因脾虛不運導致水濕停滯,茯苓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提高療效。

加減五苓散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五苓散本身主治濕困脾胃,而澤瀉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改善濕困脾胃之症狀。
  2. 清熱降火:澤瀉兼具清熱降火之效。若患者伴有心煩口渴、小便赤澀等熱象,澤瀉的加入,可協同五苓散清熱解毒,使療效更為顯著。

加減五苓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的功效。五苓散本身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薏苡仁能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對於水濕停滯,脾虛泄瀉等症狀更加有效。
  2. 健脾益氣:薏苡仁除了利水滲濕之外,還具有一定的健脾益氣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五苓散中加入薏苡仁,可以緩解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脾虛乏力,提高療效。

加減五苓散為一經典中藥方劑,源自《傷寒論》,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在傳統基礎上進行加減變化,根據臨床需要加入不同藥材,以增強療效或調整作用範圍。若該方中加入了「豨莶草」,其目的通常為增強利水滲濕與袪風除濕之效。

豨莶草味甘、微苦,性平,歸肝、腎、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袪風除濕、利尿消腫等功效。對於因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下肢浮腫等病症有良好效果。在加減五苓散中加入此藥,可針對患者兼有風濕邪氣的情況,一方面利用原有五苓散利水滲濕的作用改善水腫,另一方面通過豨莶草的袪風除濕特性,共同調理體內水液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豨莶草還能緩解由於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對提高患者生活品質亦有助益。

「加減五苓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化氣:五苓散原方偏寒,若患者脾陽不足,易感寒濕,則需加入肉桂溫陽化氣,助脾運化水濕,改善寒濕症狀。
  2. 助苓桂合劑:肉桂與茯苓合用,可溫陽利水,促進水濕代謝,增強五苓散的利水滲濕功效。同時,肉桂可補脾陽,與茯苓共奏溫陽利水、健脾和胃之效。

因此,加減五苓散加入肉桂,能溫陽化氣,助苓桂合劑發揮功效,更有效地治療寒濕困脾導致的脾陽不振、水濕停滯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加味五苓散」,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豨薟草、肉桂,主治功效是腎疸:身體和臉都是黃色的。小便不暢,不想飲食,不能入睡;陰疸:手腳都冷,臉色暗淡

白朮

  • 性味:甘、微苦,微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心、脾、腎經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清熱化痰

肉桂

  • 性味:辛、甘,大熱
  • 歸經:心、腎、脾經
  • 功效: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溫中止瀉

豨薟草

  • 性味:辛、苦,微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薏苡仁

  • 性味:甘、淡,微寒
  • 歸經:脾、肺、腎經
  •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祛暑、排膿消腫、益氣健胃

澤瀉

  • 性味:甘、微鹹,寒
  • 歸經:腎、膀胱經
  • 功效: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澀精止遺、強筋壯骨

總結

加味五苓散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清熱解毒、活血散瘀、舒筋活絡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腎疸、陰疸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留白廣皮3兩(炒),蒼朮4兩(炒黃),白朮5兩(炒黃),白茯苓6兩(焙),甘草2兩(炙),白扁豆6兩(炒黃),澤瀉2兩(炒),
上為細末。
每用黑沙糖調,煨薑湯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食慾不振神經性厭食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麻疹單純性疱疹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血尿背部膿瘡腰痛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口乾口渴多痰胸悶脹

相同名稱方劑


加減五苓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九。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阿膠(炒)。 主治:妊娠尿血。

加減五苓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一。 組成:豬苓、澤瀉、白朮、茯苓、肉桂少許。 主治:分理陰陽。主治:小兒吐瀉。

加減五苓散, 出處:《濟陽綱目》卷五十七。 組成:人參、白朮、赤茯苓、香薷、澤瀉、豬苓、蓮肉、麥冬(去心)各等分。 主治:心經伏暑,小便赤濁。

加減五苓散,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白朮2兩、茯苓1兩、澤瀉3錢、薏仁3錢、豨薟草3錢、肉桂3錢。 主治:腎疸,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不得卧。陰疸,手足皆冷,顔色晦暗者。

加減五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五引《百一》。 組成:沉香、檀香、生熟、地黃、升麻、乾葛、芍藥、黃耆、黃芩、羚羊角、犀角、連翹、甘草、防風各等分。 主治:惡瘡項上有癭,及漏瘡。一切膿皰、熱瘡及發背。

加減五苓散,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五。 組成:留白廣皮3兩(炒),蒼朮4兩(炒黃),白朮5兩(炒黃),白茯苓6兩(焙),甘草2兩(炙),白扁豆6兩(炒黃),澤瀉2兩(炒),主治:脾虛濕熱作瀉。 。 主治:脾虛濕熱作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