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左金丸

JIA WEI ZUO JIN WAN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4%
脾經 13%
膽經 13%
胃經 13%
心經 6%
三焦經 6%
肺經 6%
大腸經 6%
心包經 3%
腎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氣鬱肝旺,胸膈堵塞,兩脅刺痛,多發急怒。

傳統服藥法

黃連(薑炙)6兩, 吳茱萸(炙)2兩, 柴胡2兩, 青皮(炒)2兩, 黃郁金2兩, 香附(炙)3兩, 白芍4兩,
舒郁寬中,平肝止痛。
上為細末,過羅,用冷開水泛為小丸。
每16兩用滑石細粉4兩為衣闖亮。每服2錢,1日2次,溫開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吳茱萸性辛、苦、熱、小毒。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外治口瘡、高血壓。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鬱金性味辛、苦、寒。主治活血止能、行氣解鬱、清心涼血、疏肝利膽。主胸腹脅肋諸痛、婦女痛經、經閉、症瘕結塊、熱病神昏、癲狂、驚癇、吐血、衄備、血淋、砂淋、黃疸。

香附性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行氣解鬱、調經止痛。 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脘腹脹痛、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白芍性苦、酸、微寒。主治平肝止痛、斂陰止汗、養血和營。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心絞痛胃潰瘍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容易焦慮恐懼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風濕性心臟病腹中有鳴叫聲打嗝呃逆腹瀉經常放屁食慾不振容易憂鬱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左金丸, 出處:《集驗良方》卷三。 組成:黃連(薑汁炒)半斤,吳萸(湯泡)3兩,青皮(醋炒)2兩,木香2兩,檳榔4兩,川芎2兩。 主治:因酒食怒氣所傷,致肝火鬱結,兩脅脹痛,及胃脘當心痛,吐酸,不思飲食。

加味左金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黃連(薑炙)6兩,吳茱萸(炙)2兩,柴胡2兩,青皮(炒)2兩,黃郁金2兩,香附(炙)3兩,白芍4兩,功效:舒郁寬中,平肝止痛。 主治:舒鬱寬中,平肝止痛。主治:氣鬱肝旺,胸膈堵塞,兩脅刺痛,多發急怒。

加味左金丸, 出處:《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引《冰玉堂經驗方》。 組成:柴胡3g,枳實6g,白芍9g,元胡9g,川楝子9g,青黛9g,竹茹9g,香附9g,黃連18g,吳萸3g,甘草6g。 主治:疏肝清熱,降逆止順。主治:呃逆連聲,因情志不舒而誘發,氣衝引脅,脘悶納獃,兩脅脹痛,咽中不利,腸鳴矢氣,舌苔薄白,脈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平肝飲

相似度 62%

香郁散

相似度 60%

苦散

相似度 60%

平肝流氣飲

相似度 57%

舒肝理氣湯

相似度 55%

茯苓茱萸丸

相似度 54%

制肝散

相似度 54%

養血平肝散

相似度 53%

柴胡瀉肝湯

相似度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