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 燥濕化痰、止咳平喘 的藥理作用。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經,善於化痰,尤擅於治療寒痰、濕痰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
導痰小胃丹為治痰濕阻滯、氣機不利之方,天南星的加入可幫助化解痰濕、通暢氣道,並與其他藥物配合,起到止咳平喘、開胃消食 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痰多、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有效抑制胃氣上逆,幫助痰液排出,緩解不適。
- 燥濕化痰: 半夏善於燥濕化痰,可祛除肺、脾、胃等臟腑的濕痰,對於痰多粘稠、咳痰不爽的患者,半夏能有效促進痰液的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總之,半夏在導痰小胃丹方劑中起到降逆止嘔、燥濕化痰的作用,是治療痰多、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的重要藥物。
導痰小胃丹方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潤腸通便、消積化痰的功效。
皁莢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潤滑腸道,有助於促進腸蠕動,排出宿便,緩解便祕,進而降低痰液黏稠度,使其易於咳出。同時,皁莢還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積滯,減輕胃部負擔,進而改善痰多咳嗽的症狀。
因此,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皁莢,可以起到潤腸通便、消積化痰,輔助治療咳嗽痰多的作用。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胃化痰: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寒痰阻肺,咳嗽痰多者,生薑可以溫肺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 和胃止嘔: 生薑可降逆止嘔,對於胃寒嘔吐,或痰阻氣逆所致的嘔吐,生薑可以溫胃和中,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生薑,可起到溫胃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痰多咳嗽、胃寒嘔吐等症狀。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理氣燥濕,化痰止咳:陳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其揮發油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並能緩解胃部脹滿不適。
二、和中開胃,健脾消食:陳皮理氣健脾,有助於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並能緩解胃腸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噯氣泛酸等症狀。
綜上,陳皮在導痰小胃丹方中發揮著理氣化痰、和胃消食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食慾不振、脘腹脹痛等症狀。
導痰小胃丹中包含枳實,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化痰: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咳的作用。導痰小胃丹主要針對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枳實能有效消解積滯,幫助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 行氣散結: 枳實能理氣行滯,疏通氣機,並能緩解胸膈滿悶、胃脘脹痛等不適。導痰小胃丹中常與其他理氣化痰藥材配合使用,共同達到消痰通絡、舒暢氣機的效果。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導痰小胃丹用於治療痰濕阻肺、脾胃不和之證,白朮可健脾胃,助消化吸收,利水滲濕,協助化解痰濕,改善肺氣,從根本上解決痰多咳嗽的問題。
- 固本培元:導痰小胃丹往往用於久病患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白朮補氣健脾,能固本培元,增強機體抵抗力,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促進患者康復。
導痰小胃丹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蒼朮性溫燥,具燥濕化痰之功,可有效化解痰濕,尤其對於寒濕痰阻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
- 健脾開胃:蒼朮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可起到改善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預防疾病發生。
總而言之,蒼朮在導痰小胃丹中,發揮著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痰濕阻滯、脾胃虛弱等症狀,起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溼化痰: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溼化痰之效。對於痰溼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白礬能有效祛除痰溼,緩解症狀。
- 止嘔止瀉:白礬還有收斂止嘔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白礬能起到收斂固澀,止嘔止瀉的功效。
因此,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白礬,不僅能化痰止咳,還能緩解嘔吐腹瀉等症狀,起到綜合治療的作用。
導痰小胃丹中包含桃仁,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桃仁具有破血行瘀之效,可改善痰液瘀阻,有助於化痰止咳。
- 潤腸通便:桃仁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排出體內廢物,減少痰液的積聚。
由於導痰小胃丹主要針對痰多咳嗽、胸悶氣促等症狀,桃仁的活血化瘀、潤腸通便功效,能有效改善痰液生成及排泄,達到治療效果。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之功效。其能宣肺化痰,對於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杏仁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導痰小胃丹通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症,杏仁的加入能有效發揮其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導痰小胃丹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導痰小胃丹主治痰熱阻肺,咳嗽胸悶,氣逆喘促等症,紅花可幫助清除痰熱瘀阻,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氣逆等不適。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導痰小胃丹中其他藥材如瓜蔞、貝母等,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紅花與之相配,可加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痰液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導痰小胃丹的組成中包含大戟,這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 瀉下導痰: 大戟性峻,味苦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瀉下通便、消痰止咳之效。對於痰濕阻滯肺經,咳嗽痰多者,以大戟峻下,可使痰液迅速排出。
- 消積化痰: 大戟還有消積化痰的作用,對於積滯於胃腸的痰濁,亦能起到消散的作用。導痰小胃丹針對的是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胃脘脹滿等症,大戟的加入有助於清除痰濁,緩解積滯,達到治療目的。
需要提醒的是,大戟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是針對其 辛溫 的特性。白芥子具有 散寒化痰、開胃消食 的功效,對於痰多粘稠、胸悶氣喘、消化不良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白芥子辛溫走肺,能有效 驅散寒邪、化解痰濁,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加有效地宣肺止咳、理氣化痰,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此外,白芥子也能 開胃消食,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導痰小胃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燒灼性痰濕引起的胃腸不適,其組成中包含芫花。芫花(又稱羊蹄草、芫茴、芫薇)在中醫理論中有著清熱、解毒、化痰的功效。之所以選用芫花,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良好的去痰作用,能促進痰液的排出,減輕因痰濕積聚而引起的腹脹、噯氣等不適症狀。
此外,芫花在中醫中還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以幫助舒緩由痰濕引起的腸胃炎症,並改善消化功能。其辛辣的性質能夠活絡氣機,有助於減少胃腸道內部的氣滯,從而達到通暢腸胃的效果。綜合上述原因,芫花作為導痰小胃丹的重要成分,對於促進脾胃功能、化痰散結、改善腸胃不適有著顯著的療效。
導痰小胃丹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痰濕內阻、脾胃虧虛等症狀。其中,甘遂作為一味重要的組成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
首先,甘遂具有強烈的導瀉作用,能夠促使體內積聚的痰濕排出,對於痰濕凝滯導致的胸悶、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其次,甘遂的性味苦、寒,能夠清熱解毒,輔助方劑的整體功效,適合痰濕之人。
此外,甘遂在導痰的過程中,與其他藥材相互作用,形成協同效應,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同時,甘遂也有助於調和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綜合以上原因,甘遂的加入使導痰小胃丹能更有效地針對痰濕問題,促進康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導痰小胃丹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對於痰熱內蘊、濕熱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黃柏可以清熱瀉火,化痰止咳,起到改善病症的作用。
- 利濕化痰: 黃柏善於利濕化痰,對於濕濁內停、痰濕壅肺所致的痰多粘稠、咳嗽氣喘等症狀,黃柏可以利濕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改善呼吸道症狀的效果。
導痰小胃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 瀉熱通便,降逆止嘔: 大黃味苦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本方治痰熱壅肺,胃氣上逆之症,大黃可瀉熱通腑,使痰熱得以降泄,胃氣得以下降,達到止嘔之效。
- 活血化瘀,消積導滯: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消積導滯之功。本方若兼有食積痰阻者,大黃可幫助消食化積,使痰濁得以降解。
主治功效
導痰小胃丹,又稱導痰丹,為中醫常用的複方成藥,具有溫肺化痰、理氣降逆、開竅行氣之功效。主要成分及中藥功效如下: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主治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可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n\n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桃仁:性溫味苦,歸肝經,具有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等功效。其能改善經期不調、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疼痛等病症,緩解腸燥、促進消化道分泌,加速腸道排放,促進呼吸道分泌物分泌,擴張呼吸道,降低咳嗽氣喘。桃仁常用於治療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癥積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祕、寒痰咳嗽、痰多無色且稀薄、咳嗽氣喘等病症。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然而,紅花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及有出血傾曏者應謹慎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大戟:味苦辛,性溫熱,有小毒,歸肝、胃經。具有瀉下逐水、瀉下、利水消腫、通經絡及散結等傳統代功效。瀉下逐水之功,可瀉水沈、利二便、消腫散結,治水腫、臌脹、胸脅停飲等症。瀉下之功,主治便祕積聚、水腫脹滿。利水消腫之功,可通利二便、消腫止痛,治水腫、腹水、通身腫滿喘息、小便澀等症。通經絡之功,可活
傳統服藥法
天南星2兩半,半夏2兩半(2味用白礬、皂莢、薑汁水煮透熟),陳皮1兩,枳實1兩(2味用白礬、皂莢水泡半日,去白礬,曬乾,炒),白朮(炒)1兩,蒼朮(米泔、白礬、皂莢水浸1宿,去黑皮,曬乾,炒)1兩,桃仁1兩,杏仁1兩(2味同白研、皂莢水泡,去皮尖),紅花(酒蒸)1兩,大戟(長流水煮1時,曬乾)1兩,白芥子(炒)1兩,芫花(醋拌1宿,炒黑)1兩,甘遂(面裹煨)1兩,黃柏(炒褐色)1兩,大黃(酒蒸,紙裹煨,焙乾,再以酒炒)1兩半。上取胸膈之頑痰,下利胃腸之堅結。
上為細末,薑汁、竹瀝煮蒸餅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20-30丸;極甚者50-70丸。量虛實加減,再不可太多,恐損胃氣也。痰飲,臥時白湯下,1日1次;中風不語,癱瘓初起,每服35丸,濃薑湯送下;風頭痛,多是濕痰上攻,每服21丸,臨臥薑湯送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導痰小胃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年老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導痰小胃丹, 出處:《古今醫鑑》卷四。 組成:天南星2兩半,半夏2兩半(2味用白礬、皂莢、薑汁水煮透熟),陳皮1兩,枳實1兩(2味用白礬、皂莢水泡半日,去白礬,曬乾,炒),白朮(炒)1兩,蒼朮(米泔、白礬、皂莢水浸1宿,去黑皮,曬乾,炒)1兩,桃仁1兩,杏仁1兩(2味同白研、皂莢水泡,去皮尖),紅花(酒蒸)1兩,大戟(長流水煮1時,曬乾)1兩,白芥子(炒)1兩,芫花(醋拌1宿,炒黑)1兩,甘遂(面裹煨)1兩,黃柏(炒褐色)1兩,大黃(酒蒸,紙裹煨,焙乾,再以酒炒)1兩半。 主治:上取胸膈之頑痰,下利胃腸之堅結。主治:中風,眩暈,喉痹,頭風,哮吼等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