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皮

生薑皮

SHENG JIANG PI

  • 英文名稱: Zingiber officinale Ginger Peel
  • 別名:薑皮,生薑衣
  • 來源:為薑科植物薑的根莖的根莖外皮。
  • 道地藥材:西南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3-10-01

生薑皮的傳統功效


1. 利水消腫

生薑皮,辛溫微苦,歸肺脾胃經。其溫性有助溫化水濕,結合辛味能宣散水飲,微苦則可下泄水濕。入肺經以通調水道,入脾經以健運水濕。此藥性配合歸經,使其具備利水消腫之功,助身體導出癥積水液,緩解水腫。

生薑皮的古代典籍


生薑皮的現代功效


1. 抗腫瘤

生薑皮之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其所含薑辣素與姜黃素等活性成分,具顯著抗腫瘤活性。這些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細胞(如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細胞)的生長與增殖。此外,生薑皮亦展現抗氧化及抗炎特性,並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功能,從而間接發揮預防與對抗腫瘤的潛力。臨床上,生薑皮常作為輔助療法,與其他抗腫瘤藥物併用,以期增強療效並降低藥物毒副作用。

2. 降血脂

生薑皮在現代藥理研究中,其降血脂功效主要歸因於所含有的薑辣素及姜黃素等活性化學成分。生薑皮中所含有的薑辣素、姜黃素等成分,皆具有降血脂的功效,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與甘油三酯濃度。具體而言:

薑辣素:作為薑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其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的作用,透過加速脂質代謝,有助於降低血脂。研究顯示薑辣素也可能透過調節肝臟膽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從而影響脂質水平。

姜黃素:此成分則展現出強效的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在降血脂方面,姜黃素被發現可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並可能透過調節肝臟脂質合成或分泌的關鍵途徑,進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薑辣素與姜黃素二者協同作用,通過多重機制共同有效降低血脂,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有潛在助益。現代藥理學持續深入探討此類天然成分在脂代謝調節中的具體靶點與分子途徑。

3. 降血糖

生薑皮的降血糖潛力,主要歸因於其所含的活性成分薑辣素(gingerols)和姜黃素(curcumin)。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薑辣素能有效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周邊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並透過其抗氧化與抗炎特性,減輕胰島素阻抗的產生。

姜黃素在降血糖方面展現出更廣泛的機制,包括顯著改善胰島素訊號傳導、抑制肝臟葡萄糖新生、以及調節葡萄糖轉運蛋白活性。其強效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助於保護胰臟β細胞免受氧化壓力和慢性炎症損傷,從而維持胰島素分泌功能。這些成分的協同作用,可能透過改善整體代謝環境、降低腸道碳水化合物吸收(例如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及直接作用於胰臟β細胞等途徑,共同達到調控血糖的目的。初步的臨床前研究已支持生薑皮在改善血糖水平和緩解糖尿病相關併發症方面的潛力。

4. 抗氧化

生薑皮的現代藥理研究揭示,其抗氧化功效主要來自所含的活性成分,特別是薑黃素薑烯酚。這些化合物具有顯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能直接捕捉並中和體內有害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及活性氮自由基(RNS),例如超氧陰離子、羥基自由基等,從而減少氧化應激對細胞造成的損害。

除了直接清除自由基,薑黃素與薑烯酚亦能透過多種分子機制提升細胞自身的抗氧化防禦系統。它們已被證實能上調內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及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這些酶協同作用,有效將細胞內產生的有害自由基轉化為無害物質,強化細胞抵抗氧化壓力的能力。此外,這些成分或能活化Nrf2(核因子紅細胞2相關因子2)通路,該通路是細胞對抗氧化壓力的關鍵調節機制,能促進多種保護性基因的表達,進一步增強細胞的抗氧化防禦。透過減少對細胞、蛋白質、脂質及DNA的氧化損傷,生薑皮的活性成分有助於維護細胞結構與功能完整性,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效果。

5. 鎮痛

中藥生薑皮具有鎮痛功效,其現代藥理作用主要歸因於所含的薑辣素和薑烯酚等活性成分。這些酚類化合物是生薑皮揮發油中的重要化學實體,在緩解疼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研究顯示,薑辣素能透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來減輕疼痛。前列腺素是體內一種介導炎症和疼痛反應的重要物質,其合成的減少直接抑制了疼痛信號的產生與傳導。同時,薑烯酚作為另一種具備鎮痛與抗炎特性的酚類化合物,其作用機制涉及抑制環氧酶的活性。環氧酶是合成前列腺素的關鍵酶,透過抑制其活性,薑烯酚也能有效減少前列腺素的產生,進而達到鎮痛的效果。這些分子層面的作用機制共同闡釋了生薑皮在緩解疼痛方面的藥理基礎。

6. 解熱作用

生薑皮的解熱作用主要歸因於其所含活性成分薑辣素與薑烯酚的藥理活性。薑辣素是一種芳香性辛辣物質,能刺激體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與發汗。這可導致皮膚微血管擴張,增加皮膚散熱,並透過汗液蒸發帶走體內過多熱量,達到降低體溫的效用。薑烯酚則發揮顯著的抗炎作用,透過抑制炎症介質(如前列腺素E2及多種細胞因子)的合成與釋放,有效緩解體內的炎症反應,進而減輕或消除由炎症引起的發熱。同時,薑烯酚具備抗菌效能,能直接抑制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從根本上減少引起發熱的感染源。這些現代藥理機制共同協調,使生薑皮在退熱方面展現功效。

7. 抗發炎

生薑皮中的薑辣素與薑烯酚等活性成分,在現代藥理學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抗發炎潛力。這些化合物能透過多種分子機制發揮作用,有效抑制身體的發炎反應。

其主要機制之一是抑制環氧合酶(COX)與脂氧合酶(LOX)等關鍵發炎酵素的活性。COX酵素是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等促發炎介質合成的關鍵,而LOX酵素則參與白三烯(leukotrienes)的生成。前列腺素與白三烯是導致疼痛、發熱、腫脹等發炎症狀的重要因子;透過抑制這些酵素,生薑皮能從源頭上減少發炎介質的產生。

此外,薑辣素與薑烯酚亦能調節細胞激素(cytokines)和趨化因子(chemokines)的釋放。它們被證實能降低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細胞介素-1β (IL-1β)以及白細胞介素-6 (IL-6) 等促發炎細胞激素的水平,這些細胞激素在發炎級聯反應中扮演核心角色。這種抑制作用可能與對核因子-κB (NF-κB) 等關鍵轉錄因子的活化抑制有關,NF-κB是調控眾多發炎基因表達的重要通路。綜合這些作用,生薑皮有助於減輕組織發炎,緩解相關臨床症狀。

8. 抗菌

生薑皮現代藥理分析指出,其揮發油、薑辣素及姜黃素等活性成分具廣譜抗菌作用。這些成分能破壞細菌細胞膜完整性,導致細胞內容物外漏,進而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霍亂弧菌等微生物生長。透過干擾細菌正常生理功能,生薑皮展現出對多種致病菌的抑制能力。

生薑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6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薑皮的注意事項:

  1. 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因生薑皮性溫,有發散作用,會加重陰虛火旺的症狀。
  2. 不宜長期大量食用,以免引起胃部不適。

生薑皮相關的方劑


生薑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無尿及少尿傷寒腹瀉腹痛頭痛疼痛糖尿感冒霍亂嘔吐糖尿病肝癌痢疾肺癌胃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