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解毒丸
QING WEN JIE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羌活味辛、性溫,入肺、膀胱經,能疏散風寒,止痛解表。清瘟解毒丸用於治療溫病初起,患者常伴有風寒表證,如發熱、頭痛、鼻塞等,羌活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症狀。
- 宣通鼻竅,利咽止咳: 羌活還具有宣通鼻竅,利咽止咳的作用。溫病初期,患者常出現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羌活可以起到通鼻竅、利咽喉的作用,緩解這些症狀。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該藥材可有效抑制體內病毒複製,減輕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此外,黃芩還能解毒消腫,對於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清瘟解毒丸中加入黃芩,能夠有效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病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清瘟解毒丸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連翹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緩解症狀。
- 化痰散結: 連翹不僅清熱解毒,還能化痰散結。對於肺熱痰阻、咳嗽痰多,或咽喉腫痛,連翹能化痰散結,利咽消腫,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清瘟解毒丸中加入連翹,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化痰散結,達到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起的目的。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作用。
- 利咽消腫: 天花粉能促進唾液分泌,潤喉利咽,同時還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緩解咽喉腫痛,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改善呼吸道症狀。
清瘟解毒丸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其能疏散肺氣,利咽喉,幫助患者緩解咽痛、咳嗽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功效。
-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引導至肺部,使其藥效更能發揮,並促進痰液排出,利於肺氣宣通。
清瘟解毒丸中包含玄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清熱解毒:玄參性寒,味甘苦,入肺、心、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對於清瘟解毒丸所針對的熱毒症狀,如高熱、咳嗽、咽痛等,玄參能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
二、滋陰潤燥:玄參兼具滋陰潤燥之效,能緩解因熱毒傷陰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對於熱毒耗傷津液的患者,玄參能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保護患者的陰液,促進病情的恢復。
清瘟解毒丸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入侵導致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白芷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白芷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抑制病毒及細菌的繁殖,並能消腫止痛,改善因感染引起的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
因此,白芷在清瘟解毒丸中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疏散風寒、清熱解毒、通竅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感冒、流感等病症的目的。
清瘟解毒丸中添加葛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解表透邪: 葛根性涼,味甘,能解肌發表,宣肺透邪,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二、 清熱解毒: 葛根除了解表透邪,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
總而言之,葛根在清瘟解毒丸中的加入,既能解表透邪,又能清熱解毒,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清瘟解毒丸中添加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膽經,具有疏散風熱、行氣止痛的功效。清瘟解毒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而川芎可以幫助疏解表邪,緩解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風熱引起的肢體疼痛。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解除瘀血阻滯,進而緩解發熱、咳嗽等症狀。
因此,川芎在清瘟解毒丸中,不僅能清熱解表,還可活血通絡,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協同作用,有效治療風熱感冒。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大青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大青葉性寒,味苦,歸肺、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止痛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大青葉能抑制病毒複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緩解發熱、咽痛、咳嗽等症狀。
因此,將大青葉加入清瘟解毒丸,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進一步緩解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清熱解毒: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之效。其能疏肝理氣,解除肝鬱氣滯,並清熱解毒,緩解因肝鬱氣滯所致的發熱、咳嗽等症狀,有助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
-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柴胡與其他藥物如黃芩、連翹、板藍根等配合,可以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抗病毒、抗炎作用,增強清瘟解毒丸的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治療新冠病毒感染。
清瘟解毒丸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 的功效。
牛蒡子性寒,味苦,歸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消腫之效。清瘟解毒丸以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化濕止咳 為主要功效,針對外感風熱,伴有咳嗽、痰多、發熱、咽痛等症狀。牛蒡子加入其中,可有效 疏散肺熱,宣發腠理,促進汗出,減輕咳嗽痰多等症狀,同時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清熱解毒效果。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痛: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清瘟解毒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肺、肺衛失宣導致的發熱、咳嗽等症狀,赤芍可清解肺熱,緩解肺部炎症,並能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 配伍增效:赤芍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赤芍與黃芩、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的功效;與麻黃、杏仁等宣肺止咳藥材配合,可增強宣肺止咳的效果。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胃經,能清熱瀉火,利尿消腫,並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方中,淡竹葉與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相配伍,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利咽止咳的功效,以達到治療溫病初起,熱邪犯肺,症見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的目的。
清瘟解毒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防風性味辛溫,歸肺經,具有疏散風熱,宣肺解表之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導致的咳嗽、發熱、咽痛等症狀,防風能夠有效緩解,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夠協同發揮作用。例如,與連翹、金銀花等清熱解毒藥合用,能夠增強清熱解毒之力,更有效地緩解風熱感冒引起的症狀。
清瘟解毒丸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甘草性平和,味甘,具有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在清瘟解毒丸中,甘草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使藥效更溫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促進藥物的吸收,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還可以改善藥材的味道,使藥丸更易於服用。
主治功效
清瘟解毒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該方劑以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選用多種具有清熱解毒、散風止痛功效的中藥材組成。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清瘟解毒丸主治以下症狀:
- 四時不正,瘟疫傷寒: 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黃芩、黃連、板藍根、連翹等清熱解毒的藥物,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瘟疫傷寒。
- 頭痛心熱,脊強脅脹,口苦無味,心煩嘔吐,不思飲食,遍身疼痛,憎寒壯熱: 這些症狀多為外感風熱或瘟疫傷寒所致。方中的黃芩、黃連、薄荷等藥物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心熱、口苦等症狀;元參、柴胡等藥物可以疏肝解鬱,緩解脊強脅脹等症狀;陳皮、升麻等藥物可以理氣止嘔,改善食慾。
- 咽喉腫痛,咳嗽痰喘,夜臥不安: 方中的桔梗、馬勃、薄荷等藥物可以清熱利咽,緩解咽喉腫痛;牛蒡子、連翹等藥物可以化痰止咳,緩解咳嗽痰喘;元參等藥物可以滋陰安神,改善睡眠。
- 或感冒傷風,鼻流清涕,偏正頭風: 方中的薄荷、柴胡等藥物可以發散風寒,緩解感冒傷風、鼻流清涕等症狀;姜蠶等藥物可以祛風止痛,緩解頭痛。
- 麻木不仁,山嵐瘴氣: 方中的某些藥物可能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改善麻木不仁的症狀;該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也可能對山嵐瘴氣引起的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溫熱風毒,疥癬瘡毒等症: 方中的黃芩、黃連、連翹等藥物可以清熱解毒,對於溫熱風毒、疥癬瘡毒等症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結
清瘟解毒丸是一個以清熱解毒、散風止痛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治療多種因外感風熱或瘟疫傷寒引起的症狀,包括發熱、頭痛、咽喉腫痛、咳嗽痰喘、身體疼痛等。
各藥物功效
方劑中各藥物分別具有以下功效:
-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元參(玄參): 滋陰降火、養心安神、解毒散結。
- 桔梗: 宣肺祛痰、利咽排膿。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升麻: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 馬勃: 清熱解毒、利咽止血。
- 薄荷: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
- 牛蒡子: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
- 柴胡: 和解表裡、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 板藍根: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 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 姜蠶(僵蠶): 祛風定驚、化痰散結。
- 人中黃: 清熱解毒、化痰開竅。
- 梔子(炒):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 豆豉(淡): 解表除煩。
- 犀角(現已禁用): 清熱涼血、定驚解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瘟解毒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瘟解毒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黃芩2兩,元參3兩,桔梗2兩,陳皮2兩,黃連1兩5錢,升麻5錢,馬勒1兩5錢,牛蒡子1兩5錢,柴胡1兩,連翹2兩,闆藍根1兩5錢,僵蠶2兩,人中黃1兩5錢,炒山梔2兩,豆豉2兩,犀角1兩,薄荷1兩。 主治:疏風散邪,清熱解毒。主治:瘟毒。
清瘟解毒丸, 出處:《濟南市中藥成方選輯》。 組成:連翹3兩,銀花4兩,桃仁1兩,花粉2兩,菊花2兩,牛蒡子(炒)2兩,桔梗1兩5錢,桑葉2兩,浙貝母2兩,玄參3兩,竹葉2兩,甘草2兩,赤芍1兩,薄荷1兩5錢。 主治:清溫解表,散風清熱。主治:瘟疫初起,頭暈脹痛,身熱惡寒,咳嗽喉痛。由於溫熱毒盛,流行傳染引起的頭痛身熱,四肢酸痛,小便赤黃;流行性腮腺炎。
清瘟解毒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羌活75兩,黃芩100兩,連翹75兩,花粉100兩,桔梗75兩,玄參(去蘆)100兩,白芷50兩,葛根100兩,川芎50兩,大青葉100兩,柴胡50兩,牛蒡子(炒)100兩,赤芍50兩,淡竹葉100兩,防風50兩,甘草25兩。 主治:清熱祛瘟,散風解表。主治:感冒風邪,身熱頭痛,發燒畏寒,四肢酸痛。痄腮、大頭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