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酒

HUANG QI JIU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生》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6%
腎經 13%
心經 11%
肺經 10%
膀胱經 8%
胃經 8%
膽經 5%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耆酒」主要成分包括黃耆、防風、肉桂、石斛、虎骨、當歸、白芍、木香、雲母、茵陳蒿、淫羊藿、天麻、萆薢、甘草、續斷等,具有風濕痹的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萆薢: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虎骨:強筋健骨、舒筋活絡、補腎壯陽、活絡止痛、續筋接骨、安神益智。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
  • 淫羊藿: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 雲母:安神、止瀉、斂瘡和止血。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桂3兩(去粗皮),巴戟天3兩(去心),石斛3兩(去根),澤瀉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柏子仁3兩,乾薑3兩(炮),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3兩,防風2兩(去叉),獨活2兩(去蘆頭),人參2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去苗葉),白朮1兩,黃芩1兩(去黑心),栝樓根1兩,山茱萸1兩。
上(口父)咀,絹袋盛,以清酒3鬥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
初服3合,日2次。漸加之,以微麻木為效。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酒由黃耆、防風、肉桂、石斛、虎骨、當歸、白芍、木香、雲母、茵陳蒿、淫羊藿、天麻、萆薢、甘草、續斷等中藥組成。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除濕、止痛解痙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石斛具有養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虎骨具有補腎壯骨、強筋健骨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雲母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止癢的功效;淫羊藿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功效;天麻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的功效;萆薢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緩解風濕痹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2. 本方有溫補作用,體熱、實熱者不宜服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4. 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麻痺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腹瀉身體沉重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經常疲勞想睡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關節疼痛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酒,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黃耆1兩半,防風1兩半,細辛1兩半,獨活1兩半,川芎1兩半,牛膝1兩半,附子1兩,川椒1兩,炙草1兩,川烏7錢,山萸7錢,秦艽7錢,葛根7錢。 主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黃耆酒,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黃耆3兩,烏頭3兩,附子3兩,生薑3兩,秦艽3兩,蜀椒3兩,川芎3兩,獨活3兩,白朮3兩,牛膝3兩,蓯蓉3兩,細辛3兩,甘草3兩,葛根1兩半,當歸1兩半,菖蒲1兩半,山茱萸2兩,桂心2兩,鍾乳2兩,柏子仁2兩,天雄2兩,石斛2兩,防風2兩,大黃1兩,石南1兩。 主治:風虛腳疼痿弱,氣悶不自收攝。

黃耆酒,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黃耆1兩(去蘆),防風1兩(去蘆),官桂1兩(不見火),石斛1兩(去根),虎骨1兩(酥炙),當歸1兩(去蘆),白芍藥1兩,木香1兩(不見火),雲母粉1兩,茵陳葉1兩,仙靈脾1兩,天麻1兩,萆薢1兩,甘草1兩,川續斷1兩。 主治: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燥癢,筋脈攣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黃耆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黃耆3兩,蜀椒3兩(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白朮3兩,牛膝3兩(去苗,銼),葛根3兩,防風(去叉)4兩,川芎2兩,甘草2兩(炙,銼),細辛2兩(去苗葉),山茱萸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秦艽2兩(去苗土),乾薑2兩(炮),當歸2兩(切,焙),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人參2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3分。 主治:産後中風偏枯,半身不隨,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黃耆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黃耆3兩,桂3兩(去粗皮),巴戟天3兩(去心),石斛3兩(去根),澤瀉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柏子仁3兩,乾薑3兩(炮),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3兩,防風2兩(去叉),獨活2兩(去蘆頭),人參2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去苗葉),白朮1兩,黃芩1兩(去黑心),栝樓根1兩,山茱萸1兩。 主治:脾痹。肉極虛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動,關節疼痛,不嗜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