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黃耆酒結合了多種中藥材,主要具有以下功效:
- 補氣固表:黃耆和防風等成分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抵抗風寒入侵,從而防止感冒等疾病。
- 活血化瘀:石斛、爬山虎和當歸等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風濕對關節的侵害。
- 舒筋活絡:虎骨、巴戟天等成分可幫助舒緩肌肉緊張及疼痛,適合因風濕及疏通經絡而引起的痹症。
- 滋陰潤燥:不少成分如石斛、茵陳蒿有助於潤燥及清熱,對由肝腎不足引起的症狀有良好幫助。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桂3兩(去粗皮),巴戟天3兩(去心),石斛3兩(去根),澤瀉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柏子仁3兩,乾薑3兩(炮),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3兩,防風2兩(去叉),獨活2兩(去蘆頭),人參2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去苗葉),白朮1兩,黃芩1兩(去黑心),栝樓根1兩,山茱萸1兩。
上(口父)咀,絹袋盛,以清酒3鬥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
初服3合,日2次。漸加之,以微麻木為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個體反應:初次服用可能會出現不適,因此應從小劑量開始,並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 禁忌人羣:感冒發熱者、孕婦及有特定過敏體質者應謹慎使用,最好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
- 藥酒使用限制:不建議長期大量飲用,應循序漸進,避免對身體造成潛在傷害。
- 藥酒儲存:必須密封保存,以免酒精揮發降低療效,並盡量避免陽光直接曝曬。
通過上述準備及服用方法,黃耆酒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中藥保健飲品,提升身體健康。不過,仍需根據個別具體情況謹慎使用,必要時應諮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酒,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黃耆1兩半,防風1兩半,細辛1兩半,獨活1兩半,川芎1兩半,牛膝1兩半,附子1兩,川椒1兩,炙草1兩,川烏7錢,山萸7錢,秦艽7錢,葛根7錢。 主治:痹病甚而麻木不知者。
黃耆酒,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黃耆3兩,烏頭3兩,附子3兩,生薑3兩,秦艽3兩,蜀椒3兩,川芎3兩,獨活3兩,白朮3兩,牛膝3兩,蓯蓉3兩,細辛3兩,甘草3兩,葛根1兩半,當歸1兩半,菖蒲1兩半,山茱萸2兩,桂心2兩,鍾乳2兩,柏子仁2兩,天雄2兩,石斛2兩,防風2兩,大黃1兩,石南1兩。 主治:風虛腳疼痿弱,氣悶不自收攝。
黃耆酒,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黃耆1兩(去蘆),防風1兩(去蘆),官桂1兩(不見火),石斛1兩(去根),虎骨1兩(酥炙),當歸1兩(去蘆),白芍藥1兩,木香1兩(不見火),雲母粉1兩,茵陳葉1兩,仙靈脾1兩,天麻1兩,萆薢1兩,甘草1兩,川續斷1兩。 主治: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燥癢,筋脈攣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時覺不仁。
黃耆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組成:黃耆3兩,蜀椒3兩(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白朮3兩,牛膝3兩(去苗,銼),葛根3兩,防風(去叉)4兩,川芎2兩,甘草2兩(炙,銼),細辛2兩(去苗葉),山茱萸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秦艽2兩(去苗土),乾薑2兩(炮),當歸2兩(切,焙),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人參2兩,獨活(去蘆頭),桂(去粗皮)3分。 主治:産後中風偏枯,半身不隨,言語不利,疼痛無力。
黃耆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九。 組成:黃耆3兩,桂3兩(去粗皮),巴戟天3兩(去心),石斛3兩(去根),澤瀉3兩,白茯苓3兩(去黑皮),柏子仁3兩,乾薑3兩(炮),蜀椒(去目并閉口,炒出汗)3兩,防風2兩(去叉),獨活2兩(去蘆頭),人參2兩,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芍藥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茵芋1兩,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細辛1兩(去苗葉),白朮1兩,黃芩1兩(去黑心),栝樓根1兩,山茱萸1兩。 主治:脾痹。肉極虛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動,關節疼痛,不嗜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