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童丸

BAO TO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顱囟經》卷上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6%
胃經 13%
大腸經 5%
腎經 5%
膀胱經 1%
膽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保童丸方劑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小兒驚癇、夜啼、夜驚等症,多因心神不寧所致,故以硃砂鎮心安神,以達到治療目的。
  2. 驅邪辟穢: 古代醫學認為,硃砂有驅邪辟穢之功效,可驅除外邪入侵,防止小兒疾病的發生。因此,保童丸中加入硃砂,也具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保童丸中添加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走竄經絡,直達心竅,開通閉塞,醒神定志,對於小兒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小兒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總之,麝香在保童丸中主要發揮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小兒多種疾病。

保童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保童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冰片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以治療小兒神志不清、昏迷等症。保童丸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作用,提高療效。

此外,冰片還具有止痛、止癢、生肌等功效,在保童丸中起到輔助作用。

保童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牛黃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小兒高熱、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二、開竅醒神:牛黃能通利心竅,改善心神不寧、神志昏迷等症狀,對於小兒因熱毒矇蔽心神導致的各種病症,如驚風、夜啼等,具有明顯的開竅醒神作用。

總而言之,牛黃在保童丸中的加入,旨在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有效治療小兒高熱、驚厥、神志不清等熱證病症。

保童丸方中包含巴豆,看似矛盾,實則體現了中醫的辯證施治和以毒攻毒的理念。巴豆性峻烈,有瀉下通便之效,但其毒性亦強,故需慎用。

方中加入巴豆,旨在針對嬰幼兒常見的積滯腹脹、便祕等症,通過其強烈的瀉下作用,迅速排泄積滯,以達到通便瀉滯、恢復脾胃功能的目的。同時,該方通常會搭配其他清熱解毒、理氣消積的藥物,以減輕巴豆的毒性,確保安全有效。

因此,保童丸中使用巴豆並非簡單地使用毒藥,而是將其與其他藥物配伍,充分發揮其通便瀉滯的功效,同時控制其毒性,達到治療目的。

保童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保童丸主要針對小兒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疾病,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小兒腹痛、腹脹等症狀。
  2.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川芎還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止痛的作用。若小兒因風寒侵襲而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川芎可以幫助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因此,保童丸中加入川芎,旨在通過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以及疏風散寒等功效,改善小兒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保童丸方中包含桔梗,主要原因有二: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甘,具有宣肺利咽之效。保童丸主治小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而桔梗可宣通肺氣,化痰止咳,並能開宣咽喉,緩解咽喉腫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引藥下行: 桔梗入肺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保童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貝母、麥冬等,需下行至肺經發揮功效,桔梗則可引導藥物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治療效果。

保童丸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消食導滯: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保童丸常用於治療小兒脾胃積滯、腹脹腹痛等症,枳殼能幫助消解積滯,緩解腹脹不適。
  2. 理氣解鬱: 枳殼能理氣解鬱,疏肝解鬱,對於小兒脾胃氣滯、胸悶不舒等症狀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保童丸中加入枳殼,能夠有效地解決小兒脾胃積滯、氣機不暢等問題,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使兒童健康成長。

保童丸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檀香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保童丸中加入檀香,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兒童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
  2. 芳香開竅: 檀香氣味芳香,可入心經,具有芳香開竅、醒脾開胃的功效。對於兒童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等症狀,檀香的加入可起到開胃健脾的作用,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

保童丸中添加茯神,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腦的功效。兒童心志不穩,易受驚嚇,茯神能安撫其心神,改善睡眠品質,使其情緒穩定,進而提高學習能力。
  2. 健脾益腎:茯神同時入脾經,能健脾益氣,利濕化痰,輔助其他藥物滋養腎氣,增強兒童體質,提高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

因此,茯神在保童丸中起到穩定心神、健脾益腎的功效,有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保童丸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人參性溫補,能益氣扶正,補脾益肺,有助於改善兒童體虛、氣血不足等問題,提升抵抗力。

其二,人參味甘,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的兒童,能有效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因此,人參在保童丸方中,起到補益氣血、健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兒童健康成長。

保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益氣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保童丸多用於治療兒童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疾病,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兒童體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促進兒童生長發育: 當歸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鐵、鋅、維生素等,這些物質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兒童的營養吸收,進而促進其生長發育。

總之,當歸在保童丸中發揮著補血活血、益氣養血和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保童丸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是考慮其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的功效。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經、膀胱經,可疏散風寒,通利鼻竅,對於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疼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保童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風寒感冒,而羌活的加入,可以有效地驅散風寒,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療小兒風寒感冒的功效。

保童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是針對其鎮驚安神的功效。代赭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具有鎮驚安神、平肝潛陽、降逆止嘔的功效。

保童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夜啼、煩躁不安等症狀,而代赭石可以鎮定神經,安撫驚悸,對於小兒因肝陽上亢、心神不寧引起的驚癇、夜啼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代赭石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因脾胃虛弱、氣機上逆引起的嘔吐等症狀。

保童丸方劑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鶴蝨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保童丸主治小兒疳積、腹痛、發熱等症狀,鶴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消散積滯,緩解症狀。
  2. 利濕退黃:鶴蝨亦有利濕退黃之效。小兒疳積常伴隨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導致黃疸、面色萎黃等症狀。鶴蝨可利濕化熱,有助於退黃,改善面色。

總而言之,鶴蝨在保童丸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濕退黃等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疳積等病症。

保童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元氣: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止瀉之功效。孩童脾胃虛弱,易受寒濕侵襲,導致脾氣不足,元氣不固。白朮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進而增強體質,固護元氣,使孩童健康成長。
  2. 補氣固表,防禦外邪: 白朮還能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孩童抵抗力較弱,易受風寒暑溼等外邪侵襲,導致感冒發熱、腹瀉等病症。白朮補氣固表,增強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外邪侵襲,保障孩童健康成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保童丸] 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多部古籍醫書的記載,[保童丸] 主要針對小兒疳積、疳疾等病症,具有多方面的治療功效。從其組成及古代應用來看,本方的主要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健脾消積,調和脾胃

  • 病因病機: 古籍中多次提及「乳食無節」、「運化不良」導致的疳積,以及「腹內虛脹」、「食積肚疼」等症狀,均指向脾胃功能失調為本病的主要病因。
  • 治療原理: 保童丸中的多味藥物,如 枳殼 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降逆的作用,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消除食積。此外,川芎 可行氣活血,有助於改善氣機鬱滯。一些古方中亦有 白朮 等健脾益氣的藥物加入,加強了健脾的功能。
  • 功效體現: 通過調和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達到消積化滯的目的,緩解因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殺蟲止疳

  • 病因病機: 疳疾多因飲食不潔或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生,或導致蟲積,而出現面黃肌瘦、發熱、舌上生瘡等症狀。
  • 治療原理: 本方中,牛黃 有清熱解毒、豁痰息風的作用; 硃砂 有解毒殺蟲的作用;此外,一些古方中亦加入 蟾酥苦楝根皮蘆薈 等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疳的藥物,針對疳積引起的熱毒、蟲積。
  • 功效體現: 這些藥物的協同作用,能夠清除體內積熱,驅除體內寄生蟲,從根本上改善疳疾的病理狀態,消除熱毒,減輕相關症狀。

3. 寧心安神,息風止驚

  • 病因病機: 古籍中提到保童丸可治「驚癇」、「小兒驚風」等症狀,表明疳疾可影響神志,導致驚厥等病症。
  • 治療原理: 方中 麝香 開竅醒腦,茯神 養心安神, 牛黃 也具有豁痰息風的作用。這些藥物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平息驚風抽搐。
  • 功效體現: 通過鎮靜安神,平息肝風,能夠緩解因疳疾引起的驚厥、煩躁不安等症狀,起到穩定神志的作用。

4.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

  • 病因病機: 古籍中提到保童丸能治「腹內積冷」、「癰、疽、痔、?」等症狀,表明本方有一定消腫散結,疏通經絡的作用。
  • 治療原理: 冰片 具有清熱消炎、通經絡的作用;川芎 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巴豆 瀉下逐水,有助於排除體內積滯。
  • 功效體現: 這些藥物的協同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除體內瘀滯,達到消腫散結的目的。

5. 綜合作用,扶正祛邪

保童丸的組方看似雜亂,實則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原則。在祛除積滯、清熱解毒的同時,亦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的藥物,以保護機體正氣,防止攻邪過度。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總結

綜合來看,[保童丸] 並非單一功能的方劑,而是一個針對小兒疳疾的複雜症狀,多靶點的綜合治療方案。它通過健脾消積、清熱解毒、寧心安神、通經活絡等多種途徑,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針對病因,緩解症狀,並具有較廣泛的適應症,在古代小兒醫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切、焙)、漂白朮(土炒)、紫厚朴(薑炒)、真廣皮(酒炒)、白雲苓(炒)、結豬苓(焙)、宣澤瀉(炒)、藿香葉(焙)、公丁香(搗)、法半夏(焙)、白乾薑(炒)、青化桂(去粗皮)、白蔻仁(炒)、杭青皮(醋炒)、肉豆蔻(煨)、南木香(屑)、炙甘草各等分。
上焙燥,為細末,神曲糊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米飲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處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毒,請勿過量服用。
  • 本方有孕婦禁忌,請勿在孕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結膜炎癲癇腹中有鳴叫聲角膜炎營養不良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黃熱病乾眼症腹瀉全身性水腫忽冷忽熱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流鼻涕白痰,白鼻涕皮膚顏色發黃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保童丸,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朱砂、麝香、新蟾酥各等分。 主治:小兒疳痢。

保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天南星1個(重1兩,爲末,用薄荷搗汁作餅子,陰乾),遠志1兩(去心),全蠍1錢,天麻3錢半,石蓮心1錢,甘草2錢(生用),茯神1錢,朱砂2錢,麝香半分。 主治:小兒驚風,諸癇。

保童丸,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朱砂少許,牛黃少許,麝香少許,蟾酥少許,阿魏2分。 主治:小兒疳痢,諸色疳,並十五種病狀:一腹大,二皮膚黑黃,三骨節粗,四眼赤,五口赤,六鼻中生瘡,七頭發黃,人咬指甲,九愛吃土,十愛吃甜物,十一身熱,十二頭大,十三臍突,十四項細,十五面無光。

保童丸, 出處:《顱囟經》卷上。 組成:虎睛半隻,朱砂1錢,麝香1錢,龍腦半兩,牛黃半兩,巴豆半兩,川芎半兩,桔梗半兩,枳殼半兩,檀香半兩,茯神半兩,人參半兩,當歸半兩,羌活半兩,代赭半兩,鶴虱半兩,白朮半兩。 主治:小兒諸疳,或腹內虛脹,驚癇,頭發立,常咬手指;瘠疳、疳勞,臂脛細弱,行立不得,及鼻下常赤,清涕涎流不止,舌上生瘡;腦疳、口疳,腹上筋脈青。

保童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胡黃連半兩,黃連(去須)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龍膽半兩,蕪荑仁(炒)半兩,蟬蛻半兩,苦楝根半兩,五倍子半兩,夜明砂(炒)半兩,蝸牛(研細,新瓦上攤,陰乾)半兩,天漿子(去皮,炒)半兩,乾蟾頭(酥炙焦)3枚,青黛半兩,蘆薈半兩,熊膽半兩,雄黃半兩,麝香半兩,丹砂(上6味同研)半兩。 主治:小兒驚疳瘦弱,頭發作穗,面黃腹脹,臟腑不調。

保童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組成:蝦蟆1個(紫者,去骨燒存性),使君子1個(燒存性,研),蕪荑仁1錢,蘆薈(炮)1錢,三棱(炮)1錢,莪朮(燒)1錢,陳皮1錢(去白),檳榔2個,辰砂半錢(研),大戟半錢,皂角(同蝦蟆燒)、麝香少許,巴豆(同青皮燒)、青皮1錢(去白),乾漆半錢(燒煙盡爲度),半夏半錢(薑汁浸無白爲度),黑牽牛半錢(燒)(一方加甘遂半錢,草果仁1錢,枳殼1錢,縮砂仁1錢)。 主治:一切疳積,腹中癖塊堅硬,疳勞潮熱,面目手足浮腫,寒熱往來,飲食減少,泄瀉無常,腹內腸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