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進食丸

SHE XIANG JIN S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3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13%
胃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9%
腎經 5%
膽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通利血脈: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經、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通利血脈的功效。對於因氣血阻滯、心神不寧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麝香能起到醒脾開胃、促進食慾的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麝香能起到緩解疼痛、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綜上,麝香進食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利用其開竅醒神、通利血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改善食慾、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目的。

麝香進食丸中添加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養血,改善血虛所致的食慾不振: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對於血虛所致的頭暈乏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當歸能起到滋補氣血、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促進食慾。
  2. 活血化瘀,促進脾胃功能:當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脾胃氣血運行,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進而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此外,當歸還能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積化滯:枳殼味苦辛,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嘔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疏通氣機、消解積滯的作用,幫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2. 理氣止痛:枳殼能理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胃脘疼痛、腹痛等症狀,枳殼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麝香進食丸中加入枳殼,可以有效解決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等問題,並起到理氣止痛的功效。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痛等症狀,木香能起到疏通氣機、緩解疼痛的作用,配合麝香的活血通經,共同改善食慾,促進消化。
  2. 調和藥性:麝香性溫,氣味辛香濃烈,善於開竅通竅,但易於耗氣傷陰。木香性溫而燥,但其行氣止痛之功,能起到緩和麝香的燥烈之性,避免其過於耗傷正氣,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藥效。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鎮嘔止眩:代赭石味甘、澀,性平,具有鎮嘔止眩、降逆止逆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氣機逆亂而引起的嘔吐、眩暈等症狀,代赭石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平肝潛陽:代赭石還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可以抑制肝陽上亢,防止其擾亂心神,進而緩解頭暈目眩、心煩不寐等症狀。

因此,在麝香進食丸中加入代赭石,可以有效地治療因脾胃不和、肝陽上亢引起的嘔吐、眩暈等症狀,起到協同麝香等藥物的作用。

麝香進食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鎮心安神: 硃砂能平肝熄風,對於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清熱解毒: 硃砂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攻心、神志不清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硃砂,可以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並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麝香進食丸中加入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巴豆性峻烈,味辛,有毒,可峻下通便,消積導滯,但其毒性也較強,需謹慎使用。

方中配伍麝香、沉香等芳香走竄之品,可引導巴豆之毒性直達病竈,並減輕其毒性,使其發揮通便、消積的功效,而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傷害。同時,巴豆與麝香、沉香等藥物協同作用,能更好地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便祕等病症。

主治功效


麝香進食丸主治功效分析

麝香進食丸,綜觀古籍記載,其主要功效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弱所導致的各種症候,特別是針對「哺露」之症。所謂「哺露」,多因嬰幼兒乳哺不調,損傷脾胃,致使脾胃功能衰退,無法正常運化水穀精微,進而衍生一系列病症。

主治病症分析:

  1. 脾胃虛弱,漸不能食: 本方主治核心在於脾胃功能低下,導致小兒食慾不振,逐漸減少進食量,甚至出現厭食之狀。此乃因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當脾胃虛弱時,運化功能失常,則難以消化吸收食物,進而影響食慾。

  2. 血氣減損,肌肉不榮,羸瘦: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常,則氣血生化不足,導致氣血虛弱,無法濡養肌膚,肌肉失於濡養,故見肌肉消瘦,形體羸弱。

  3. 臟氣不宣,呼吸苦熱: 脾胃功能失調,不僅影響消化吸收,亦可導致臟腑氣機不暢。當脾胃氣機壅滯,則肺氣宣降不利,導致呼吸不暢,且因氣機鬱滯而生熱,故見呼吸苦熱之象。

  4. 頭骨開解,翻食吐蟲,煩渴嘔噦: 此類症狀多由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導致積滯內生,積久化熱所致。頭骨開解可能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無法充養腦髓有關。翻食吐蟲、煩渴嘔噦,則多為積滯化熱,胃氣上逆所致。

  5. 乳食不消,心腹脹滿,煩熱喘急,嘔吐痰逆,腹鳴泄瀉,下痢赤白,腹痛後重,食症乳癖,痃氣痞結: 此乃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導致食積內停,氣機不暢的表現。食積阻滯氣機,則可出現心腹脹滿,煩熱喘急,嘔吐痰逆等症狀。若積滯下注腸道,則可引起腹鳴泄瀉,甚至下痢赤白,腹痛後重等不適。此外,食積日久,可導致食症乳癖,痃氣痞結等病症。

治療原理分析:

麝香進食丸的治療原理,在於針對脾胃虛弱、氣機壅滯之本,採取多重作用,以達健脾消食、行氣開鬱、活血散結之效。

  • 麝香: 具有開竅醒腦,活血散結之功,可促進氣機運行,有助於暢通經絡,改善臟腑功能。
  • 當歸: 補血活血,能滋養氣血,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肌肉不榮,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血氣減損之症。
  • 枳殼: 理氣寬胸,化痰消積,可以疏通氣機,消除因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積滯,改善胸腹脹滿等不適。
  • 木香: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能促進脾胃運化功能,消除腹脹,緩解疼痛,使氣機調暢。
  • 代赭石: 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有助於平息因積滯化熱導致的煩躁不安。
  • 硫砂: 安神定驚,清熱解毒,可清解積滯化熱所產生的熱毒,安定神經,有助於緩解煩躁。
  • 巴豆: 瀉下通便,破積消癥,能迅速排除積滯,恢復脾胃正常運化功能。

綜上所述,麝香進食丸通過麝香開竅,行氣活血,配合當歸補益氣血,枳殼、木香理氣健脾,代赭石、硫砂平肝安神,巴豆破積通便,共同作用,使脾胃功能恢復,氣機通暢,積滯消散,氣血充盈,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消等症的目的。此方既有攻邪之藥,又有扶正之品,攻補兼施,適用於脾胃虛弱,積滯較甚之證。

傳統服藥法


麝香(另研)半兩,當歸(酒洗)半兩,枳殼(去穰麩炒)半兩,木香(炮)3錢,代赭石(煅)3錢,朱砂(另研)3錢,巴豆(去油膜)1錢。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3-5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身體消瘦食慾不振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進食丸,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組成:麝香(另研)半兩,當歸(酒洗)半兩,枳殼(去穰麸炒)半兩,木香(炮)3錢,代赭石(煅)3錢,朱砂(另研)3錢,巴豆(去油膜)1錢。 主治:小兒脾胃衰弱,漸不能食,血氣減損,肌肉不榮,羸瘦,臟氣不宣,呼吸苦熱及頭骨開解,翻食吐蟲,煩渴嘔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