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代赭丸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原因如下:
- 平肝潛陽: 代赭石性寒,味苦甘,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的功效,可有效鎮壓肝陽上亢所致的眩暈、頭疼、耳鳴等症狀。
- 降逆止嘔: 代赭石亦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因此,代赭丸中加入代赭石,正是利用其平肝潛陽和降逆止嘔的功效,來治療肝陽上亢或胃氣上逆所導致的各種不適。
代赭丸的組成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狀,而代赭丸主治心煩不寐,心神不安,故加入硃砂以鎮心安神,改善患者睡眠品質。
- 降逆止嘔: 硃砂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代赭丸中加入硃砂,可以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不適,使患者症狀得到改善。
代赭丸中加入大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瀉火降逆: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代赭丸主治胃氣上逆,肝火犯胃,症狀如嘔吐、呃逆、胸悶等,大黃可瀉肝火,降胃氣,起到清熱降逆的作用。
- 活血化瘀:大黃亦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腸功能,有利於胃氣下降,減少嘔吐等症狀。
因此,代赭丸中加入大黃,可發揮其瀉火降逆、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胃氣上逆的效果。
代赭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代赭丸用於治療胃痛,木香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痛。
- 和胃降逆:木香能健脾和胃,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噯氣等症狀。代赭丸中加入木香,可增強其和胃降逆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胃痛、嘔吐等症狀。
代赭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肝鬱氣滯,調和血脈: 代赭丸主治肝鬱氣滯、頭暈目眩、胸悶脅痛等症。當歸具有養血活血、調經止痛、補血益氣的功效,可以緩解肝鬱氣滯所導致的頭暈目眩,並改善胸悶脅痛等症狀,促進氣血流通。
- 滋陰補血,緩解肝腎陰虛: 代赭丸中還含有生地、白芍等滋陰涼血藥物,而當歸也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可以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滋養肝腎陰血,緩解肝腎陰虛所導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
代赭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調和營衛,改善寒熱不調:代赭丸主治眩暈、頭痛,多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而桂枝性溫,能溫通經絡,調和營衛,改善寒熱不調,協同代赭石、白芍等藥,共奏溫陽化痰、養血安神之效。
- 疏風解表,緩解頭痛症狀:桂枝具疏風解表功效,對於伴隨風寒外邪引起的眩暈、頭痛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緩解頭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代赭丸的組成中,確實曾經包含犀角。此乃因犀角在中醫藥學中被視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珍貴藥材,對於熱病神昏、血熱妄行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然而,隨著犀牛的瀕危,國際上已嚴禁犀角的貿易和使用。
目前,代赭丸的現代配方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以其他藥材替代,例如水牛角等,以達到類似的藥效。
代赭丸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其組成成分多樣,其中包含巴豆這味藥材。巴豆性熱味辛,有毒,具有強烈的峻下作用,能驅逐頑固的寒積與宿食。在代赭丸中使用巴豆,主要是利用其強大的攻下功能,以達到排除體內積滯、祛除痰飲的目的。然而,由於巴豆藥性猛烈且有毒,臨床應用時必須謹慎控制劑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或中毒反應。通常會將巴豆炮製後使用,減輕其毒性,確保用藥安全。此外,代赭丸中的其他藥物可以協同巴豆的作用,共同調理脾胃,改善因寒濕或痰飲所導致的各種症狀。總體而言,雖然巴豆藥性峻烈,但在適當的配伍和用量下,能夠在治療某些特定病症上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代赭丸 」
中藥方劑「 代赭丸 」,主要成分是:代赭石,硃砂,大黃,木香,當歸,桂枝,犀角,巴豆,主治功效是:小兒發生癥瘕(指腹腔內有包塊),身體發熱、肌肉消瘦,大便乾結,不能吃奶。其組成介紹如下:
桂枝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大黃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代赭石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其中,通經止血是代赭石的主要功效之一,用於治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症。代赭石的平肝息風功效也較為顯著,用於治療肝陽上亢、肝火盛等症。此外,代赭石還有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木香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犀角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犀角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骨節痠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犀角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功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特性。犀角性寒,味苦、澀,入心、肝二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定驚,解毒清肝之功效。另外,犀角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肺經,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能清退溫熱,涼血止血。用於溫病熱入血分、高熱煩躁、神昏譫語、斑疹、吐血、衄血、下血等症。
硃砂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巴豆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 代赭丸 」具有多種功效,可治療小兒癥瘕、身體發熱、肌肉消瘦、大便乾結、不能吃奶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病情。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半兩(研細),川大黃半兩,木香1分,五靈脂1分,朱砂1分,鱉甲1分(醋炙黃),桃仁1分(浸,去皮,焙),辣桂1分,巴豆肉(去油)半分。
上為細末,糕糊為丸,如麻子大,風乾。
每服5丸,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代赭半兩(細研),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黃連1分(去須),丁香半兩,五靈脂1分,麝香1錢(細研),膩粉1錢,蘆薈3錢(細研),桂心1分。 主治:小兒食癥,久不消。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代赭1分(細研),赤石脂2分,朱砂1分(細研),巴豆1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27枚(銅針穿,燈上燎作聲爲度,别研)。 主治:小兒食疳,腹脹體瘦,宿食不消,多啼壯熱。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代赭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木香半兩,當歸1分(銼,微炒),桂心半兩,犀角屑半兩,巴豆霜半兩(分)。 主治:小兒癥瘕,體熱瘦瘁,大便堅硬,不能乳食。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代赭半兩(細研),川大黃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萆薢半兩(銼),朱砂半兩(細研),當歸半兩(銼,微炒),木香半兩,麝香半分(細研),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主治:小兒氣疳,腹脹時痛,體瘦。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代赭半兩(細研),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木香1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赤芍藥1分,知母1分,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巴豆霜半分。 主治:小兒了奚症癖,黃瘦發脫。
代赭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代赭半兩(細研),當歸半兩(銼,微炒),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麝香1分(細研),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巴豆霜半分。 主治:疏利大便,破結散氣。主治:小兒乳食積滯,壯熱腹脹,嘔吐痰逆,腸鳴泄瀉,水谷不化,或下痢赤白,腹痛後重,及食症乳癖,痃氣痞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