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風散
SHU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解表,宣散風寒: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宣散風寒之功效。疏風散主治外感風寒證,表現為頭痛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而防風可有效疏散風寒,解除表邪,改善上述症狀。
- 助藥力,增強療效: 防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與荊芥、柴胡等藥物合用,可加強解表散寒之力;與白芷、蒼朮等藥物合用,可加強祛風止痛之效。因此,防風在疏風散方劑中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高療效。
疏風散方劑中,使用犀角的傳統原因,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古人認為犀角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效果。同時,犀角也具有涼血止血功效,可以緩解熱毒入血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
然而,由於犀角來源於瀕危物種,現今已禁用於藥品生產。替代方案包括水牛角、羚羊角等藥材,但藥效上存在差異,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情況調整藥方。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 疏風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可有效驅散外感風寒,解除表證。
- 宣肺通竅:麻黃能宣通肺氣,通利鼻竅,對於風寒犯肺、鼻塞不通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因此,麻黃作為疏風散的組成成分,能夠發揮疏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等疾病。
疏風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外感風邪所致之症狀,如頭痛、鼻塞等。在其組成中加入人參,主要取其補氣固表之效。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增智。對於體虛易感風寒之人,人參可增強其抵抗力,防止風邪入侵;對於已感風邪者,則有助於恢復正氣,促進康復。此外,人參還能夠調節免疫系統,減輕發炎反應,緩解因風邪引起的不適。因此,在疏風散中加入人參,不僅可以增強該方劑的治療效果,還能夠兼顧病人的體質調理,達到了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在疏風散中,當歸可以幫助疏散風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風寒引起的疼痛和麻木。
- 補益氣血,調和營衛: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疏風散中加入當歸,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促進病後恢復。
因此,當歸在疏風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疏散風邪,又能補益氣血,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川芎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疏散風寒,通經活絡: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膽經,能疏散風寒,通經活絡,對於風寒阻滯經絡,引起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止痛止癢: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風寒引起的瘀血疼痛,以及風疹引起的皮膚瘙癢,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疏風散方劑中加入川芎,可發揮其疏風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痹痛等症狀的目的。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解表,祛風散寒: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痙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等配合,共同發揮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適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 升散風寒,通竅止痛: 羌活具有升散之性,可將體內鬱積的風寒之邪向上疏散,並通達經絡,緩解鼻竅阻塞、頭部脹痛等症狀。
疏風散方劑中加入遠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開竅醒神: 遠志性味苦辛,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之功,可疏散風寒,用於治療風寒犯肺所致的鼻塞、頭痛、神志不清等症狀。疏風散方劑主治風寒襲表,兼有鼻塞、頭昏、神志不清等症,而遠志可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疏風解表、開竅醒神的功效。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疏風散方劑中,其他藥物如柴胡、葛根等,偏於解表散寒,而遠志則偏於開竅醒神,二者相合,相得益彰,共奏疏散風寒,開竅醒神的功效,使療效更為顯著。
疏風散方劑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寧心安神,緩解風邪入絡所致的不安症狀: 疏風散主治風邪入絡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茯神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能緩解風邪入絡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療效。
- 健脾益氣,提高機體抵抗力: 茯神還具有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外邪侵襲,避免風邪再次入絡,提高治療效果。
疏風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刺激: 疏風散方中多用辛溫發散之藥,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胃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刺激、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 增強療效,提高藥效利用率: 甘草能提高藥物對人體的吸收利用率,並能引導藥力直達病竈。同時,甘草還能解毒,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提高療效,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疏風散,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防風、犀角、麻黃、人參、當歸、川芎、羌活、遠志、茯神、甘草。該方劑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兒因五臟風病而導致的身體不能自主收縮、昏悶不知疼痛、無法言語、筋脈僵硬抽搐、手腳不自主抽搐等症狀。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此外,犀角還具有強筋骨、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等功效。犀角能有效治療筋骨疼痛,風寒濕痹,骨節痠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犀角在中藥中被認為具有解毒功能,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特性。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羌活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預防和治療感染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茯 thần常被用於治療失眠,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也可改善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脹等症狀;此外,茯 thần還能利尿消腫,改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之,疏風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疏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兒因五臟風病而導致的身體不能自主收縮、昏悶不知疼痛、無法言語、筋脈僵硬抽搐、手腳不自主抽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牽牛子(微炒)1兩,大黃(銼,炒)1兩,檳榔半兩(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食後良久生薑蜜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疏風散具有疏風解表、宣肺通竅、活血化瘀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疏風散,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山梔子仁1兩半,大黃2兩,白滑石2兩,熟地黃2兩,懸豆(酥炙焦黃)2兩。 主治:大風。
疏風散, 出處:《麻疹備要方論》。 組成:羌活、當歸、白芍、連翹、升麻、蒼朮、乾葛、生地、柴胡、甘草。 主治:麻疹收沒後,生瘡,發熱不退者。
疏風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牽牛子(微炒)1兩,大黃(銼,炒)1兩,檳榔半兩(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主治:三焦氣約,大小便不通。
疏風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荊芥穗1兩,防風(去蘆)2錢半,甘草(半生半炙)2錢。 主治:小兒薄劣,跌觸頭腦,或弄刀錐,因而破血感風,致面目傷痕浮腫。
疏風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六。 組成:連翹、防風、荊芥、當歸、元參、桔梗、葛根、杏仁、黃芩、薄荷、牛蒡、知母、甘草。 主治:小兒麻疹,發熱咳嗽,氣逆作嘔,腹痛者。
疏風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二。 組成:防風、犀角、麻黃(去節)、人參、當歸、川芎、羌活、遠志(去心)、茯神(去木)、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小兒五臟中風,身體不能自收,冒悶不知疼痛,口不能言,筋脈拘急,手足抽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