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石燕丹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石燕丹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寒涼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藥物過於強烈或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搭配,可以增強藥效,提升療效。例如,甘草可以增強石燕丹中其他藥材的止咳化痰效果。
石燕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清熱燥濕: 石燕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而黃連苦寒,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瀉,可有效去除體內濕熱之邪。
- 瀉火解毒: 石燕丹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梔子等,黃連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並可抑制濕熱之毒的蔓延。
總之,黃連的加入可增強石燕丹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疾病。
石燕丹方劑中加入木賊,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止血生肌:木賊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等病症。石燕丹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加入木賊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幫助傷口癒合。
- 利尿通淋,消石止痛:木賊亦具利尿通淋、消石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泌尿系統結石、水腫等病症。石燕丹中加入木賊,可促進血液循環,利尿排石,減輕疼痛,有助於患者康復。
石燕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石燕丹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養血潤燥: 當歸還有養血潤燥的作用,可改善因血虛引起的皮膚乾燥、毛髮枯燥等問題,而石燕丹也常用於治療一些因血虛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因此加入當歸能提高療效。
石燕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石燕丹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而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它可以驅散外感風寒,解除表邪入侵,同時緩解皮膚的疼痛和瘙癢。
- 祛風止癢,兼顧內外: 石燕丹的組成中,除了防風,還包含其他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作用的藥材。防風的作用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風止癢的功效,同時還能兼顧內在的寒邪,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
石燕丹方劑中含有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石燕丹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羌活可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改善皮膚症狀。
- 升散止咳:羌活兼具升散之性,可宣肺止咳,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改善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石燕丹方中常與其他解表散寒藥材搭配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石燕丹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風散寒: 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石燕丹多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麻黃的疏風散寒作用可解除風邪,改善呼吸道症狀。
- 宣肺通竅: 麻黃能宣肺通竅,開宣肺氣,促進氣血運行,對於石燕丹所治的鼻塞不通、頭昏腦脹等症狀,麻黃的宣肺通竅作用能有效改善。
麻黃藥性較烈,需配合其他藥物緩和其燥性,且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石燕丹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石燕丹主治「外障諸翳,努肉攀睛」,即眼睛外部病變所致的翳膜(角膜或結膜混濁)、胬肉(結膜增生組織攀附角膜)等症。此類病症多因風熱壅滯、濕熱上攻,或氣血瘀阻於目絡所致,古代醫家以清熱利濕、散瘀退翳為治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石燕(燒赤醋淬)
- 性味鹹涼,主入肝經。醋淬後增強散瘀消翳之效,傳統認為能「磨翳退障」,針對外障翳膜、胬肉等實邪。燒赤醋淬可軟堅散結,促進眼部瘀滯吸收。
瞿麥
- 苦寒,利水通淋,清熱活血。《神農本草經》載其「破胎墮子,明目去翳」,通過下行濕熱、活血散結,間接減輕眼部充血及組織增生。
滑石
- 甘淡寒,清熱利濕,通九竅。與瞿麥協同導濕熱從小便出,減少上攻目絡之邪,緩解翳障因濕熱而加劇之病機。
木通
- 苦寒,瀉心火、利小便。心火亢盛易致目赤翳障,木通引心火下行,助滑石、瞿麥加強濕熱排泄。
海蛤
- 鹹寒,軟堅散結、清熱化痰。針對胬肉攀睛之「有形結聚」,與石燕共奏消癥退翳之功。
全方配伍邏輯
- 核心思路:攻逐濕熱瘀結為主。
- 石燕、海蛤直攻眼部有形之翳障胬肉,屬「局部對症」;
- 瞿麥、滑石、木通分消濕熱,從「整體病機」切斷病因;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蔥白湯送服取其辛散通陽,助藥力上達目竅。
- 治療原理:通過清利濕熱、活血散結,改善眼部氣血瘀滯,促使翳膜消褪、胬肉縮小。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思想,結合局部消翳與全身調理,符合傳統眼科「外障多實,宜攻宜瀉」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石燕(燒赤醋淬,放冷,研細)1兩,瞿麥1兩,滑石1兩,木通(銼)半兩,海蛤(細研)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食前以蔥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肺氣虛弱、陰虛火旺等患者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石燕丹, 出處:《一盤珠》卷十。 組成:甘草4兩,川連1兩,木賊5錢,歸身5錢,防風5錢,羌活5錢,麻黃5錢。 主治:外障諸翳,努肉攀睛。
石燕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張渙方。 組成:石燕(燒赤醋淬,放冷,研細)1兩,瞿麥1兩,滑石1兩,木通(銼)半兩,海蛤(細研)半兩。 主治:小兒小便淋澀痛悶。
石燕丹,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爐甘石4兩(用黃連1兩,歸身5錢,木賊5錢,羌活5錢,麻黃5錢,河水2升,重便1升,同煮去滓,將爐甘石丸如彈子,多刺以孔,煅赤淬藥汁內,以汁盡爲度,置地上1宿,去火氣,取淨1兩),硼砂(銅勺內同水煮乾),石燕,琥珀,朱砂(水飛,各取淨末)1錢半,鷹屎白1錢(如無,白下香代之),冰片1分半,麝香1分半。 主治:外障諸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