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一劑飲的組成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發散風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麻黃一劑飲主要用於風寒表證,如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無汗、咳嗽等,麻黃可發散風寒,使表邪外解,達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2. 宣肺止咳:麻黃可宣肺氣,通暢氣道,對於風寒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麻黃一劑飲中,麻黃配合其他藥材,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宣肺止咳。
麻黃一劑飲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散寒發汗之效:麻黃性溫,發散風寒之力較強,但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善於止汗,並能助麻黃疏散外寒,使發汗之力更加溫和持久,避免汗出過多而傷正氣。
- 兼顧表裡,防止風寒內襲:麻黃偏於散表寒,但若風寒之邪未盡,易入裡化熱。防風則具有祛風解表、止汗固表之功,可防止風寒之邪由表入裡,避免出現內熱症狀。
因此,麻黃一劑飲中加入防風,不僅能增強散寒發汗之效,更能兼顧表裡,使治療更全面有效。
麻黃一劑飲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之效。金銀花味甘寒,性涼,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其能有效消解由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症狀,與麻黃一劑飲中其他藥物如麻黃、桂枝等配合,可更好地發揮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外感風熱、發熱咳嗽等病症的目的。
麻黃一劑飲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止癢: 白癬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效。麻黃一劑飲主治風寒表證,而白癬皮可以輔助其清熱解毒,同時緩解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 宣肺通竅: 白癬皮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可以疏通肺氣,改善呼吸道阻滯,配合麻黃等藥物,增強宣肺止咳的效果。
麻黃一劑飲以麻黃為主藥,加入白癬皮等輔藥,共同作用,達到宣肺解表、祛風止癢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麻黃一劑飲」中,當歸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能夠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經期不調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當歸能夠增強方劑的補血活血作用,對改善血液循環和婦科問題非常有益。
在中藥方劑「麻黃一劑飲」中,亞麻子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清熱潤燥、止渴生津的功效。亞麻子性寒味甘,能夠清熱潤燥、止渴生津,適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口乾舌燥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亞麻子能夠增強方劑的清熱潤燥作用,對改善熱性疾病非常有益。
麻黃一劑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麻黃性辛溫,容易燥烈傷肺,甘草性甘平,能緩和麻黃的燥性,防止其傷肺,使藥性更溫和,更適合人體。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增強麻黃的發汗作用,同時還能緩解麻黃引起的胸悶氣喘等副作用,起到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麻黃一劑飲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止痛解表: 麻黃一劑飲主治風寒表證,羌活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止痛解表,與麻黃、桂枝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奏疏風解表之效。
- 通鼻竅,止流涕: 羌活具有通鼻竅的功效,可有效改善風寒感冒導致的鼻塞流涕症狀,配合麻黃、細辛等藥物,增強通鼻竅、止流涕的療效。
在中藥方劑「麻黃一劑飲」中,秦艽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秦艽性寒味苦,能夠祛風除濕、利水消腫,適用於治療風濕痹痛、水腫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秦艽能夠增強方劑的祛風除濕作用,對改善風濕性疾病和水腫非常有益。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麻黃一劑飲」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麻黃一劑飲」主治遍體黴瘡初起,節骱酸楚。此處的「黴瘡」應指楊梅瘡,又稱洋黴瘡、時瘡、棉子瘡,是由濕熱邪火所化的一種瘡毒。在初期階段,此瘡毒主要侵犯肺脾二經,症狀表現為皮膚作癢,其形小而乾,堅實凸起,有似棉子,但筋骨不疼。
治療原理
「麻黃一劑飲」的治療原理在於透發其毒。從方劑組成來看,其核心藥物為麻黃和防風,二者皆具有發散解表之功。
- 麻黃:辛溫發汗,能宣肺解表,發散在表的風寒邪氣,將毒邪從體表透發而出。
- 防風:辛溫解表,祛風除濕,能增強麻黃的發散之力,並能祛除體內的風濕邪氣。
結合其他藥物,可更全面地針對楊梅瘡初起的病機進行治療:
- 金銀花:清熱解毒,針對濕熱邪火的病因,消腫利咽,緩解皮膚瘙癢等症狀。
- 白癬皮:燥濕止癢、涼血退疹,可針對皮膚症狀,減輕瘙癢,促進疹子消退。
- 當歸:補血活血,有助於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促進瘡面的修復。
- 亞麻籽:此方劑中加入亞麻籽,可能是取其潤燥、降脂、抗氧化的現代藥理作用,以輔助治療。
- 甘草:益氣和中,調和諸藥,並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緩解可能伴隨的呼吸道症狀。
- 羌活:散寒除濕,舒筋活絡,可緩解節骱酸楚的症狀。
- 秦艽:祛風除濕,鎮痙定驚,可進一步緩解肌肉關節的不適症狀。
綜上所述,「麻黃一劑飲」通過發散解表、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活血調經、散寒除濕等多重作用,針對楊梅瘡初起的病機,將毒邪透發於外,並緩解相關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遍體黴瘡初起,節骱酸楚的症狀。
- 本方中含有麻黃,麻黃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但是麻黃性質溫燥,如果體質虛寒的人服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 本方中含有金銀花,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是金銀花性質寒涼,如果體質虛寒的人服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 本方中含有甘草,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但是甘草性質甘平,如果體質濕熱的人服用,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一劑飲, 出處:《瘍科心得集·方匯》卷下。 組成:麻黃1錢,防風1錢,銀花3錢,白鮮皮3錢,當歸1隻(切),胡麻3錢,甘草1錢,羌活1錢,秦艽1錢。 主治:透發黴毒。主治:遍體黴瘡初起,節骱酸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