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散

AN TA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肺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4%
心經 14%
大腸經 4%
腎經 4%
膽經 3%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安胎散 」

組成:生地黃,黃芩,砂仁,香附,紫蘇葉,陳皮,大腹皮,甘草,白芍,白朮,川芎,當歸,茯苓,人參。

主治:孕婦出痘可能導致胎兒流產。

各藥方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總結

安胎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涼血、祛風除濕、安胎保胎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孕婦出痘引起的胎動不安、腹痛、出血等症狀。安胎散中的藥物相互作用,可以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有效緩解孕婦出痘引起的症狀,保護胎兒健康。

傳統服藥法


蘇葉、桔梗、枳實、大腹皮、貝母、知母、川歸、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在服用安胎散期間,要注意以下事項: 1、要遵醫囑服用,不要擅自加減藥量。 2、要注意飲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胰臟炎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嘔吐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噁心反胃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胎散,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四。 組成:八珍湯去地黃,加黃芩、砂仁、香附、紫蘇、陳皮、大腹皮。 主治:孕婦出痘動胎。

安胎散, 出處:《濟陰綱目》卷八。 組成:白朮1錢,當歸1錢,黃芩1錢5分,甘草(炙)3分。 主治:安胎。主治:妊娠胎動。

安胎散, 出處:《經驗女科方》。 組成:蘇葉、桔梗、枳實、大腹皮、貝母、知母、川歸、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主治:胎前氣緊不得卧。

安胎散,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川芎、當歸、白芍、茯苓、甘草、黃耆、白朮、阿膠、地榆、艾。 主治:胎動不安,或見血水,或純鮮血,腰腹痛。

安胎散, 出處:《胎産新書》卷二。 組成:阿膠1錢,人參1錢,茯苓1錢,川歸1錢,生地1錢,川芎5分,甘草5分,小茴8分,人角茴8分。 主治:胎前動紅。

安胎散, 出處:《廣嗣紀要》。 組成:縮砂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焦黑,去皮取仁爲末)、當歸、川芎各等分。 主治:安胎易産。主治:因自高墜下,或爲重物所壓觸動胎氣,腹痛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