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飲

LING YANG JI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心經 13%
肝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大腸經 9%
腎經 9%
小腸經 5%
膀胱經 3%
三焦經 1%
膽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羚羊角飲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之功效。其能清熱瀉火,尤其針對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痙攣抽搐等症狀,如高熱驚厥、熱盛神昏等,發揮重要作用。
  2. 鎮驚安神: 羚羊角能平息肝陽,鎮驚安神,尤其對因肝陽上亢或熱毒內擾導致的驚癇、癲癇、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羚羊角作為羚羊角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功效,為治療熱病、驚癇等症狀提供了重要的藥物基礎。

羚羊角飲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解表: 羌活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之功效。與羚羊角、柴胡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風寒頭痛、發熱惡寒等症狀,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
  2. 引藥上行,通達頭面: 羌活能引藥上行,通達頭面,可將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向頭面部位,促進其治療風寒頭痛的效果。配合羚羊角的清熱解毒、鎮驚止痛作用,更能有效緩解頭痛、發熱、神志不清等症狀。

羚羊角飲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取其辛溫補陽之性,與羚羊角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羚羊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之效。但寒涼之性容易傷陽氣,對於陽氣不足者,單獨使用容易加重病情。而肉桂性溫,能溫陽補火,助陽氣生髮,可避免羚羊角寒涼之弊,並能促進藥力運行,使藥效更易發揮。

同時,肉桂亦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之效,能配合羚羊角更好地治療寒邪內侵、氣血凝滯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羚羊角飲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利濕通淋: 川牛膝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之效。與羚羊角相配,可加強清熱瀉火、利尿通淋之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濕熱下注所致的各種疾病。
  2. 引藥下行,促進排泄: 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之作用,可將羚羊角的藥力引導至下焦,促進濕熱的排泄,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此外,川牛膝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羚羊角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清熱除煩: 羚羊角性寒,善清熱解毒,而茯苓性平,利水滲濕,二者相輔相成,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水滲濕,達到清熱除煩的效果。
  2. 佐使羚羊角,增強療效: 茯苓能利水滲濕,使羚羊角的清熱解毒之效更顯著,且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導致的脾胃不和,進一步提高羚羊角飲的療效。

因此,茯苓在羚羊角飲中,不僅能發揮其本身的功效,更能佐使羚羊角,使方劑功效更加顯著。

羚羊角飲中加入杏仁,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具有清肺熱、降氣化痰之效。羚羊角性寒,能清熱解毒,與杏仁合用,可加強清熱化痰之力,適用於熱邪壅肺、痰熱內盛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

2. 潤肺止咳: 杏仁還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在羚羊角飲中,杏仁可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相配合,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緩解熱邪對肺部的刺激,改善呼吸道症狀。

羚羊角飲中加入鬱李仁,乃因其具有潤腸通便之效。鬱李仁味甘性平,入肝、大腸經,能潤腸通便,利水消腫,與羚羊角之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相輔相成。此方多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煩躁不安、口渴引飲,以及痰熱壅肺、咳喘氣促等症。鬱李仁可緩解熱病導致的便祕,同時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配合羚羊角清熱解毒,達到疏利氣機、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羚羊角飲中包含半夏,主要是為了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羚羊角飲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但部分患者可能伴隨痰濕阻滯,影響藥效發揮。

因此,加入半夏可以 化解痰濕,使藥物更易於到達病竈,提高療效。同時,半夏也能 緩解因痰濕引起的噁心嘔吐,提升患者服藥順從性。

羚羊角飲中添加附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寒熱並治: 羚羊角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烈,易傷陽氣。附子性熱,溫陽散寒,可緩解羚羊角的寒性,避免傷及脾胃陽氣,達到寒熱並治的效果。
  2. 扶正祛邪: 羚羊角清熱解毒,而附子則溫陽補氣,兩者相輔相成,既能祛除外邪,又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療效。

總之,附子的加入,既可避免羚羊角過於寒涼,又能增強其療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羚羊角飲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可有效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之效,與麻黃相配,可相輔相成,協同發揮治療外感風寒兼有熱象的功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羚羊角性寒,麻黃性溫,二者搭配使用,可有效調節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或溫燥傷陰,使藥力更趨平和,藥效更佳。同時,麻黃能促進血液循環,利於羚羊角藥效的發揮,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羚羊角飲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除濕: 羚羊角性寒,清熱解毒,而大腹皮性寒,利水消腫。二者合用,能有效瀉熱除濕,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調和藥性: 羚羊角性寒,若單用易傷陽氣,而大腹皮性寒,但能燥濕健脾,可緩解羚羊角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使藥性更為平和。

羚羊角飲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羚羊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熄風之效,而大黃苦寒,善於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兩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熱病、熱盛、神昏譫語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2. 瀉熱通便: 羚羊角可清熱解毒,但同時也能止血,而大黃則能瀉熱通便,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毒素,防止熱毒鬱積,起到協同作用,避免藥效單一,更全面地解決疾病。

羚羊角飲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化痰: 羚羊角性寒,能清熱解毒,而葶藶子味辛性寒,亦能清熱化痰,兩者相輔相成,增強清熱化痰之效,適用於熱痰壅肺之證。
  2. 利水消腫: 葶藶子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可配合羚羊角清熱解毒,共同改善熱毒壅肺導致的水腫症狀。

羚羊角飲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但其性寒,容易寒凝氣滯。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羚羊角的寒性,避免寒凝氣滯,更能發揮藥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羚羊角飲主要用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木香與羚羊角配伍,能使藥性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疏肝理氣,更能鎮驚止痙,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羚羊角飲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功效。羚羊角性寒,善清熱解毒,但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橘皮的加入可以緩解羚羊角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還能調節氣機,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嘔吐症狀。
  2. 行氣散結,助藥力達病所: 橘皮具有行氣散結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傳輸,更好地發揮藥效。這對於羚羊角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起到輔助的作用,使其藥力更能達到病竈部位,發揮更佳的療效。

羚羊角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病所: 白朮性溫味甘,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有助於提升脾胃運化功能,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增強治療效果。
  2. 緩解羚羊角寒涼之性: 羚羊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脾胃虛寒,白朮的溫性正好可以緩解羚羊角的寒涼之性,避免副作用。

羚羊角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止痙止痛: 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主治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防風則善於祛風解表,止痛止痙,二者相配,可更有效地疏散風邪,緩解痙攣,達到止痛的目的。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羚羊角性寒,偏於清熱,而防風性微溫,偏於散寒,二者寒溫並用,可使藥力互補,相得益彰,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羚羊角飲中加入枳殼,是為了增強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效。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功效。

在羚羊角飲中,羚羊角主治熱病神昏、驚厥、發熱神志不清等症,而枳殼則可以輔助其清熱解毒,並疏肝理氣,促進痰液排出,進一步緩解熱病導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羚羊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羚羊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但長期服用可能寒涼傷胃。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能中和羚羊角的寒性,避免其過度損傷脾胃。

二、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羚羊角的鎮驚止痙作用。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羚羊角合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羚羊角飲是一張用於清熱息風、平肝熄風的經典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羚羊角等多種草藥,其中亦加入了檳榔這一味藥材。檳榔在本方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其藥性與功效。檳榔性溫、味苦、辛,歸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積、驅蟲的作用。在羚羊角飲中加入檳榔,旨在利用其行氣和消積的功效,以增強整個方劑對肝風內動所導致的氣滯不暢症狀的治療效果。此外,檳榔還能幫助調理脾胃,防止其他寒涼藥物過度使用可能引發的腹瀉等副作用,確保方劑整體的安全性和療效。總體而言,檳榔在羚羊角飲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及藥物之間相互配合的理念,既可輔助主藥加強療效,又能兼顧患者身體整體平衡,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羚羊角飲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羚羊角性寒,清熱解毒,而白附子性溫,燥濕止癢,二者合用,寒溫並濟,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燥濕止癢,更能增強藥效,治療熱毒蘊結、濕熱毒邪等病症。
  2. 針對特定病證,兼顧陰陽: 羚羊角飲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煩躁不安等病症,而白附子則可針對熱毒兼有濕邪者,起到燥濕止癢的作用,兼顧陰陽,使療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羚羊角飲:治療香港腳的中藥方劑

方劑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鬱李仁: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
  •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

主治功效:

  • 香港腳

藥理作用:

  • 麻黃:麻黃鹼具有發汗、升高體溫、興奮中樞神經、昇高血壓、抑制腸蠕動、減少分泌、擴張支氣管及血管的作用,對平滑肌有收縮作用,可使血壓上升。
  • 杏仁: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在體內水解後產生氰化氫,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功效。
  • 甘草:甘草中含有甘草酸,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 白朮:白朮中含有白朮素,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祛風除濕的功效。
  • 半夏:半夏中含有半夏鹼、半夏皁苷,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的功效。
  • 檳榔:檳榔中含有檳榔鹼,具有殺蟲、驅蟲、行氣、止痛、止痢、止血的功效。
  • 牛膝:牛膝中含有牛膝苷,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的功效。
  • 大腹皮:大腹皮中含有大腹皮素,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 大黃:大黃中含有大黃素,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尿、導瀉的功效。
  • 防風:防風中含有防風素,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的功效。
  • 茯苓:茯苓中含有茯苓多糖,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的作用。
  • 附子:附子中含有烏頭鹼,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
  • 木香:木香中含有木香酚,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的作用。
  • 羌活:羌活中含有羌活甙,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肉桂:肉桂中含有肉桂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枳殼:枳殼中含有枳殼甙,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
  • 橘皮:橘皮中含有橘皮甙,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 鬱李仁:鬱李仁中含有鬱李仁甙,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降氣和潤燥的功效。
  • 葶藶子:葶藶子中含有葶藶子素,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的功效。
  • 白附子:白附子中含有白附子素,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臨牀應用:

  • 羚羊角飲可用於治療香港腳,具有止癢、殺菌、消炎的作用。

注意事項:

  • 羚羊角飲為方劑,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及脾胃虛寒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羚羊角屑半兩,芍藥1兩,枳實(去瓤,麩炒)3分,人參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羚羊角飲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腳氣病白內障角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嘔吐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背痛咳嗽無尿及少尿

相同名稱方劑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九。 組成:羚羊角(鎊)1兩半,桂(去粗皮)2兩,大黃(銼,炒)1兩。 主治:嘔血。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 組成:羚羊角3分(鎊),菊花3分,羌活(去蘆頭)3分,漏蘆半兩(去蘆頭),胡黃連半兩,玄參半兩,升麻半兩。 主治:眼不見物。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二。 組成:羚羊角1兩(鎊屑),赤茯苓(去黑皮)1兩,木通(銼)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生乾地黃(切,焙)1兩,薏苡仁半兩。 主治:腎氣不足,客熱內乘,小便難。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八。 組成:羚羊角屑1兩,梔子仁1兩,冬葵子(炒)1兩,青葙子半兩,紅藍花半兩(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大青半兩,大黃(銼,炒)半兩。 主治:血淋。小便出血,熱結澀痛。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 組成:羚羊角屑1兩,細辛(去苗葉)1分,甘菊花3分,葳蕤3分,川芎3分,人參3分,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去黑心),梔子仁半兩,防風半兩(去叉),甘草(生)半兩。 主治:肝臟風毒上衝,眼赤腫痛難開,頭額偏疼。

羚羊角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組成:羚羊角半兩(鎊),羌活半兩(去蘆頭),桂半兩(去粗皮),牛膝半兩(酒浸,切,焙),白茯苓半兩(去黑皮),杏仁半兩(去皮尖雙仁,研),鬱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麻黃半兩(去根節),大腹皮半兩,大黃(煨)半兩,葶藶子1分(紙上炒),木香1分,陳橘皮1分(湯浸去白,焙),白朮1分,防風1分(去叉),枳殼1分(去瓤,麸炒),甘草(炙,銼)1分,檳榔半兩,白附子(炮)半兩。 主治:乾濕腳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