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中散

JIAN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0%
肝經 13%
肺經 11%
心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7%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健中散中含有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止瀉的功效。健中散以健脾胃為主要功效,而白朮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2. 燥濕止瀉:白朮還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健中散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腹痛、食少便溏等症。白朮能燥濕健脾,固澀止瀉,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健中散方劑中加入枳實,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枳實味苦酸,性寒,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消脹的功效。健中散主治脾胃虛弱、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枳實的加入能有效地消除積滯,促進消化吸收。
  2. 理氣降逆:枳實還有理氣降逆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胸悶等症狀。健中散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伍,共同發揮理氣降逆的作用,使脾胃氣機通暢,恢復正常功能。

健中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其補氣扶正的功效。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健中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消化不良、食少乏力、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功能,同時又能補益心氣,改善氣血循環,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改善脾胃虛弱的功效。

健中散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解脾胃虛弱: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效。脾胃虛弱,常伴隨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能緩解脾胃氣血不足,起到健脾止瀉、緩和疼痛的作用。

二、調和藥性: 健中散中多用溫熱藥材,如附子、乾薑等,白芍性寒,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溫熱藥材過於燥烈之作用,避免傷及脾胃。

健中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健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而乾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腹痛。
  2. 助脾運化: 乾薑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健中散中常配合其他溫補脾胃的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共同發揮溫補脾胃、健運中焦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

健中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健中散用於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肉桂可溫暖脾胃,助陽氣驅寒邪,促進消化吸收。

二、引藥入脾:肉桂氣味辛香,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脾胃,發揮其藥效。健中散中常搭配茯苓、白朮等藥材,肉桂的辛香之氣可以引導這些藥材更好地作用於脾胃,達到健脾和胃的效果。

健中散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健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而高良薑的溫中散寒作用正好可以改善脾胃虛寒,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2. 化滯消積,增進食慾:高良薑還具有化滯消積,增進食慾的功效。健中散中常與山藥、白朮等健脾補氣藥物配合使用,高良薑的化滯消積作用可以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的症狀。

健中散中包含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丹參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對於健中散所治療的氣血虛弱、脾胃不和等病症,可起到促進血行、改善營養供應的作用。
  2. 清熱解毒: 丹參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解體內熱毒,對於一些因熱毒導致的脾胃不適,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丹參在健中散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健中益氣的功效。

健中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消積化滯:大腹皮性寒味苦,入脾胃經,能行氣消積,化解停滯於脾胃的食積、痰飲。健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大腹皮的消積化滯作用,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
  2. 利水消腫:大腹皮兼具利水消腫之效,可減少體內水液積聚,有助於消除因脾胃虛弱、水濕內停導致的腹脹、肢體浮腫等症狀。健中散中加入大腹皮,不僅能消積化滯,更能利水消腫,進一步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

健中散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味辛性溫,入胃、脾、大腸經,能溫中散寒,消食導滯,驅蟲殺蟲

方中加入檳榔,旨在緩解脾胃寒凝、氣機阻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檳榔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陽氣生發,並助消化液分泌,利於食物消化吸收,達到健脾和胃、消積止痛的效果。

健中散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原因有二: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嘔吐,吳茱萸能溫中散寒,緩解疼痛,改善消化功能。
  2. 降逆止嘔: 吳茱萸辛溫燥烈,能降逆止嘔。健中散中,吳茱萸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症狀。

因此,吳茱萸在健中散中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各種不適。

健中散中加入橘皮,主要考量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橘皮性溫,味辛,歸脾、肺經,能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並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健中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滯濕阻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橘皮加入其中,一方面可以理氣解鬱,消除脾胃氣滯,促進消化功能;另一方面可以燥濕化痰,去除濕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健脾和中的目的。

健中散中包含厚朴,主要源於其理氣化濕、燥濕止瀉的功效。

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辛散之性可理氣消積,助脾胃運化;苦燥之性可燥濕止瀉,針對脾胃濕熱、氣滯不暢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

健中散以厚朴配伍其他藥材,如陳皮、半夏、茯苓等,共奏健脾化濕、理氣止瀉之效,用於治療脾胃氣虛、濕熱內蘊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納呆等症。

健中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解表發汗。健中散常用於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生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腹痛。

二、 和胃止嘔: 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健中散中常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節導致的嘔吐,生薑可溫胃降逆,止嘔止吐。

因此,健中散加入生薑,不僅可以溫中散寒,還可和胃止嘔,起到雙重功效,更能增強療效。

健中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健中散為補中益氣之方,但若脾胃虛弱,容易導致痰濕內阻,影響氣機升降,桔梗可助於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氣機暢達,更好地發揮健脾益氣之功。
  2. 升提中氣: 桔梗具有升提中氣之功效,可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上輸心肺,使氣血充足,提升機體正氣。健中散以補中益氣為主,加入桔梗可提升補益效果,更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健中散方劑中包含木瓜,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胃: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消食積,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舒筋活絡: 木瓜富含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質,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

因此,健中散方劑中加入木瓜,可起到健脾胃,舒筋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筋骨疼痛等症狀。

健中散方劑中包含草荳蔻,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草荳蔻能有效改善。
  2. 燥濕化痰,健脾開胃:草荳蔻還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作用。它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痰濁,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使人體氣血充足,精神振奮。

健中散方劑中,草荳蔻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發揮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等功效,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疾病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健中散 」

組成: 白朮,枳實,人參,白芍,乾薑,肉桂,高良薑,丹參,大腹皮,檳榔,吳茱萸,橘皮,厚朴,生薑,桔梗,木瓜,草荳蔻

主治功效: 脾胃功能虛弱,造成想吐吃不下的症狀,同時伴有肚臍及腹部脹滿,體內累積的食物無法消化。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生薑: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 檳榔: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草荳蔻: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溫中散寒、健脾益氣、芳香化濕、行氣止痛之功。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瀉、脘腹脹滿、呃逆、痰飲、食積等症。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理氣行氣方面,大腹皮可以改善腹部脹滿、疼痛、便祕等症狀,其辛、苦、微寒的性味可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改善腹部不適。利水消腫方面,大腹皮味甘,性微溫,可以促進腎臟排尿功能,使體內多餘水分順利排出,常被用於治療膀胱炎、尿道炎、腎結石等病症。健脾胃方面,大腹皮味苦、性平,具有清熱解毒、增進食慾、健脾胃的作用,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脾胃濕熱等症狀。

  • 丹參: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活血化瘀方面,丹參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凝固。止血方面,丹參可增強止血活性、促進傷口癒合。調經方面,丹參可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緩解經期不適。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 高良薑:溫裡溫中、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溫裡溫中、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有助於祛除體內濕氣,緩解腸胃脹氣、腹瀉等症狀。厚朴能降氣緩脹,增排氣排空,緩解脹氣、食慾不振。厚朴能夠增強胃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厚朴含有揮發油及厚朴甲醚、乙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殺蟲驅蟲作用。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滋潤皮膚,延緩衰老,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木瓜含有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富含橙皮苷、鉀、鈣、維生素C等,有收斂、止瀉、解毒、利尿之功。此外,枳實還具有消食化積、補氣功效,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與免疫力。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總結: 健中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白朮、枳實、人參、白芍、乾薑、肉桂、高良薑、丹參、大腹皮、檳榔、吳茱萸、橘皮、厚朴、生薑、桔梗、木瓜、草荳蔻等多味藥材組成。它具有健脾補氣

傳統服藥法


白朮、枳實(麩炒)、人參、白芍藥、乾薑(炮)、桂(去粗皮)、高良薑(銼)、丹參、大腹皮、檳榔(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桔梗(銼,炒)、乾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錢匕,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中散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健中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五。 組成:白朮、枳實(麸炒)、人參、白芍藥、乾薑(炮)、桂(去粗皮)、高良薑(銼)、丹參、大腹皮、檳榔(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桔梗(銼,炒)、乾木瓜、艾枝(炙)、草豆蔻(去皮)各等分。 主治:脾胃氣虛弱,嘔吐不下食,臍腹脹滿,積聚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