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痘科類編》卷三

熱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1%
心經 14%
胃經 13%
肝經 8%
腎經 4%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人參黃耆湯

整體功效

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

主治

痘瘡不起,或漿清,或不滿,或倒靨,或身涼者。

本方由黃耆、人參、川芎、當歸、甘草、白朮、山楂、紅花、肉桂、生薑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痘瘡不起、漿清、不滿、倒靨、身涼等症。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人參黃耆湯,治痘瘡不起,或漿清,或不滿,或倒靨,或身涼者。方中黃耆、人參為君藥,益氣健脾,生津止渴;川芎、當歸為臣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甘草、白朮為佐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山楂、紅花為使藥,活血化瘀,消食健胃;肉桂、生薑為引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
  • 《中醫臨床治療學》:「人參黃耆湯,具有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痘瘡不起、漿清、不滿、倒靨、身涼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5分,人參1錢,川芎1錢,當歸1錢,甘草8分,白朮8分,山楂8分,紅花5分,官桂2分,生薑1片。
益氣補血,逐毒釀漿。
水鐘半,煎至半鐘,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人參為君藥,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止渴的功效;川芎、當歸為臣藥,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甘草、白朮為佐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山楂、紅花為使藥,具有活血化瘀、消食健胃的功效;肉桂、生薑為引藥,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健脾、活血化瘀、清熱解毒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絞痛
神經性厭食症
胃及十二指腸炎
心肌梗塞
肺性心臟病
心包炎
痢疾
志賀桿菌病
阿米巴病
四肢麻痺癱瘓
風濕性心臟病
嘔吐
身體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黃耆湯,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人參2錢,黃耆3錢,白朮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半錢(炙),當歸2錢,茯苓1錢。 主治:虛損。

人參黃耆湯,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三。 組成:人參1錢,黃耆(炒)1錢,當歸1錢,白朮(炒)1錢,白芍藥(炒)1錢,艾葉1錢,阿膠(炒)2錢。 主治:小産氣虛,血下不止。

人參黃耆湯,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人參5分,麥門冬5分,陳皮5分,白朮5分,蒼朮5分,黃耆1錢,黃柏(炒)4分,升麻5分,歸身5分。 主治:潰瘍,飲食少思,無睡發熱。

人參黃耆湯, 出處:《痘科類編》卷三。 組成:黃耆1錢5分,人參1錢,川芎1錢,當歸1錢,甘草8分,白朮8分,山楂8分,紅花5分,官桂2分,生薑1片。 主治:益氣補血,逐毒釀漿。主治:痘瘡不起,或漿清,或不滿,或倒靨,或身涼者。

人參黃耆湯, 出處:《醫統》卷三十六引《醫學集成》。 組成:人參5分,黃耆5分,當歸5分,白朮5分,地榆5分,澤瀉5分,砂仁4分,白芍藥1錢,陳皮1錢,甘草(炙)3錢,木香3錢,升麻3錢,白豆蔻3錢,粟殼3錢。 主治:痢疾,虛憊不能起床,食不進。

人參黃耆湯, 出處:《杏苑》卷四。 組成:人參1錢,升麻1錢,白朮1錢,蒼朮1錢,麥門冬8分,橘皮8分,黃耆1錢5分,黃柏(酒洗)4分,當歸身6分,神曲5分,甘草(炙)5分,五味子5分。 主治:夏天熱盛,損傷元氣,脾胃虛弱,上焦之氣不足,陰陽氣血俱虛,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足痿軟,早晚寒厥,日高之後陽氣將旺,復熱如火;或熱厥陰虛,或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視物不清,無所見,小便頻數,大便難而閉結,胃脘當心痛,兩脅痛,臍下周圍如繩束縛,甚則如刀刺,腹難舒伸,胸中閉塞,時顯嘔噦,飲食不下,或食即飽,全不思食,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強,腰背腫眼皆痛,頭疼時作,自汗尤甚。潰瘍虛熱,不睡少食,或穢氣所觸作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人參歸耆湯

相似度 94%

生脈健脾湯

相似度 78%

六氣煎

相似度 75%

起頂散

相似度 75%

寒戦咬牙湯

相似度 73%

參耆內補散

相似度 73%

助陽丹

相似度 73%

溫中益氣湯

相似度 7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