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益衛固表之功效。生脈健脾湯以滋陰生津為主,而黃耆能補氣扶正,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提升機體抵抗力,預防氣虛津傷,增強治療效果。
- 健脾益氣: 黃耆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利於水液吸收,從而減少津液流失,進一步配合生脈湯滋陰生津,達到平衡陰陽的效果。
總體而言,黃耆的加入使生脈健脾湯更具補氣固表、健脾益氣之功效,更全面地改善氣虛津傷的病症。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益肺,健脾益胃: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健脾益胃之功效。生脈健脾湯針對脾虛氣弱、津液不足、面色蒼白、乏力倦怠等症狀,人參能補益脾肺之氣,促進津液生成,緩解症狀。
- 提升藥效,協同作用: 人參與麥冬、五味子等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人參補氣,麥冬滋陰,五味子斂肺,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生津、益氣健脾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助脾運化: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能溫陽散寒,助脾運化,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痛便溏等症狀。
-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肉桂亦能補氣益血,增強正氣,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更好地抵抗外邪侵襲,促進機體康復。
因此,肉桂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溫補脾胃、扶正祛邪的作用,使生脈健脾湯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寒、氣陰兩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生脈健脾湯常用於脾虛氣弱、氣陰兩傷之證,當歸可補脾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改善血虛所致面色蒼白、頭暈眼花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 生脈健脾湯中其他藥物如麥冬、五味子等性寒涼,當歸可起到緩和藥性、防止寒涼之性過於傷陽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更有利於脾胃的吸收和利用。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改善脾胃氣血運行: 川芎味辛溫,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脹等症狀。川芎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生脈健脾湯中其他藥材,如麥冬、人參等,主要作用為滋陰補氣。川芎與之搭配,可避免滋陰補氣過於滋膩,造成脾胃運化不利。同時,川芎活血化瘀的作用,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滋陰養血: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方中因有麥冬、五味子等滋陰生津之品,而白芍的加入,可協同滋陰養血,使藥效更加顯著。
- 緩解脾胃虛弱: 白芍能緩解脾胃氣虛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與黨參、茯苓等健脾益氣藥物配合,共同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滋陰養血,更能改善脾胃虛弱,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共同發揮生脈健脾的作用。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生脈健脾湯以滋陰生津為主,但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難以有效吸收藥效。白朮加入,可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更有效地達到滋陰生津之目的。
- 燥濕化痰: 生脈健脾湯用於治療氣陰兩虛,常伴有痰濕內阻。白朮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祛除痰濕,使氣機通暢,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脾主運化水溼,當脾虛溼困時,易出現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溼,緩解脾虛溼困,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食慾。
二、益氣生津: 茯苓還能益氣生津,滋養肺陰。生脈健脾湯中常加入麥冬、人參等滋陰益氣藥材,茯苓配合這些藥材,能更好地益氣生津,緩解津液虧損引起的口乾舌燥、咽乾等症狀。
生脈健脾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調理氣陰兩虛所致之脾胃功能減退。此方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白朮、茯苓等多種藥材組成,其中加入紫草,雖非典型,卻有其深層考量。紫草性寒,味甘、咸,入心、肝經,擅長清熱涼血、解毒透疹。在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紫草,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之效,以應對因脾胃虛弱而可能伴隨的內熱或濕熱問題。此外,紫草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之功,可輔助改善因氣陰不足導致的血行不暢,從而增強整體療效,使患者得以全面恢復。這種配伍體現了中醫學「辨證施治」、「標本兼治」的原則,突顯了傳統中醫方劑組方的精妙與智慧。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其溫中散寒之性,可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畏寒肢冷、食少納呆等症狀。
- 解表散寒,助藥力達脾: 生脈健脾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虛肺燥、氣陰兩傷的症狀,生薑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可以幫助藥力更好地到達脾胃,提高藥效。
因此,生薑在生脈健脾湯中起到溫脾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氣: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生脈健脾湯以益氣養陰為主,而大棗可補脾氣,有助於脾胃運化,進一步提升藥效。
- 調和藥性: 生脈健脾湯中多用甘寒藥物,如麥冬、生地等,容易寒涼傷脾。大棗性溫,可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起到調和藥性,避免損傷脾胃的作用。
因此,大棗在生脈健脾湯中起到補益脾氣、調和藥性的作用,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生脈健脾湯為一味集補益與調理於一身的中藥方劑,其中紅花的加入尤具深意。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擅長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在生脈健脾湯中,紅花之用旨在增強方劑的活血行氣效果,尤其適合因氣滯血瘀所致的心悸、胸悶等症狀。此外,紅花尚能輔助改善脾胃循環,促進消化吸收,對脾胃虛弱兼見血瘀者尤為適宜。此方通過紅花與人參、白朮等健脾益氣藥物的配伍,不僅能補氣養血,還可調暢氣機,達到氣血雙補,脾胃同治的目的,從而增強整體療效,彰顯中醫辨證施治之精華。
生脈健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生脈健脾湯以滋陰潤肺、健脾益氣為功效。甘草味甘性平,入肺、脾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它能中和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 增強功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加強健脾益氣之效,使脾胃功能得到更好的調理,同時也能緩解因氣虛而導致的肺氣不足,進一步增強滋陰潤肺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生脈健脾湯 」
中藥方劑「 生脈健脾湯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黃耆、人參、肉桂、當歸、川芎、白芍、白朮、茯苓、紫草、生薑、大棗、紅花、甘草等。每種中藥材都具有不同的功效,組合後可以起到補氣健脾、養血活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大棗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紅花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紅花有助於刺激子宮收縮、增強子宮張力,促進月經來潮,緩解痛經,調節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它還具有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可緩解瘀血積聚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此外,紅花還能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促進氣血運行,常被用於治療癥瘕積聚、心腹瘀痛、跌打損傷等症狀。在清熱涼血方面,紅花可清熱解毒,緩解熱鬱血瘀引起的斑疹色暗、熱毒瘡瘍等症狀。然而,紅花活血化瘀作用較強,孕婦及有出血傾嚮者應謹慎使用,宜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黃耆還具有排膿、止血、解毒、化腐生肌、生津止渴、補中益氣、健脾胃、補血、固表止汗、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是中醫臨牀常用的補益藥品。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肉桂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紫草
紫草性寒涼,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紫草能清熱解毒、透疹、活血化瘀、解毒、補中益氣、增強免疫力。常被用於治療溫熱斑疹、濕熱黃疸、吐、衄、尿血、淋濁、熱結便祕、燒傷、濕疹、丹毒、癰瘍等疾病。同時,它還能增強細胞膜穩定性、提升細胞抵抗力,達到解毒作用。常用於治療傷口感染、燒傷、蜂窩組織炎、口腔潰瘍、濕疹、牛皮癬等,且能緩解
傳統服藥法
黃耆1錢半, 人參1錢, 炙甘草3分, 官桂3分, 當歸8分, 川芎8分, 白芍8分, 白朮8分, 茯苓5分, 紫草4分, 生薑1片, 紅棗1枚, 糯米50粒(或加酒洗紅花3分)。
補氣,養脾,生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脈健脾湯,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組成:黃耆1錢半,人參1錢,炙甘草3分,官桂3分,當歸8分,川芎8分,白芍8分,白朮8分,茯苓5分,紫草4分,生薑1片,紅棗1枚,糯米50粒(或加酒洗紅花3分)。 主治:補氣,養脾,生血。主治:痘瘡漿既成,皮軟色白,乃氣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