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忘憂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安神定志: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神定志的功效。忘憂散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充盈,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 配伍增效:白朮與忘憂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具有協同作用。白朮能健脾益氣,為其他藥物提供充足的氣血支持,使藥效更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忘憂散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之效。茯神味甘、性平,歸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脾的功效。
茯神能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有助於緩解憂思煩惱,使人心情舒暢,忘卻憂愁。
此外,茯神亦可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人體各臟器功能協調,進而達到緩解心理壓力,改善情緒的作用。
忘憂散中包含遠志,主要是因為遠志具有安神解鬱、益智開竅的功效。
遠志味甘、辛,性溫,入心、肺經。其主要的藥理作用為:
- 安神解鬱:遠志能鎮靜神經,消除緊張焦慮,改善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解除憂鬱情緒。
- 益智開竅:遠志可促進腦細胞代謝,增強記憶力,提高智力水平,對於健忘、頭昏腦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遠志作為忘憂散中的組成成分,可以有效地改善因心神不寧、憂鬱焦慮等導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狀,達到忘憂安神的作用。
忘憂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忘憂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安、憂思過度等症,而肝鬱氣滯是其主要病機之一。柴胡可疏解肝鬱,使氣機舒暢,從而達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 調和氣血:柴胡不僅能疏解肝鬱,還能調和氣血,使心神安定。忘憂散常與其他安神藥物配合使用,柴胡可協調藥性,提高藥效,更好地發揮安神定志的效果。
忘憂散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一、舒肝解鬱,安神定志: 鬱金味辛、苦,性涼,入肝、心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清心安神之功效。其能疏肝理氣,解除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失眠、心煩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情緒,忘卻憂慮。
二、活血化瘀,改善血循環:鬱金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腦供血,有助於緩解因氣血不暢所致的頭痛、頭暈等症狀,達到身心舒緩,忘卻憂愁的效果。
忘憂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養血柔肝,舒緩情緒: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和肝脾、緩急止痛的功效。忘憂散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安、憂愁苦悶、失眠多夢等症狀,白芍能滋養心血,緩解肝氣鬱結,達到舒緩情緒、安神定志的效果。
- 協調藥性: 忘憂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遠志等,可能存在燥性或偏寒的特性,白芍的滋陰柔肝之性可以起到協調藥性,防止燥性傷陰或寒性傷陽,使藥性更加平和,療效更佳。
忘憂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心安神之功效。忘憂散以治療心神不寧、憂鬱不安爲主,當歸能補益心血,改善心神失調,使人情緒穩定、心境平和,達到忘憂的效果。
- 活血化瘀,疏肝解鬱: 當歸活血化瘀,可改善心血管循環,有助於舒緩精神緊張,消除心胸鬱悶。同時,當歸還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使肝氣暢達,精神放鬆,從而緩解憂鬱情緒。
忘憂散中加入巴戟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改善情緒: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腎主藏精,精氣不足易導致心神不寧、憂鬱寡歡。巴戟天補腎填精,可改善因腎虛所致的情緒問題,達到忘憂之效。
- 益氣健脾,增強體質: 巴戟天亦有益氣健脾的作用,可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憂鬱症患者往往體質虛弱,精神萎靡。巴戟天補益氣血,能提升體質,為治療憂鬱症提供更穩固的基礎。
忘憂散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解鬱: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健脾和胃之效。忘憂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安、憂鬱寡歡、胸悶氣滯等症狀,而陳皮的理氣解鬱之效能能疏解胸中鬱結,使氣機通暢,心神安定。
- 調和脾胃:陳皮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對於因脾胃不和導致的氣機鬱滯也有輔助作用。忘憂散中加入陳皮,有助於調理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緩解憂鬱症狀。
忘憂散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其 辛溫 性質,能 開竅豁痰,以達到醒神開竅、化痰止痛 的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胃經,能 溫肺化痰,對於痰濁阻塞心竅,導致神志不清、心悸不安等症狀,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白芥子亦能 通竅開鬱,改善胸悶氣短、心神不寧等症狀。因此,忘憂散中加入白芥子,可助於 疏通心竅、醒神安神,達到忘憂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忘憂散」的組成中,包含「神麴」,「神麴」是一種發酵製品,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神麴」性平,味甘酸,對於食積不消、脾胃不和等問題有輔助治療效果,適合加入方中以增進消化吸收。
忘憂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心: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滋陰生津、養心安神之效。忘憂散多用於心脾兩虛,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健忘等症,而麥門冬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品質。
- 清熱潤燥: 麥門冬亦能清熱潤燥,對於心火亢盛、心煩口渴等症亦有緩解作用。忘憂散中若加入其他燥性藥物,麥門冬則可起到平衡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陰液。
忘憂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能清熱涼血,尤其對熱毒熾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牡丹皮還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胸悶、心悸等不適。
在忘憂散中,牡丹皮與其他藥材配合,可起到清熱解鬱、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緩解焦慮、失眠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忘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男子因「心肝二氣鬱滯」導致長期情志抑鬱,繼而影響生育功能(「不舉子」)。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心主神明,二者氣機鬱結可致氣血失和、宗筋失養,進而影響生殖功能。方名「忘憂」暗示其解鬱安神之效,旨在通過調暢心肝氣機,恢復生機以助嗣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疏肝解鬱為核心
- 柴胡、鬱金:柴胡疏肝解鬱,宣暢氣機;鬱金行氣活血,兼清心解鬱。二者共解肝氣之滯。
- 白芍、當歸: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肝鬱易耗血,此二藥滋肝體以助肝用,符合「肝以洩為補」之理。
- 丹皮:清肝涼血,防鬱久化熱。
養心安神以助心氣
- 茯神、遠志:茯神寧心安神,遠志通心腎、化痰開竅,共調心神之鬱。
- 麥冬:養心陰,清虛熱,防心火亢擾。
健脾補腎,固本培元
- 白朮、陳皮、神曲:白朮健脾燥濕,陳皮理氣醒脾,神曲消食和胃,使後天脾胃健運以資氣血生化。
- 巴戟天:溫補腎陽,益精助火,針對「不舉子」之腎虛根基。
化痰行氣,疏通經絡
- 白芥子:化痰散結,尤善除皮裏膜外之痰,助氣血通行。中醫認為久鬱易生痰瘀,此藥可防痰阻絡脈。
全方配伍思路
以「疏肝解鬱」為主軸,輔以「養心健脾」「補腎化痰」,標本兼治。肝氣暢則氣血調,心神安則情志穩,脾腎旺則生殖力復。改湯為丸後,藥性緩和持久,更適於長期鬱結之調理,故云「鬱氣盡解,未有不得子者」。此方體現中醫「鬱則達之」「虛則補之」的整體辨證思維,融合氣血、臟腑、情志三者調和之道。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茯神3錢,遠志2錢,,柴胡5分,鬱金1錢,白芍1兩,當歸3錢,巴戟天2錢,陳皮5分,白芥子2錢,神曲5分,麥冬3錢,丹皮3錢。
水煎服。
倘改湯為丸,久服則鬱氣盡解,未有不得子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氣、養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男子心肝二氣鬱滯,懷抱素鬱而不舉子。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降血壓作用,高血壓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忘憂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琥珀不以多少。 主治:心經蓄熱,小便赤澀不通,淋瀝作痛。
忘憂散,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白朮5錢,茯神3錢,遠志2錢,柴胡5分,鬱金1錢,白芍1兩,當歸3錢,巴戟天2錢,陳皮5分,白芥子2錢,神曲5分,麥冬3錢,丹皮3錢。 主治:男子心肝二氣鬱滯,懷抱素鬱而不舉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