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湯中加入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安神定驚:琥珀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安神定驚、化瘀止痛的功效。其能鎮定神經,消除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瘀血疼痛也有不錯的療效。
- 活血化瘀:琥珀不僅能安神定驚,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它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清除淤血,緩解疼痛。
因此,琥珀在琥珀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安神定驚,又能活血化瘀,是治療心神不安、跌打損傷等症狀的常用藥材。
琥珀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琥珀湯多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神志不清等症,而人參可補益心脾,安神定志,與琥珀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扶正固本、安定神志之功效。
2. 增強功效: 琥珀性平,味甘鹹,具有鎮驚安神、化瘀止痛之效。人參與琥珀同用,可增強琥珀鎮驚安神之效,使藥效更顯著,更能快速緩解小兒驚癇症狀,恢復正常神志。
琥珀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琥珀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白朮可補益脾胃,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助琥珀發揮更好的療效。
- 助琥珀燥濕: 白朮具有燥濕利水的作用,與琥珀共同使用,可加強琥珀的燥濕作用,更有效地排除體內濕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白朮與琥珀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使琥珀湯的療效更佳。
琥珀湯中加入茯苓,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及寧心安神之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三經。其利水滲濕之性,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及痰濕等症狀,配合琥珀的安神定驚作用,可更有效地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等症。
此外,茯苓還有健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助於改善消化吸收,對於體虛乏力者亦有益處。
琥珀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通陽化氣之功效。琥珀湯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跌打損傷、風寒溼痹等,桂枝的溫陽散寒作用可緩解寒邪阻滯,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流通,加速損傷恢復。
- 調和營衛:桂枝還具有調和營衛、疏通經絡的作用。琥珀湯中加入桂枝,可使營衛之氣流通,解除經絡阻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疼痛,促進損傷癒合。
琥珀湯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琥珀湯主治寒凝心脈、胸痛、心悸等症,附子的溫陽散寒之性可溫暖心陽,緩解寒凝心脈所致的胸痛、心悸等症狀。
- 振奮心氣: 附子能溫補心陽,振奮心氣,改善心臟功能。琥珀湯中琥珀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而附子則可增強琥珀的安神效果,共同改善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
附子的使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體質、病情等因素適量使用,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琥珀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琥珀湯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寒邪對脾胃的侵襲,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助琥珀化痰:琥珀性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化痰止咳、定驚安神、解毒消腫的功效。乾薑的溫性可以助琥珀化痰,並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進一步增強琥珀化痰止咳的作用。
琥珀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醒脾開胃,助消化: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經,具有行氣消食、醒脾開胃之效。琥珀湯以琥珀為主藥,性溫,擅長安神定驚,但其性較燥烈,容易引起脾胃不適。砂仁的加入,可緩解琥珀的燥性,促進脾胃消化,避免藥物積滯,提高藥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琥珀湯主要用於治療驚癇、神志恍惚等症,砂仁的加入,可以起到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砂仁的醒脾開胃之效,可使琥珀的安神定驚之效更加顯著,使藥效更加全面。
琥珀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琥珀湯主要用於治療痰濁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而陳皮的理氣作用能幫助宣通肺氣,健脾和胃則可促進痰液的排出,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症狀。
- 調和藥性: 琥珀湯中含有較多寒涼藥材,例如琥珀、貝母等,而陳皮性溫,加入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峻猛,減少對脾胃的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的接受。
琥珀湯是一個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為活血化瘀、安神鎮痛。補骨脂作為其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首先,補骨脂以其溫陽和補腎的特性,能提升機體的陽氣,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增強生理功能。其次,它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助於活血化瘀,能夠促進血液流動,消除瘀血,這對於琥珀湯的整體療效十分關鍵。
此外,補骨脂具有鎮靜安神的效果,可減輕焦慮、改善睡眠質量,尤其對於因血瘀而引起的神經性疼痛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補骨脂的添加不僅增強了琥珀湯的療效,還對於調節身體的平衡、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符合中醫“調和陰陽”的治療理念。總而言之,補骨脂的存在,使琥珀湯在促進血液循環及安神方面的療效更加突出。
琥珀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肺化痰: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化痰止咳之功效。琥珀湯多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桑白皮有助於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咳出。
-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肺部水腫,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琥珀湯中常與其他利水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琥珀湯為中醫方劑之一,主要治療產後脾腎陽氣虛寒、小便不利、全身浮腫,或兼有咳嗽、氣喘的症狀。其組成包括琥珀、人參、白朮、茯苓、桂枝、附子、乾薑、砂仁、陳皮、補骨脂、桑白皮等多種中藥材,具有溫腎、補氣、利水、散寒等多種功效。
**琥珀:**具有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以及清熱利尿等多種功效。琥珀酸具有抗炎、鎮痛、解毒、消炎、舒筋活血、新陳代謝、增細胞能量等作用。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效。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砂仁:**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補骨脂:**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
**總結:**琥珀湯主要治療產後脾腎陽氣虛寒,小便不利,全身浮腫,或兼有咳嗽、氣喘的症狀。組成包括琥珀、人參、白朮、茯苓、桂枝、附子、乾薑、砂仁、陳皮、補骨脂、桑白皮等多種中藥材,具有溫腎、補氣、利水、散寒等多種功效。在使用中藥方劑時,應在合格的中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使用。
傳統服藥法
琥珀1大合,人參1大合,白朮1大合,茯苓1中合,桂枝1小合半,附子1小合半,乾薑1小合半,砂仁1小合半,陳皮1中合,破故紙1中合,桑白皮(童便浸,炒)1中合。
水煎,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湯, 出處:《名家方選》。 組成:琥珀1錢半,商陸2錢,桂枝8分,反鼻5分,豬苓7分。 主治:産後水腫,及諸血毒生腫者。
琥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組成:琥珀1兩,大黃(銼,炒)1兩,滑石(碎)1兩,車前子1兩,車前葉1兩。 主治:轉胞。小便不利,煩悶。
琥珀湯, 出處:《奇正方》引《漫遊雜記》。 組成:琥珀1錢半,雞舌2分,反鼻3分,大黃6分,豬苓6分,木通6分,商陸2錢。 主治:産後水腫,或諸毒內攻生腫。
琥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組成:琥珀(研)1兩,阿膠(炙燥)半兩(别搗),蔥白(切)2-7莖,車前草(銼)3兩。 主治:胞轉。臍下急滿,或因霍亂而得。
琥珀湯, 出處:《産科發蒙》卷四。 組成:琥珀1大合,人參1大合,白朮1大合,茯苓1中合,桂枝1小合半,附子1小合半,乾薑1小合半,砂仁1小合半,陳皮1中合,破故紙1中合,桑白皮(童便浸,炒)1中合。 主治:産後脾腎虛寒,小水不利,遍身腫滿,或咳喘者。
琥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琥珀半兩,薑黃半兩,牛膝(酒浸,切,焙)半兩,虎杖半兩,牡丹皮半兩,當歸(切,焙)3分,生乾地黃(焙)3分,桂(去粗皮)3分,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3分,大黃(銼,焙)1兩,虻蟲(去翅足,炒黃)1分,芒消1兩。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氣攻心腹,煩悶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