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20%
胃經 15%
肝經 11%
腎經 6%
心經 4%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秘傳降氣

整體功效

清熱降氣,健脾益腎。

主治

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裏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

本方由桑白皮、骨碎補、草果、五加皮、半夏、生薑、桔梗、訶子、甘草、枳殼、陳皮、柴胡、地骨皮等中藥組成。桑白皮、骨碎補、草果、五加皮、半夏、生薑、桔梗、訶子、甘草、枳殼、陳皮、柴胡、地骨皮均具有清熱降氣、健脾益腎的功效。本方可用於治療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裏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十四:「秘傳降氣湯,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裏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方中桑白皮、骨碎補、草果、五加皮、半夏、生薑、桔梗、訶子、甘草、枳殼、陳皮、柴胡、地骨皮,共奏清熱降氣、健脾益腎之功。」
  2. 中醫方劑學》第十三章:「秘傳降氣湯,清熱降氣,健脾益腎。主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裏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

傳統服藥法

真降香1錢,沒藥1錢,麒麟竭1錢。
上為末。
每服1錢,磨真降香溫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桑白皮、骨碎補、草果、五加皮、半夏、生薑、桔梗、訶子、甘草、枳殼、陳皮、柴胡、地骨皮等中藥為君臣佐使,共奏清熱降氣、健脾益腎之功。桑白皮清熱降氣,利咽開音;骨碎補補腎益精,強筋壯骨;草果行氣散結,燥痰化痰;五加皮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生薑溫中散寒,解表化痰;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止咳;訶子收斂固澀,止瀉止帶;甘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枳殼理氣寬中,行氣消脹;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柴胡疏肝解郁,升陽舉陷;地骨皮滋陰降火,涼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降氣、健脾益腎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嘔吐
多痰
腹中有鳴叫聲
腹中感到寒冷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降氣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二五引《衛生家寶》。 組成:真降香1錢,沒藥1錢,麒麟竭1錢。 主治:血氣攻刺,如鑽針所刺,痛不可忍,及一切敗血成積。

秘傳降氣湯, 出處:《局方》卷三(寶慶新增方)。 組成:桑白皮(炒)2兩,骨碎補(去毛,炒)半兩,草果仁(去皮,煨)半兩,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兩,半夏(生,爲末,生薑自然汁爲餅,再碎炒)半兩,桔梗半兩,訶子(炮,去核)半兩,甘草(炒)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陳皮(去白,炒黃)1兩,柴胡(去蘆)1兩,地骨皮(炒黃),1兩。 主治:調順榮衛,通利三焦,開膈化痰,和五臟。主治:男子婦人上熱下虛之疾,凡飲食過度,致傷脾胃,酒色無節,耗損腎元,水土交攻,陰陽關隔,遂使氣不升降,上熱則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咽喉乾燥,飲食無味;下弱則腰腳無力,大便秘澀,裏急後重,臍腹冷痛;治以涼則脾氣怯弱,腸鳴下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茯苓煮散

相似度 58%

柴防二陳湯

相似度 57%

枳桔瀉白散

相似度 55%

柴桔湯

相似度 54%

風寒溫散方

相似度 54%

大紫蘇飲

相似度 53%

柴陳煎

相似度 52%

柴胡二陳湯

相似度 52%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