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煮散

FU LI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9%
胃經 18%
心經 11%
肝經 5%
大腸經 4%
腎經 3%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煮散」方劑中,茯苓作為主要成分,這是因為茯苓具有多種藥效,能夠針對不同病症進行調理。

首先,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滲濕利水之功效。它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水濕停滯等問題,例如脾虛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

其次,茯苓能夠寧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

因此,茯苓作為「茯苓煮散」的主要成分,能夠全面調和臟腑功能,改善身體狀況,達到治療目的。

茯苓煮散方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能調節肝氣,使氣機疏通。茯苓則具有健脾滲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兩者合用,可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心悸、食慾不振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 引導藥力,協同作用:柴胡性升散,能將茯苓的滲濕利水之效引導至上焦,使濕氣得以宣散,進一步達到健脾利濕、和胃止嘔的目的。

茯苓煮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兩者相配,可協同作用,既能理氣健脾,又能利水滲濕,對於脾胃氣滯、水濕內停所致的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調和藥性:茯苓煮散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橘皮的加入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偏寒或偏燥,使藥效更加溫和,更易於服用。

茯苓煮散方劑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固澀,止瀉止痢: 訶子味酸澀,性收斂,能固腸止瀉,對於因脾虛濕盛、腸滑不固引起的泄瀉、痢疾等症狀,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茯苓健脾利濕,與訶子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源上解決腹瀉問題。
  2.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訶子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熱毒的腹瀉,訶子有助於消炎止痛,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茯苓煮散方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宣肺化痰: 桔梗具有宣肺利氣、化痰止咳之功效。茯苓則健脾利濕,二者搭配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肺氣鬱滯,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利水消腫: 桔梗能利水消腫,與茯苓共同作用,有助於改善水腫,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桔梗的加入,使得茯苓煮散的功效更加全面,不僅能健脾利濕,更能宣肺化痰、利水消腫,對於痰濕咳嗽、水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茯苓煮散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培本:茯苓性平和,利水滲濕,但單獨使用可能不足以補益氣血。人參則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之功效,與茯苓配伍,可達到扶正培本、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脾虛濕困、氣血不足等病症。
  2. 調和藥性:茯苓偏於利水滲濕,可能損傷脾胃之氣。人參具有補氣健脾之效,與茯苓搭配使用,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茯苓過於利水而傷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患者康復。

茯苓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茯苓性平和,但偏於利水滲濕,若單獨使用,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茯苓的利水作用,避免過度損傷脾胃,使藥性更為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2. 增強藥效,增強療效:甘草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的功效,與茯苓配伍,可增強茯苓利水滲濕的功效,並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提高藥物整體療效。

茯苓煮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茯苓性平,味甘淡,擅長利水滲濕,而半夏性微溫,味辛,能燥濕化痰。兩者合用,可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並化解痰飲,尤其適合脾胃濕痰、咳嗽痰多者。
  2. 和胃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脾胃不和、噁心嘔吐等症狀。茯苓則有助於健脾益氣,與半夏共同作用,能協調脾胃功能,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因此,茯苓煮散中加入半夏,不僅能加強利水滲濕、化痰止咳的效果,更能增強和胃止嘔,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茯苓煮散中包含枇杷葉,主要因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與茯苓的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功效相輔相成。

枇杷葉味苦、性涼,入肺經,能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對於外感風熱、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而茯苓則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對於脾胃虛弱、水濕停滯、心神不寧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二者合用,能更好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同時兼顧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對於因肺熱咳嗽、痰多而導致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的患者,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茯苓煮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調節脾胃功能: 茯苓性平,擅長健脾利濕,但有時會略顯寒涼,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與茯苓搭配,既能健脾利濕,又能溫和脾胃,避免寒涼傷脾。

二、增強藥效: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作用,與茯苓一同使用,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生薑亦可調節藥性,使藥物更易於人體吸收。

茯苓煮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消脹: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其功效為理氣消脹,可緩解因脾胃氣滯、運化失常導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茯苓擅長健脾利濕,與枳殼搭配,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化解氣滯水停,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行氣化痰:枳殼還具有行氣化痰之效,可疏通肺氣,促進痰液排出。茯苓則能利水滲濕,可配合枳殼共同解決痰濕阻滯,達到清肺化痰的目的。

主治功效


茯苓煮散: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的中藥方劑

茯苓煮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其組成包括茯苓、柴胡、橘皮、訶子、桔梗、人參、甘草、半夏、枇杷葉、生薑和枳殼。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枇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四肢感覺無力,骨頭關節疼痛,嘴巴發苦、舌頭很乾,不想吃東西。

**總結:**茯苓煮散是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的有效方劑,具有補氣健脾、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改善患者的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乾薑(炮)半兩。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傷寒後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煩疼,口苦舌乾,不思飲食。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心掣,胸中氣少,水谷不化,泄利氣逆。

茯苓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白茯苓(去黑皮)1兩,柴胡(去苗)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去核,炮)1兩,桔梗(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半兩,枇杷葉(去毛,薑汁炙)2兩,枳殼(去瓤,麸炒)3分。 主治:傷寒後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煩疼,口苦舌乾,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