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煮散

FU LING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18%
胃經 17%
心經 11%
肝經 6%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茯苓煮散: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的中藥方劑

茯苓煮散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其組成包括茯苓、柴胡、橘皮、訶子、桔梗、人參、甘草、半夏、枇杷葉、生薑和枳殼。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訶子:**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枇杷葉:**具有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等功效。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四肢感覺無力,骨頭關節疼痛,嘴巴發苦、舌頭很乾,不想吃東西。

**總結:**茯苓煮散是治療傷寒病後脾胃功能虛弱的有效方劑,具有補氣健脾、清熱利濕、止咳化痰、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改善患者的症狀有很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 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乾薑(炮)半兩。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止痛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訶子具有收斂固澀、止咳化痰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枇杷葉具有清熱止咳、化痰止渴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解毒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寬中、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傷寒後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煩疼,口苦舌乾,不思飲食。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麥糵(炒)1兩,芎藭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乾薑(炮)半兩。 主治:心掣,胸中氣少,水谷不化,泄利氣逆。

茯苓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組成:白茯苓(去黑皮)1兩,柴胡(去苗)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訶黎勒(去核,炮)1兩,桔梗(炒)1兩,人參1兩,甘草(炙)半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焙)半兩,枇杷葉(去毛,薑汁炙)2兩,枳殼(去瓤,麸炒)3分。 主治:傷寒後脾胃氣虛,四肢乏力,骨節煩疼,口苦舌乾,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