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散

K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17%
胃經 17%
心經 8%
腎經 8%
膽經 8%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5

主治功效


苦散

組成

吳茱萸、黃連、白芍

整體功效

燥濕止瀉

主治

小兒脾受濕,泄痢不止,米谷不化;亦治疳氣下痢。

小兒脾胃虛弱,受濕邪侵襲,導致脾胃運化失常,出現泄痢不止,大便稀薄,不成形,甚至夾有粘液或膿血,伴有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狀。本方以吳茱萸、黃連、白芍為主要成分,吳茱萸具有燥濕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燥濕止瀉之功。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吳茱萸、黃連、白芍,三藥皆能燥濕,而吳茱萸尤善散寒,黃連尤善清熱,白芍尤善養血,故三藥合用,燥濕之力更著,而兼有散寒、養血之功,以治小兒脾受濕,泄痢不止,米谷不化;亦治疳氣下痢,最為要妙。」

傳統服藥法


吳茱萸5兩,黃連5兩,白芍藥(俱銼如豆,同炒赤)5兩。
上為末,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濃米飲送下,日3次。未知加。或散2錢,水1盞,煎7分,和滓溫服。
忌生冷、油膩。
戊己丸(原書同卷)、吳茱萸丸、三味黃連丸(《雞峰》卷十四)、和痢丸(《醫方類聚》卷二五一引《簡易方》)、三神丸(《醫部全錄》卷四三六)。

方劑組成解釋


吳茱萸苦溫,入肝、脾、胃經,有燥濕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黃連苦寒,入心、肝、脾、胃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白芍苦酸,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三藥合用,共奏燥濕止瀉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受濕邪侵襲所致的泄痢不止、大便稀薄、不成形,甚至夾有粘液或膿血,伴有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狀。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血。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苦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養生必用》。 組成:吳茱萸5兩,黃連5兩,白芍藥(俱銼如豆,同炒赤)5兩。 主治:小兒脾受濕,泄痢不止,米谷不化;亦治疳氣下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