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茱萸丸

FU LING ZHU Y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7%
心經 11%
腎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膽經 5%
肺經 5%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茯苓茱萸丸

組成:茯苓、吳茱萸、白芍、黃連。

整體功效:溫中散寒,止嘔止痛。

主治:傷寒。

:傷寒是一種由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是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嘔吐、腹痛、腹瀉等。茯苓茱萸丸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傷寒患者的不適症狀。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茯苓四兩,吳茱萸一兩,白芍三兩,黃連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2. 《本草綱目》:"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腎經。主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痰飲咳逆,驚悸不安,心神不寧,健忘失眠,脾虛食少,泄瀉,遺精白濁,淋濁帶下,腳氣,癰腫瘡毒。"

  3. 《中藥大辭典》:"吳茱萸,味辛苦,性溫,入肝、胃、腎經。主治寒疝腹痛,嘔吐,呃逆,泄瀉,痢疾,小便不利,遺精,白帶,陰疽腫痛,跌打損傷。"

  4. 《本草經疏》:"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肺經。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帶下,白帶,小腹冷痛,泄瀉,痢疾,腳氣,癰腫瘡毒。"

  5. 《中藥大辭典》:"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脾、胃經。主治濕熱黃疸,胃熱嘔吐,胸膈痞滿,瀉痢,熱淋,白帶,赤白癰腫,丹毒,火眼,口瘡,牙痛,瘰癘,梅毒。"

傳統服藥法


茯苓、吳茱萸(湯浸五次,焙乾)、芍藥(不問赤白皆可用)、黃連(去須)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20丸,溫熟水送下。如無蜜,即用飲丸。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的作用;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的作用;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茯苓茱萸丸由這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傷寒患者的不適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茯苓茱萸丸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茱萸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組成:茯苓、吳茱萸(湯浸5次,焙乾)、芍藥(不問赤白皆可用)、黃連(去須)各等分。 主治: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