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白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白帶
白帶,為婦女陰道自然分泌之液體,屬正常生理現象。其質地清稀,色白或微黃,無明顯異味,具有潤澤陰道、維持潔淨之功用。經期前後或妊娠期間,因氣血變化,白帶量或稍增,然質氣如常,此乃生理之常態。
若白帶量多,綿延不斷,且色、質、氣味異常,則屬病理性帶下,中醫稱「帶下病」。《千金要方》卷四載「赤白帶下崩中漏下」之論,將白帶列為帶下病症之一。此病多因脾虛肝鬱、濕熱下注,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陰液下泄而成。
病因病機與證治
- 脾虛證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水濕不化,下注為帶。症見白帶量多,色白質稀,無臭氣,伴神疲倦怠、納呆便溏、面色萎黃、肢冷等。治宜健脾益氣、昇陽除濕,方用完帶湯(《傅青主女科》),以白朮、山藥健脾,柴胡、荊芥穗昇陽,车前子利濕。 - 肝鬱證
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橫逆犯脾,濕濁下注。症見帶下量時多時少,色白或淡黃,兼胸脅脹悶、乳脹不舒、精神抑鬱等。治宜疏肝解鬱、健脾除濕,方用加減逍遙散(《醫宗金鑒》),以柴胡、白芍疏肝,茯苓、白朮健脾滲濕。 - 濕熱下注證
濕熱內蘊,流注下焦,損及任帶二脈。症見帶下量多色黃,質稠臭穢,或陰部瘙癢,兼口苦咽乾、小便短赤等。治宜清熱利濕,方用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以龍膽草、黃芩清熱,澤瀉、車前子導濕下行。
其他證型
- 虛寒帶下:腎陽不足,帶下清冷如水,腰膝酸冷,宜溫補腎陽,方用內補丸。
- 痰濕帶下:體胖痰盛,帶下稠黏,頭暈胸悶,宜化痰燥濕,方用蒼附導痰丸。
白帶之辨證,首重色、質、氣味,次察全身兼症。治法或健脾、或疏肝、或清熱,總以調和臟腑、恢復帶脈約束為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