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泄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泄痢,病名。即泄瀉。痢,通利。《局方發揮》:「泄痢之病,水谷或化或不化,並無努責,惟覺困倦。」參見泄瀉條。

泄痢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谷不化,下利清稀。 2.情志不遂,憂思惱怒,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水谷不化,下利清稀。 3.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熱等邪氣侵襲人體,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水谷不化,下利清稀。

泄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十餘次,甚至數十次,糞便稀薄,色白或黃,質稀如水,或夾有粘液、膿血等。 2.腹痛,可為隱痛、脹痛、絞痛等,多在排便後減輕。 3.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泄痢的治療,以清熱利濕、和胃止瀉為主。常用方藥有:

1.白頭翁湯:白頭翁、黃連、黃芩、梔子、木香、甘草。本方清熱利濕,和胃止瀉,適用於濕熱泄痢,大便黃色,粘稠,腹痛,口渴,舌苔黃膩等。 2.葛根芩連湯:葛根、黃芩、黃連、白芍、甘草。本方清熱解毒,和胃止瀉,適用於暑濕泄痢,大便黃色,粘稠,腹痛,口渴,舌苔黃膩等。 3.參苓白朮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山藥、薏苡仁。本方健脾益氣,利濕止瀉,適用於脾虛泄痢,大便稀薄,色白,腹痛,食欲不振,乏力等。

泄痢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1.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生冷肥甘厚味。 2.注意衛生,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3.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4.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泄痢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如果治療不當,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泄痢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