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補鎮心丹

PING BU ZHEN XIN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肺經 21%
脾經 17%
腎經 16%
肝經 12%
胃經 6%
膽經 1%
膀胱經 1%
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養心: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痙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
  2. 滋養肝脾: 酸棗仁亦能滋養肝脾,而肝脾失調亦可導致心神不安。透過滋養肝脾,可間接提升心臟功能,進一步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滲濕: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心悸、失眠等症狀,往往與心腎不交,水液代謝失衡有關。車前子能利水消腫,使水液代謝正常,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之症。
  2. 清熱解毒: 車前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邪擾心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寧心: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其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消除心脾兩虛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達到寧心安神之效。
  2. 利水滲濕:茯苓亦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消除體內濕邪,改善心氣鬱阻,從而使心神安定,達到鎮心安神之效。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心腎,安神定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補益心腎、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心腎相交,心主神明,腎藏精,五味子補益心腎,可增強心腎之氣,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收斂固澀,鎮靜安神: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收斂心神,鎮靜安神,緩解心悸、焦慮等症狀。此外,五味子還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從而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氣,振奮心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振奮心陽的作用。對於心陽不足,心氣虛弱所致的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等症狀,肉桂能溫補心陽,改善心臟功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 引藥入心,增強療效: 肉桂性溫,味辛,能引導藥物深入心臟,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同時,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供血,進一步增強其安神鎮心的作用。

平補鎮心丹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養心: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養心、潤肺生津的功效。其能補益心陰,緩解心火亢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助於鎮心安神。
  2. 清熱除煩: 麥門冬兼具清熱除煩之效,可清心火,降心熱,消除心煩意亂、口渴咽乾等症狀。這對於平補鎮心丹治療心火亢盛、心神不安等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綜上所述,麥門冬的滋陰養心、清熱除煩功效,使其成為平補鎮心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調和心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茯神,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氣健脾之效。平補鎮心丹以補心安神為主,茯神能幫助鎮定心神,緩解心悸、失眠、驚悸等症狀。
  2. 益氣健脾:茯神亦能健脾益氣,補益心脾之氣,有利於心神的穩定。心脾相依,心主神明,脾主運化,脾氣健運則能更好地供給心臟所需,使心神安定。

因此,平補鎮心丹加入茯神,既能安神定志,又能益氣健脾,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補心安神之功效。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滋陰降火,安神定志: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生津止渴之效。對於心火亢盛、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天門冬能起到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

2.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天門冬還能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對於心陰不足、肺燥津傷引起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平補鎮心丹中加入天門冬,可有效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陰潤肺,起到多重功效。

平補鎮心丹中使用龍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神定志:龍齒味甘鹹性寒,入心經,具有清心安神、鎮驚止悸之效。其質地堅硬,象徵著堅韌穩定,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可起到鎮定心神、安定情緒的作用。
  2. 補腎固精:龍齒性寒,兼具滋陰補腎之功。對於腎陰虛所致的失眠、健忘、頭暈耳鳴等症狀,龍齒能起到滋補腎陰,固精安神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心神不寧的狀態。

因此,平補鎮心丹中加入龍齒,旨在通過其安神定志、補腎固精的功效,達到整體調理心神、改善睡眠質量的目的。

平補鎮心丹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補腎陰: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滋陰補血,填精益髓。心腎相交,心火過旺易傷腎陰,導致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熟地黃能滋補腎陰,使心腎陰陽平衡,達到鎮心安神之效。
  2. 養血安神:熟地黃能補益心血,心血充盈則心神安定。心神不安,常與血虛有關,熟地黃能養血安神,改善心神不安、失眠等症狀。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腎,安神定志: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益肺之效。心腎相交,腎陰不足會導致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山藥滋補腎陰,可間接安神定志,緩解心神不安。
  2. 健脾益氣,助藥力: 山藥健脾益氣,可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同時,山藥也可緩解藥物的燥性,避免對脾胃造成負擔。

平補鎮心丹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心神失養,心悸不安,常伴有氣虛乏力,而人參可補益心氣,使心神安定,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扶正祛邪: 心悸失眠的病因多為心氣不足、心神不安,而人參能補益正氣,提高人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從根本上改善心悸失眠的症狀。

因此,平補鎮心丹中加入人參,旨在補氣安神,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心悸失眠的效果。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心悸、失眠、癲癇等症狀,對於因心神不安、熱擾心神引起的症狀效果顯著。

二、 化瘀止痛:硃砂可活血化瘀,對於心脈瘀阻引起的胸悶、心痛、心慌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然而,硃砂屬於重金屬,長期服用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因此,平補鎮心丹的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服用。

平補鎮心丹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 安神定志、益智開竅 的功效。

遠志性味苦、辛,溫。歸心、肺、腎經。其 苦降心火,辛開竅閉,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狀。同時,遠志亦具 通竅 功效,能 開通心竅,改善神志,有助於鎮定心神,消除心悸。

因此,遠志的加入,與平補鎮心丹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能更好地達到 平補心氣、鎮心安神 的目的。

平補鎮心丹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平補鎮心丹中各藥材性味不同,甘草可使藥性協調,避免藥性過於偏激,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全面。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解毒的功效。其益氣補中作用可增強心臟功能,緩和藥性則可防止其他藥材對心臟造成過度刺激,解毒作用則可減少藥物毒副作用。

因此,甘草在平補鎮心丹中起到調和藥性和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平補鎮心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 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郁: 這些症狀描述了心神不寧的狀態,可能是由於心氣虛弱,無法滋養心神所致。
  • 腎氣傷敗,血少氣多,四肢倦怠,足脛痠疼,睡臥不穩: 這些症狀與腎氣虧虛有關,腎主骨生髓,腎氣不足則骨骼失養,出現痠痛;腎藏精,精血同源,腎虛則血少,氣血不足則四肢倦怠。
  • 夢寐遺精,時有白濁,漸至羸瘦: 這些症狀進一步說明腎精虧虛,精關不固,導致遺精、白濁等症狀,日久則耗傷氣血,導致身體消瘦。

治療原理

平補鎮心丹的治療原理在於補益心腎、鎮心安神。方劑組成涵蓋了多方面的功效: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天門冬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方中滋養陰血的主要藥物。
  • 補益心氣: 人參大補元氣,補益心氣;酸棗仁養心安神,益肝血;遠志安神益智,寧心安神。
  • 補益腎氣: 山藥補脾益肺,固精止帶;五味子益氣生津,兼能補腎。
  • 鎮心安神: 龍齒平肝潛陽,安神定驚;茯神、茯苓安神定志,寧心安神;硃砂(紅砂)安神定驚。
  • 溫陽散寒: 肉桂溫陽散寒,補火助陽,用於腎陽不足。
  • 利水滲濕: 車前子、茯苓利水滲濕,可導濕熱下行,防止濕濁內生。
  • 調和諸藥: 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古文內容分析

綜合多篇古文內容,平補鎮心丹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心腎不交、心神不寧: 多篇古文均提及平補鎮心丹可用於治療心血不足、怔忡、多夢等症狀,與其安神定志的功效相符。如《仁齋直指方論》、《醫方選要》均指出本方可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層崖。常服安心腎,益營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描述本方可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郁」。
  2. 婦女白濁、白淫: 多篇古文指出婦女白濁、白淫多由心腎不交、腎氣虛冷所致,而平補鎮心丹因其補益心腎的功效而被推薦使用。例如《証治準繩‧女科》、《婦人大全良方》、《女科折衷纂要》、《濟陰綱目》、《醫學入門》、《雜病廣要》等均有類似記載,認為平補鎮心丹可治「婦人小便白濁白淫者,皆由心腎不交養,水火不升降,或因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
  3. 虛勞、神志異常: 《續名醫類案》、《古今醫案按》記載了本方用於治療因虛勞或痰熱導致的神志異常的案例。《景岳全書》則提到因「憂愁思慮太過而聾者」可用平補鎮心丹。
  4. 作為補益劑與他方合用: 很多醫家會將平補鎮心丹與其他方劑合用或作為善後調理之用,以增強補益或安神的效果。例如《景岳全書》將本方歸類於「補百十,鎮心養心」,並列舉了多個可以合用的方劑。

總結

平補鎮心丹是一個兼顧心腎、氣血雙補的方劑,其主治功效涵蓋了心神不寧、腎氣虧虛、婦女白濁等多個方面。通過補益心腎、鎮心安神,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古代醫家廣泛應用此方,並根據具體病情靈活加減或與他方合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酸棗仁(去皮,隔紙炒)2錢半,車前子(去土,碾破)1兩2錢半,白茯苓(去皮)1兩2錢半,五味子(去枝、梗)1兩2錢半,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2錢半,麥門冬(去心)1兩2錢半,茯神(去皮)1兩2錢半,天門冬(去心)1兩半,龍齒1兩半,熟地黃(洗,酒蒸)1兩半,山藥(薑汁制)1兩半,人參(去蘆)半兩,朱砂(細研為衣)半兩,遠志(去心),甘草(炙)1兩半。常服益精髓,養氣血,悅色駐顏。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飯飲送下;溫酒亦得,加至5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遺精經常疲勞想睡心絞痛前列腺炎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妄想狀態阿茲海默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身體消瘦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平補鎮心丹,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五。 組成:桂圓肉14兩,龍齒(另研)2兩,茯苓1兩,遠志1兩,棗仁1兩,茯神1兩,肉桂1兩,熟地1兩,人參1兩,黃耆1兩,柏子仁(另研)1兩,辰砂1兩,阿膠1兩,紫石英1兩。 主治:婦人怔忡驚悸,健忘。

平補鎮心丹, 出處:《醫統》卷四十八引《局方》。 組成:白茯苓1兩2錢半,茯神1兩2錢半,麥門冬(去心)1兩2錢半,五味子1兩2錢半,車前子1兩半,遠志(制)1兩半,天門冬(去心)1兩半,山藥(薑汁炒)1兩半,熟地黃(酒浸)1兩半,酸棗仁(炒)3錢,人參2兩半,龍齒2兩半,朱砂1兩半(另研極細爲衣)。 主治:常服安心神,益榮衛。主治: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亂夢,如墜岸谷;心懸如大饑之狀者。

平補鎮心丹, 出處:《局方》卷五(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熟乾地黃4兩(一本7兩),生乾地黃4兩(一本7兩),乾山藥4兩(一本7兩),天門冬4兩(一本7兩),麥門冬(去心)4兩(一本7兩),柏子仁4兩(一本7兩),茯神4兩(一本7兩),辰砂(别研爲衣)3兩,苦梗(炒)3兩,石菖蒲(節密者)16兩,遠志(去心,以甘草煮3-4沸)7兩,當歸(去蘆)6兩,龍骨1兩。 主治:益精髓,養氣血,明視聽,悅色駐顔。主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鬱,及腎氣傷敗,血少氣多,四肢倦怠,足脛痠痛,睡卧不穩,夢寐遺精,時有白濁,漸至羸瘦。

平補鎮心丹, 出處:《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組成:酸棗仁(去皮,隔紙炒)2錢半,車前子(去土,碾破)1兩2錢半,白茯苓(去皮)1兩2錢半,五味子(去枝、梗)1兩2錢半,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2錢半,麥門冬(去心)1兩2錢半,茯神(去皮)1兩2錢半,天門冬(去心)1兩半,龍齒1兩半,熟地黃(洗,酒蒸)1兩半,山藥(薑汁制)1兩半,人參(去蘆)半兩,朱砂(細研爲衣)半兩,遠志(去心),甘草(炙)1兩半。 主治:常服益精髓,養氣血,悅色駐顔。主治:丈夫、婦人心氣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夜多異夢,忪悸煩鬱;及腎氣傷敗,血少氣多,四肢倦怠,足脛痠疼,睡卧不穩,夢寐遺精,時有白濁,漸至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