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疝丸

QI S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6%
肺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2%
腎經 11%
胃經 10%
膽經 5%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七疝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之效。七疝丸主要針對寒邪客於下焦,引起的疝氣疼痛,花椒可溫散寒邪,緩解疼痛不適。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花椒還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疝氣多伴有氣滯血瘀,阻礙經絡,花椒可促進氣血流通,消散腫脹,減輕疼痛。

綜上所述,花椒在七疝丸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治療寒邪客於下焦引起的疝氣疼痛具有重要意義。

七疝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消脹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溫肺化飲,止痛消脹的功效。疝氣多由寒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而乾薑能溫中散寒,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並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疝氣的目的。同時,乾薑也具有消脹的功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脹不適。

七疝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原因如下:

  1. 厚朴行氣散結: 厚朴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七疝丸主治疝氣,厚朴可疏通氣機,使氣血流通,並能消散積滯,緩解疼痛。
  2. 厚朴降逆止嘔: 疝氣患者常伴有氣逆、嘔吐等症狀。厚朴能降氣止嘔,緩解不適。

總之,厚朴在七疝丸中發揮行氣散結、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疝氣,改善患者的症狀。

七疝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燥濕: 七疝丸主治疝氣,而疝氣多因濕熱內蘊、氣機阻滯所致。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降低體內濕熱,緩解疝氣的疼痛和腫脹。
  2. 瀉火解毒: 黃芩亦可瀉火解毒,對於因濕熱蘊結導致的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七疝丸中發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有助於緩解濕熱內蘊所引起的疝氣症狀。

七疝丸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效。七疝丸主治疝氣,其病機多為寒邪客於少腹,氣血凝滯,致使疼痛。細辛溫經散寒,可驅散寒邪,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七疝丸中多數藥材偏寒涼,如川楝子、烏藥等,細辛的溫性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寒涼傷胃。同時,細辛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其行氣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七疝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疼痛: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疝氣常伴隨疼痛,白芍可緩解疼痛症狀,使患者舒適。
  2. 舒筋活絡:白芍入肝經,能舒筋活絡,緩解疝氣引起的筋脈拘攣,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疝氣的症狀。

七疝丸中白芍的加入,不僅能減輕疼痛,更能改善筋脈狀況,起到綜合治療疝氣的作用。

七疝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功效。疝氣多因寒邪客於少腹,或氣滯血瘀所致,桂枝可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緩解疝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七疝丸中其他藥物如小茴香、吳茱萸等,也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桂枝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疝氣。

七疝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氣機,消腫止痛: 桔梗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散結消腫之功效。七疝丸主要用於治療疝氣,而疝氣多因氣虛、筋弛、臟器下垂所致。桔梗能疏散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並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2. 引藥下行,直達病所: 桔梗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小腸、膀胱等部位,直達病所,提高藥效。七疝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需引導至病竈部位發揮作用,桔梗的加入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七疝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

疝氣多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氣血運行不達而引起。柴胡能疏肝解鬱,使氣機疏通,解除肝氣鬱結,從而緩解疝氣。同時,柴胡亦具有升舉陽氣的作用,有助於提振氣血運行,促進疝氣消退。

此外,柴胡還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促進疝氣的恢復。因此,七疝丸中加入柴胡,可謂是標本兼治,有效緩解疝氣症狀。

七疝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之功效。七疝丸多用於治療小兒疝氣,而疝氣常因脾虛、濕氣阻滯而引起。茯苓能利水滲濕,去除脾胃濕邪,並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疝氣症狀。
  2. 助藥力,調和藥性: 茯苓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發揮藥效,起到助藥力的作用。同時,茯苓性平和,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性更加溫和,更適合兒童服用。

七疝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功效。七疝丸主治疝氣疼痛,而疝氣多由氣滯血瘀、溼熱下注所致,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緩解疼痛症狀,並可促進氣血運行,消散腫塊。
  2.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牡丹皮可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適用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引起的疝氣疼痛。

因此,七疝丸中加入牡丹皮,可有效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疏肝解鬱,緩解疝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七疝丸

整體功效: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寒疝,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

七疝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疝、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等症狀。方中花椒、乾薑、厚朴、黃芩、細辛、白芍、桂枝、桔梗、柴胡、茯苓、牡丹皮等中藥,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寒疝、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等症狀。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蜀椒5分(汗),乾薑4分,厚朴(炙)4分,黃芩4分,細辛4分,芍藥4分,桂心4分,桔梗2分,烏喙1分(炮),柴胡1分,茯苓1分,牡丹皮1分。
上為粗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先哺以酒,每服7丸,日3次。不知漸加,以知為度。
忌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酢物、胡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溫熱、燥烈之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心絞痛胰臟炎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風濕性心臟病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心胸煩熱手腳冰冷呼吸氣短言語無力顏面神經麻痺睪丸疼痛腫脹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七疝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範汪方》。 組成:蜀椒5分(汗),乾薑4分,厚朴(炙)4分,黃芩4分,細辛4分,芍藥4分,桂心4分,桔梗2分,烏喙1分(炮),柴胡1分,茯苓1分,牡丹皮1分。 主治:諸寒疝,臍旁痛,上支胸中滿,少氣。

七疝丸, 出處:《外台》卷七引《張文仲方》。 組成:椒4分(汗),桔梗2分,芍藥2分,乾薑2分,厚朴(炙)2分,細辛2分,附子(炮)2分,烏頭1分(炮)。 主治:七疝。暴心腹厥逆,不得氣息,痛達背膂,名曰屍疝;心下堅痛,不可手迫,名曰石疝;臍下堅痛,得寒冷食輒劇,名曰寒疝;脅下堅痛,大如手,痛時出見,若不痛不見,名曰盤疝;臍下結痛,女人月事不時,名曰血疝:少腹脹滿,引膀胱急痛,名曰脈疝。

七疝丸, 出處:《醫心方》卷十引《古今錄驗》。 組成:人參5分,桔梗5分,黃芩5分,細辛5分,乾薑5分,蜀椒5分,當歸5分,芍藥5分,厚朴5分,烏頭5分。 主治:七疝。腹中有大疾,厥逆心痛,足寒冷,食吐不下,名曰厥疝;腹中氣滿,心下盡痛,氣積大如臂,名曰僻疝;寒飲食即脅下腹中盡痛,名曰寒疝;腹中乍滿乍減而痛,名曰氣疝;腹中痛,在臍左旁,名曰盤疝;腹痛,臍右下有積聚,名曰附疝;腹與陰相引而痛,大行難,名曰狼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