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薑丸
JIAO JI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椒薑丸方中包含花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經絡不通所致的脘腹冷痛、寒濕痹痛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散寒邪、通經活絡的作用。
- 配合生薑:椒薑丸中配伍生薑,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花椒與生薑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加強溫散寒邪的效果,共同達到溫經止痛的目的。
椒薑丸中加入乾薑,主要是基於其辛溫燥性,以溫中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寒邪犯胃、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的目的。
乾薑具有溫脾胃、散寒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吸收。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乾薑能夠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此外,乾薑還具有溫經通絡的作用,可以改善因寒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椒薑丸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厚朴燥濕化痰:椒薑丸主治風寒濕邪困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厚朴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效,可以溫脾散寒,消食化積,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溫中散寒、化濕止痛的效果。
- 厚朴降逆止嘔:椒薑丸中也包含生薑、胡椒等溫熱藥物,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噁心嘔吐。厚朴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防止溫熱藥物上攻,避免加重嘔吐症狀。
椒薑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與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
在椒薑丸中,黃芩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緩解因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咳嗽、痰多等症狀,同時也能抑制細菌的生長,避免感染加重。
此外,黃芩還能燥濕止痢,配合其他藥物,有效治療因濕邪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症狀。
椒薑丸中加入細辛,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通鼻竅: 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通鼻竅之效。椒薑丸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細辛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配合生薑、胡椒等藥物,發揮協同作用,加強祛寒通竅之效。
- 行氣止痛: 細辛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舒緩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等不適。
因此,椒薑丸中加入細辛,可有效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諸多症狀,提升藥效。
椒薑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燥熱,調和脾胃:椒薑丸以溫熱散寒為主,白芍性微寒,能緩解藥物燥熱之性,避免傷陰,並能養血柔肝,調和脾胃,使藥力更加平和。
- 抑制藥物過於辛辣:椒薑丸中含有生薑、辣椒等辛辣之物,白芍能收斂止痛,緩解辛辣之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其過於辛辣而損傷脾胃。
總之,白芍在椒薑丸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辛辣刺激,保護脾胃的作用,使其功效更加全面,安全有效。
椒薑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 溫陽散寒,助陽氣: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助陽氣的作用。椒薑丸旨在溫中散寒,祛除寒邪,而肉桂的溫陽之性,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散寒效果,提升藥效。
- 溫通經脈,活血化瘀:肉桂亦能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緩解寒邪阻滯經脈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同時,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組織修復。
椒薑丸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宣肺利咽之功效。
桔梗性味苦辛平,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化痰的作用。椒薑丸以溫散寒邪、止咳化痰為主,而桔梗的加入,則可協同其他藥材,促進肺氣宣發,利咽開音,使寒邪得以外出,達到更好的止咳化痰效果。此外,桔梗還能通利氣道,有助於藥效的傳輸,更有效地作用於肺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椒薑丸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 柴胡性微寒,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解表之效。與椒薑丸中其他辛溫之品配合,可起到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作用,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和解少陽: 柴胡入肝膽經,善於疏解肝氣鬱結,並能調節少陽之氣,使其升降和諧。椒薑丸中其他藥材如生薑、胡椒等,多偏於溫熱,而柴胡則起到調節脾胃、和解少陽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溫燥,防止對脾胃造成損傷。
椒薑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為了其利水滲濕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椒薑丸由多味辛溫燥烈之藥材組成,容易耗傷津液,而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水濕代謝通暢,防止藥性過於燥烈,避免損傷脾胃,起到協調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此外,茯苓還有健脾寧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效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椒薑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為了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牡丹皮性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清熱涼血,可以緩解由熱毒引起的炎症,而活血化瘀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瘀血腫痛。
椒薑丸本身以驅寒散寒爲主,加入牡丹皮可以平衡藥性,防止寒涼過度,並能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椒薑丸」介紹
中藥方劑「椒薑丸」,主要成分是花椒、乾薑、厚朴、黃芩、細辛、白芍、肉桂、桔梗、柴胡、茯苓、牡丹皮。主治功效是七疝諸寒在臍旁痛,上衝胸中滿,少氣:腹瀉、腹痛等症狀,寒氣凝結在肚臍周圍,疼痛並向上衝擊胸中,導致胸中滿悶,呼吸困難。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中藥柴胡的傳統代功效,包括: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椒薑丸」,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可治療七疝諸寒在臍旁痛,上衝胸中滿,少氣:腹瀉、腹痛等症狀,寒氣凝結在肚臍周圍,疼痛並向上衝擊胸中,導致胸中滿悶,呼吸困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椒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四。 組成: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1分,乾薑(炮)1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1兩,黃芩(去黑心)1兩,細辛(去苗葉)1兩,芍藥1兩,桂(去粗皮)1兩,桔梗(炒)半兩,鳥喙(炮裂,去皮臍)1分,柴胡(去苗)1分,白茯苓(去黑皮)1分,牡丹皮1分。 主治:七疝諸寒在臍旁痛,上衝胸中滿,少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