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三建湯

HUI YANG SAN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8%
肝經 14%
肺經 14%
腎經 13%
大腸經 4%
胃經 4%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回陽三建湯」

組成

  • 附子
  • 人參
  • 黃耆
  • 當歸
  • 川芎
  • 茯苓
  • 枸杞子
  • 陳皮
  • 山茱萸
  • 木香
  • 甘草
  • 紫草
  • 厚朴
  • 蒼朮
  • 紅花
  • 獨活

主治功效

陰疽發背:指的是一種惡性腫瘤,生長在背部,伴有疼痛和潰瘍。

藥物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枸杞: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
  • 紅花: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回陽三建湯」是一種溫裡溫中、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方劑,常被用於治療陰疽發背。該方劑中的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人參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枸杞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紫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紅花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附子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茯苓1錢,枸杞1錢,陳皮1錢,萸肉1錢,木香5分,甘草5分,紫草5分,厚朴5分,蒼朮5分,紅花5分,獨活5分。
加煨薑3片,皂角樹根上白皮2錢,水2碗,煎8分,入酒1杯,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用綿帛蓋暖瘡上,預不得大開瘡孔走泄元氣為要。

方劑組成解釋


回陽三建湯由附子、人參、黃耆、當歸、川芎、茯苓、枸杞子、陳皮、山茱萸、木香、甘草、紫草、厚朴、蒼朮、紅花、獨活等中藥組成。其中,附子、人參、黃耆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的作用;當歸、川芎、茯苓、枸杞子、陳皮、山茱萸具有活血化瘀、補益肝腎的作用;木香、甘草具有行氣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紫草、厚朴、蒼朮、紅花、獨活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陽三建湯具有較強的溫補作用,陰虛火旺、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回陽三建湯, 出處:《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附子1錢,人參1錢,黃耆1錢,當歸1錢,川芎1錢,茯苓1錢,枸杞1錢,陳皮1錢,萸肉1錢,木香5分,甘草5分,紫草5分,厚朴5分,蒼朮5分,紅花5分,獨活5分。 主治:陰疽發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